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風堂堂陷敵陣 無敵精銳擲彈兵
電子遊戲在誕生之初就和軍事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了一對互相扶持、互相促進的文化符號。許多曾經被人們漸漸遺忘了的將領、部隊、兵種、武器、戰役,都在遊戲的舞台上得到了再次重現,讓玩家們能夠在一行行代碼織就的魔幻世界與它們相近相親,領略一首首豪壯的鐵血史詩。時至今日,那些曾經靴刀誓死的勇士們早已作古,那些允文允武的英雄們也已經成為了傳說。我們設立遊民講武堂的目的,就是為了帶領大家走進那個戰旗飄揚的世界,讓大家真正了解人類的先輩們曾經目睹過的金戈鐵馬。
- 一、擲彈兵的起源
顧名思義,所謂擲彈兵就是投擲手榴彈的士兵。專司投擲爆炸物或燃燒物的士兵在軍事史上出現的很早,畢竟扔東西是人類最早掌握的戰鬥技能之一,無論男女,相信在座的各位都能無師自通。至於人類手中扔出的東西在什麼時候變成了爆炸物,這就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了。如果按照《300勇士》的說法,薛西斯時代的波斯人就已經開始有類似的兵種了。不過考慮到這是半部賣肉電影,且波斯士兵扔出來的多半是燃燒物而非爆炸物,應該是不能作數。
面具肯定比它扔的東西還貴,這不科學
世界征服者鐵木真的部隊也曾使用過可投擲的爆炸物進行攻城作戰,此後我國明朝時期也曾大範圍的使用過類似的火器,但這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擲彈兵。目前史學界通常認為最早的擲彈兵部隊是由太陽王路易十四在十七世紀所建立,後被其他歐洲國家所效仿,以英國為代表的一些國家甚至建立了騎兵擲彈兵部隊,聽起來非常拉風。
出土的宋代炸藥
最早的擲彈兵專司攻城時的突擊任務,很快便因其悍勇無畏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到了18世紀的歐洲,擲彈兵在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中都成了精英戰士的代名詞。對傳統擲彈兵這一形象演繹得最為傳神的自然是《帝國:全面戰爭》。在遊戲中,一個單位的擲彈兵數量雖然遜於普通列兵,但擁有投擲榴彈的能力,對士氣的殺傷尤其顯著。他們同樣擁有遠超普通步兵的近戰攻擊能力,一陣榴彈外加衝鋒往往對面的列兵就直接崩潰了。就算戰鬥持續下去,數量較少的擲彈兵往往也不是吃虧的一方。
《帝國:全面戰爭》中的波立擲彈兵
擲彈兵在遊戲中的出演並不僅局限於《全面戰爭》系列,許多作品都引用了擲彈兵的概念,雖然對其的具體解讀可能家別很大,比如這位來自《戰爭機器》的擲彈兵……
《戰爭機器》中的擲彈兵
- 二、擲彈兵的特點
擲彈兵所投擲的榴彈一詞來源於西班牙語中的granada,意味石榴(有時也可譯為榴槤,不知為何,暗哨總覺得這是一種更為幽默的譯法)。早期的榴槤……不,榴彈,有大有小,最小的與中等桃子相仿,最大的則可能有小西瓜(小榴槤)那麼大。威力最強大的那些榴彈也因此分量驚人,攜帶著行軍已然是不小的負擔,且只有最身強力壯的戰士才有足夠的臂力將其擲入敵陣。因此,優秀的身體素質就成了擲彈兵選拔的重要指標。
法國擲彈兵
擲彈兵的服飾與傳統列兵類似。以英軍為例,裝有榴彈的皮帶斜跨在肩上,固定在腰後。列兵們的寬邊帽被換成了高聳的尖帽,一方面是為了讓擲彈兵們能夠更快的將步槍背到後背以投彈,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進一步強化擲彈兵們高大威猛的形象,從而鼓舞士氣、震懾敵軍。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層面的心理戰在擲彈兵中間被貫徹得非常徹底。除了服飾之外,法國、奧地利及德國地區的擲彈兵部隊還被鼓勵蓄起茂密的大鬍子,以傳達一種野蠻兇悍的形象,有資料表明,這樣的做法是受到了此前曾讓西歐諸國嘗到了不少苦頭的土耳其蘇丹親兵(Janissary)的影響。
土耳其蘇丹親兵素描
當然,擲彈兵光有強健的體魄也還是不夠的,過人的勇氣也是擲彈兵們必備的基本素質。即便當時的步槍命中率很差、射程很短,但也超過了榴彈的拋射距離。因此,擲彈兵們在進攻時必須要比列兵們更加接近敵人的戰線。而在炮彈橫飛、子彈如雨且相對孤立的情況下從容的將槍背到背上、掏出榴彈、點燃、再投擲出去可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任務。
前進中的英國擲彈兵
路易十四手下的擲彈兵是真正意義上的攻城專家。那是個沃邦要塞開始流行且大炮還不是很給力的時代。在哪一段時期,擲彈兵在攻城戰中的作用無可比擬。他們不僅在日常訓練中專門針對破城進行訓練,還格外精通狹小空間內的短兵相接。路易十四的擲彈兵還裝備有一把類似馬刀的、帶有弧度的劍,這正是為了在狹窄空間內進行白刃戰所設計的武器。英軍早期的擲彈兵配備的則是戰斧,不過後期也被馬刀式的重劍所代替。
英國擲彈兵戰斧
事實上,如果你將好多萬人中選拔出來的個子最高、塊頭最大、膽子最壯的士兵們放在一起,毫無疑問你就有了一支令對手膽寒的隊伍。除了攻城之外,擲彈兵在正面戰場上的潛力也很快被發掘了出來。在線性列兵戰術盛行的年代,他們通常都是指揮官手下比騎兵還要可靠的突擊力量,通常被布置在戰場的兩翼用以在必要的時候打破僵局。
法國擲彈兵與列兵在Magenta之戰中的衝鋒
英軍就習慣於將擲彈兵布置在戰場右翼,輕步兵布置在左翼。在戰鬥進行到關鍵時刻,擲彈兵往往會以比列兵更快的速度接近敵人,在敵人排槍火力下將攜帶的榴彈投向敵陣。當敵人的陣列因高密度的連環爆炸而陷入混亂後,這些身材格外壯碩、精通白刃戰的戰士們就會用手中的堅鋼硬鐵向敵人發起一往無前的的衝鋒。
奧匈帝國擲彈兵的衝鋒
- 三、擲彈兵的流行和發展
路易十四的擲彈兵在歐洲各國的軍隊中掀起了一場熱潮,幾乎每一個國家都建立了自己的擲彈兵部隊。雖然各國對於擲彈兵的遴選標準不甚相同,但高大威猛、悍勇無畏則是擲彈兵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普遍特徵。對擲彈兵格外狂熱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甚至不惜在歐洲範圍內「購買」大塊頭的戰士以擴充自己的擲彈兵部隊,這支部隊史稱「波茨坦巨人」,入隊的最低標準是身高達到1米88。俄國沙皇還曾投其所好,送給了他一批身高兩米以上的「巨人」。威廉一世就這樣建立起了三個營的擲彈兵部隊。
波茨坦巨人
關於「波茨坦巨人」的傳說很多,一方面有人認為在使用傳統的火槍時,這些身長雄偉的士兵能夠擁有更高的裝彈速度,能夠在段時間內向敵人傾瀉更強的火力;另一方面當時也有人批評威廉一世的這支類似馬戲團怪物式的部隊中有不少人都罹患巨人症,根本沒法有效戰鬥。
當年的軍服應該是一筆相當沉重的財政負擔
前面的說法有一定道理,後面的說法則不知是真是假。無論是否如何,「波茨坦巨人」的傳說都沒能走得太遠。在威廉一世在位時,他們沒有參加任何戰鬥。而當弗雷德里克二世繼位後,他發現維持這三個巨人營的開銷足夠支持九個營的普通士兵的運轉,隨即將三個營的建制縮減到了一個。該營隨後參加了奧地利王衛繼承戰爭和七年戰爭,表現不錯。但可惜,最後在耶拿會戰時普魯士遇上了如日中天的拿破崙,普軍敗北,「波茨坦巨人」也投降了,最終在戰後被解散。
普魯士擲彈兵前進
歷史上最著名的擲彈兵部隊大概就是英國的擲彈兵衛隊了,其在英國的近衛軍序列中排在首位。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倒不是說他們比他國的擲彈兵部隊更為兇悍,只是他們的歷史甚為久遠,在軍隊中的地位也實在是高得離譜,跟其他歷史悠久的部隊拼家譜也毫不遜色。下面就是其誇張的戰史:
早期英國擲彈兵衛隊
最早可上溯到1656年的擲彈兵衛隊至今已為14位統治者效過力,包括如今的伊麗莎白二世。曾經參與過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幾乎整個拿破崙戰爭、克里米亞戰爭、1882年的英埃戰爭、蘇丹馬赫迪戰爭(即著名的蘇丹馬赫迪大起義)、第二次布爾戰爭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全部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部,並幸運的在敦刻爾克逃過一劫。最後,擲彈兵衛隊還參加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
當年的進行曲有很強的實用性,一方面用來統一戰士的步伐,一方面還可以用來傳達命令、提振士氣。這部《英國擲彈兵進行曲》堪稱進行曲的典範,尤其是後半段帶歌詞的版本。當它的旋律灌注到你的血管中時,你似乎立刻就會相信自己是在為一項偉大的正義事業戰鬥,而且,不管你面前的敵人有多強大,你也肯定能贏。完全將軍樂的作用上升到了軍事科技的水平。
- 四、擲彈兵的消亡
傳統擲彈兵稱霸戰場的時間並不長,在十八世紀中後期擲彈兵所演繹的特種戰術就開始逐漸式微了。一說認為當時的榴彈製作水平很差,這些精英士兵的標誌性武器經常會在手中爆炸。不過並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這一觀點,且考慮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榴彈的製作技術應該是個逐漸進步的發展趨勢,安全性應該會逐漸增加,不能用來解釋擲彈兵戰術逐漸的消失。
已經成為了歷史
比較靠譜的說法應該是由於火炮技術的快速進步與來複槍的推廣,歐洲軍隊的總體殺傷效率和殺傷距離都有了相當程度的增加。雖然此時機槍和塹壕戰的概念還沒有興起,但傳統擲彈兵的戰術也已經難以像以前那樣奏效了。因此,越來越多的擲彈兵部隊拋棄了沉重的榴彈,開始更加依賴手中的步槍和刺刀。
只有在遊戲中才能重溫擲彈兵的輝煌了
不過其作為精銳部隊的傳統身份卻延續了下來,而在那個白刃戰還幾乎無法避免的時代,即便手榴彈的用武之地少了,精銳部隊的用武之地可是一點都沒少。擲彈兵排山倒海般的衝鋒也依然是許多指揮官手中的重要王牌。
普魯士擲彈兵在戰鬥
在《英雄連》中出現的德國裝甲擲彈兵是精銳的擲彈兵傳奇在近代戰爭史上的延續。但其與傳統意義上的擲彈兵已經沒有什麼相同之處了,所沿用的僅僅是一個威武的名字。德國的裝甲擲彈兵一般指早期同坦克部隊共同作戰的步兵,以及後來從普通步兵和摩托化步兵升格成的裝甲步兵作戰單位。
二戰時期德國的裝甲擲彈兵標準形象
輕型裝甲車與半履帶車是德國裝甲擲彈兵的標準裝備,也是他們在影視作品中給人們留下的基本印象。但事實上直到1943年,德國的226個裝甲擲彈兵營中只有26個全部裝備著突擊能力強大的半履帶車,另外的200個營還是以普通的卡車為主,只能算是摩托化營。
《英雄連2》中的裝甲擲彈兵
時至今日,雖然許多國家的戰鬥序列中還保留著擲彈兵的番號,但傳統意義上的擲彈兵自然早已完全消失了。雖然談不上遺憾,但也讓人在唏噓之餘感嘆勢不可擋的歷史巨輪。
咱們別忘了《銀河英雄傳說》中的帝國擲彈兵
遊民星空專欄作者:暗哨
推薦閱讀:
※《文明6》地圖上的海怪,究竟有什麼來頭?
※到底有多少種跳上奧德賽號的方式呢
※The Game Awards 2017 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