標籤:

Scalers:學習是和自己的偏見作鬥爭

學習的過程中是特別容易遇到自己的偏見,而且也容易遇到其他人的偏見。

但是學習的核心也就在於,和自己的偏見作鬥爭,糾正自己的偏見,回到一個相對不偏頗的視角上。

舉個例子。我在準備做第二期#ScalersTalk千人早起晨讀團#的時候,就和第1期的成員說,我會用一樣的材料,帶著再過一遍。

然後第一時間我就收到了許多反應:

「用一樣的材料啊……那多沒意思啊……」

「怎麼不換一個新的啊,這個不是練過嘛……」

我於是問:

「你確定你把這篇材料全部搞定了么?」

「你真的學到位了么?確定么?」

「按照之前的要求你確定你的模仿已經天衣無縫了么?」

「你讀拿一段錄音來我聽聽看……」

一番交手下來,那些聲音叫的最響的,從我的標準來看,目前沒有看到一個是做到位的,連勉強能出手的水平,也是不能達到的。

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聒噪的聲音仍然如此響亮?

這就是偏見了。人性大概是喜新厭舊的吧,於是我們不停地想學一些新的材料,浮於表面地追求一些淺層的東西。

所以也許從直覺來說,我們對於一個月只學一篇文章,可能已經覺得很誇張了。然後我再來一發晨讀,繼續還用同樣的材料,而且還居然漲價。於是許多人會覺得這真特么過分。

也許從表面上看,好像一天學一篇會給人很大的滿足感,就像有一些快速閱讀的方法,讓你一天讀一本書,好像一年以後就能有一個輝煌無比的人生。但是浮誇的東西是迎合人性的,投機取巧急功近利永遠都有很大的市場。於是你只要滿足這個需求就能賺錢了,而到底這個事情應該怎麼做,反正好沒人關心了。

我一直以為學習這個事情,是一定要扎紮實實地往前走的。基礎的東西,一定是夯實夯實再夯實,而這是要挑戰我們的偏見的。

我們的偏見就是我們的自以為是,尤其是成年人開始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以後,每個人都是哲學家。即使一事無成,也可以是一個評論能力無窮大的人。於是會想當然的以為這個,以為那個,而且又不會閉嘴。於是就一直不得消停了。

但是更可怕的是,我們往往未必知道,或者未必願意知道自己有這個偏見,或者不去正視這個問題。在這一系列複雜因素的作用下,我們就帶著偏見過生活了。

而一旦有了偏見,你往往就看不到全貌。學習是一種探索,其實就是破除偏見,達到全貌的。所以我們會看到,有的人一方面口口聲聲說自己愛學習,另外一方面,卻在拿著偏見的行為模式看待世界。

一方面說自己要學好英語尋求方法,另外一方面,讓他再複習一輪材料就開始覺得是羞辱了自己。

我觀察過很多學習困難者的行為模式,其實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就能解釋為什麼會學習困難沒進步。就是高中作文里的打井的那個例子。他們總是在不同的地方打井,沒有打多深就換一個地方。而假使有一個機會你讓他打的更深一些,他會認為他不適合打井,或者要去地面上呼吸新鮮空氣。

但是把一件事情做透做精,其實個中是有乾坤的,但是如果你的行動量不到,你又是永遠感受不到的。所以如果你的英語練習總是點到為止,然後心滿意足地認為自己很努力,那你的努力也只是存在自己的臆想里。

因為事物運行都有其規律,你如果沒有進入到規律的軌道,按照規律的要求執行,那自然就得不到你要的結果。結果說通俗點就是,你到底學好了沒有?

但是有意思的往往是,那些學不好的往往是意見最大的。而偏見在這個意義上就是雪上加霜。

那什麼是偏見?我提供一個我的觀點,如果你在某些方面你做的一直不好,那你在這個領域,看到不同事物的第一反應,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偏見。

比如假使你是個英語渣,你來晨讀團,問我用什麼教材,我說我不用教材,一個月就用一篇文章。你說這樣不對應該多練幾篇,多練一點才是王道。這就是偏見。比如練了第一個月,我說我們第二個月的材料繼續練這篇,你說還是一樣的,那我不練了。這也是偏見。

其實要證明很簡單,假設你是對的,那你的英語應該比現在好。你的觀點如果不能讓你進步,那你就需要考慮這個是不是一個偏見。

學習和進步是緊密聯繫的,而你打不掉自己的偏見,你就會把自己埋在偏見里。


推薦閱讀:

我們學習應有的態度和境界 (隻言片語 丁敏 v2017.10.25)
學工科的人,要學哪些、怎麼學才能和Tony Stark一樣厲害?
怎樣應付「你是大神」「以後跟你混」等...類似的玩笑?
如何高效系統的學習Office辦公軟體?
編程小白 目前開始學Python感覺真的好難懂 有什麼基礎的書籍之類的可以看嗎?

TAG:偏见 | 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