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重新與這個世界產生關聯——米爾克和他的朋友們

--

總覺得,沒有早點認識 @馬修 是一種遺憾。友人說,馬修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公益也罷,運動也罷,那只是一個行業,而理想主義,是一種人生。

這是馬修的機構「米克爾和他的朋友們」發刊詞,原題為《年輕人,才是時代的變革者》。

--

- 壹 -

春節的時候,一個朋友告訴我,他的家人正積極地為他準備著好幾場相親。回到成都以後,他還跟其中一位女生保持著聯繫,有時還會一起出去逛街吃飯。他試圖以他的無奈來尋求我的理解,以我一貫的立場,我以這樣的行為不齒。

你沒有猜錯,我的這個朋友也是一個同性戀。單從外表上看,旁人絕對不會聯想到他的「同志身份」,於是他可以十分坦蕩地接受家人的安排,也適時地認為找個合適的對象,這件事看起來是合理的。

「為什麼你會難過?」

「因為我無能為力。」

- 貳 -

清明節剛過,成都的雨開始多了。空氣透露著些敏感的潮濕,種種跡象表明,我們真正地迎來了春天。以我對春天的喜好來說,無疑是感覺身體在生長,每一個器官都積極地想要取悅這季節,尤其是在夜裡格外難眠的時候,總會有新奇又冒險的想法躥出來湊熱鬧。

於我,凡是無法打動我的想法,都無法說服我。在我看來,好的想法是:我在聽到的時候,整個耳膜連接著心跳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身體在興奮,無疑是因為這樣一件大有可為的事。儘管我沒有對人生即將奔赴的行程產生自我犧牲的懷疑,想著能推動自己進步的每一個理由,都剛好說服了我去從事一件與自己有關的大事。

我相信,歷史總會編派一個英雄角色,不論在哪一個群體裡面。在這種策略下,我認識了一些朋友。他們有的是,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十分驕傲,認為自然而然的傾向是生命賦予其最具意義的性質,他們身上傾注著大量的團結與熱情,圍繞著平等、自由、幸福的機制常展開激烈的討論,鼓勵他人回歸「自我」。也有一部分,對待周遭的諸如環境污染、社會矛盾等問題視若不見,他們認為改變是一個極其困難又緩慢的過程,與自己追求的平民生活格格不入。

除開野心者的身份之外,我還是一個斡旋者。我很喜歡混跡在不同性質的群體中,對事物常不加以判斷,我相信觀察、思考、體會能帶給我對這個豐富的世界產生更多元的認識與理解。而正好我看到的是,每一個群體都能夠保證和諧、有序地朝著一個集體目標前進著。這些都證明了,不論是何種方式何種性質的聚集,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們憑藉著共識彼此吸引,我們把這種可貴的默契都歸納為「朋友們」。

「很高興認識你。」

「我們是朋友。」

- 叄 -

四月十三日,同性戀婚姻維權第一案開庭,法庭駁回訴訟請求。對這件事我並沒有保持高度關注,結果也在意料之中。此案選在該日開庭頗有意義,1950年的這一天,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誕生,規定「婚姻是男女兩性的結合」。

整整六十六年過去了,現在西方很多國家都批准了同性婚姻合法化。而在我腳下的這片土地,你我深知,這條路還如此漫長。

余秀華有首詩叫《婚姻》,裡面有這麼幾句:「多少年,一個人在沼澤里拔河,向北的窗玻璃破了,一個人把北風捂在心頭。」

我們把意識稱作是光榮,是因為我們能不受干擾地去感受與自己有關的喜怒哀樂。沒有任一解決方法能脅迫我們對自己的意識妥協,還有很多人都期待著能夠擁有那樣一個令人熱淚盈眶的日子,我們都為之欣喜若狂。

我怕自己會落入這樣一個境地:有骯髒、粗鄙、單純又激情的渴望會被環境所逼藏匿起來,生怕失掉自己的莊重與尊嚴。評價應該交給未來,我們只負責創造歷史,我們得重新與這個世界產生關聯。

「我們身邊的朋友甲、同學乙都接觸著什麼樣的命運,而他們與快樂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我們需要築建一個認同。」

在2016年1月舉辦的Speak Out 雙年會上,來自重慶的幽蘭媽媽為現場500名觀眾做了一場慷慨激昂的演講,博得陣陣掌聲。以Speak Out 為首的社會創新型項目,正以別樣的姿態,促使更多的LGBTI人群構建認同。這也是我們想要前進的方向。

- 肆 -

如果你有機會真正接觸一個機構或者為一件事執著努力的個人,你會發現,與你想像之外的是,大家引以為傲的不是能夠誕生什麼樣的效應,而是樂於在拒絕麻木與改變現狀中傾注了無限的熱情與專註。

平衡的生活讓我們意識到,在不同的地方,不同身份特質的人身上,從來沒有一種力量能夠超越領域和陣營為彼此創造寬鬆的環境為一個議題發聲。我們時常在互聯網上經歷許多大事,一場政治風波、一個明星八卦、一則社會新聞,我們平靜的內心都會因此而風起雲湧,那是因為根本上我們內心的騷動源於我們對現實的不全盤接受。

我們不是號召大家去反抗,去發起運動。我們只是發現在開始變化之後,還隱藏著被忽視的偉大。這偉大在於我們渴望成就平等、高尚、自由、愉悅的生活,而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LGBTI的朋友們仍深處對自身性格與命運的困惑之中而遭受折磨,對現實認識的不足所衍生出來的寂寞、抑鬱、不滿的念頭會讓他們陷入長久的困惑中無法釐清生命的意義。

我們共同堅持的是,不偏不倚地站在性與性別的議題上討論更合理的解決方式;我們共同相信的是,只有攜手才能強化我們的活力,創造更為緊密的集體關係;我們共同期待的是,我們永不拋棄的自我都能聯結在一起共赴一場偉大的勝利。

於是,我們創辦了這家名為「米爾克和他的朋友們」的非營利組織。

「想像會經歷的一切,你不恐懼嗎?」

「環顧四周,沒有敵人,都是朋友。」

哈維·米爾克(Harvey Milk),是美國同性戀運動的標誌性人物,也是美國政壇中第一位公開同性戀身份的人。他鼓勵同性戀們把握同志族群在舊金山逐漸壯大的影響力,相互扶持,勇敢出櫃。在當時,對於美國早就放棄從政追尋自我權益的同性戀族群,哈維·米爾克成功的事迹,給他們帶來了無比的希望。

- 伍 -

「渴望而非擁有,才是人們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動力。」

——埃里克?霍弗《狂熱分子》

在個人最需要被關注和善意關懷的時候,在最脆弱與最缺乏自我認同的時候,你我渴望而非擁有的種種,都將引領我們懷著無限的狂熱往春天的路上帶。

多歧之路,你我皆友。

機構郵箱:milksfriends@gmail.com

官方微信:MilksFriends

新浪微博:@米爾克和他的朋友們

instagram:@milksfriends


推薦閱讀:

愛上女裝的自己?頗具爭議的Autogynephilia(1)
除了是葯娘,我們還可以是什麼?
作為一個醜陋的mtf該怎麼讓自己平衡心理?

TAG:LGBTQIA | 同性恋 | 跨性别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