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歲或許不是終結
「圈子好浮躁」
基佬們和直男的感情生活總還是有很多區別的。除了在同志酒吧,異性戀女性總是要比同性戀男性多得多的,吸引到一個合適的人的概率自然更高。而且我驚訝地發現異性之間的愛情當中,直男對女人的遷就就像是愛情的固有屬性一樣,從未缺席。同樣的情況放在兩個男人之間,他們一定早就決絕地分開了——不愛便是不愛,反正結不了婚,該分開的時候也沒必要再勉強在一起。
基佬戀愛的難度比直男大很多。我們需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為數不多的同類,再從中挑選出自己有些興趣的人。然而遺憾的是,即使找到一個可以嘗試的人如此困難,也沒有讓我們像直男那樣願意得過且過,不完美配對的人幾乎最終必然分手。有人說 「基圈無真愛」,有人說是我們不負責任……其實事實只是,哪有那麼容易找到對的人?有時候會想,究竟是相處這關太難,引誘無數人廣撒網面基無數?還是結交這關太難,沒人願意把不多的精力花到不完美的人身上,搞得面基像是快餐一樣?火急火燎地約會一個又一個,失去信心,直到下一次情慾滋長到極限,又是火急火燎的約會……
「圈子」 所謂的 「浮躁」 氣息大概也是因此而起吧?
想要 「一事無成」 沒那麼簡單
18 歲之前,「攪基」 好像還是一個青春浪漫的詞。兩個大叔糾纏在一起?兩位爺爺糾纏在一起?小年輕似乎很難理解這種情景,知乎上也時不時冒出來什麼 「老年 gay 的生活狀況是怎樣的」、「男同性戀如何做到三十歲之後的生活不可悲」 這樣的問題。性和愛的觀點慢慢豐滿之後,這些事情也不是那麼奇怪了。時間曾經是一個很無情的東西,也不知道是習慣了、明白了還是自我欺騙,20 歲的生活即將結束的這個時候,我開始覺得,「大齡基佬」 也不是多麼糟糕的一個狀態。時間從來不會被真的被浪廢掉。
畢業之初,感覺自己這幾年什麼都沒有得到,什麼長進也沒有——又沒發文章,又沒想好要做什麼工作,體質滑水,感情完蛋。但是真的仔細回顧往事的時候,發現自己並不是真的一無所獲。這四年,和高中畢業的那個時候相比,我接觸了許多之前沒有了解過的圈子,從一個單機玩家變成了暴雪死忠粉,從一個新世紀音樂愛好者變成了電音狂魔,從直男劫中永久地跳出來,向所有人出櫃,還從一個清純處男變成了老司機……人一直在改變的話,談何可悲呢?
分手這件事,似乎也沒有我之前想像的那麼殘酷,感情是第一位沒錯,但是感情之外也不是毫無意義。我很高興地發現自己分手之後總能維持著對前任們的欣賞,或許我欽慕他們的那些特質,只是因為我想要成為那樣的人;又或者面對這些得不到的人,我是想用這種方式自己來滿足自己吧。不過有個例外:我實在不想考駕照。
我知道很多人也這麼想、這麼做,但是我很難理解他們抱怨 「自己越來越優秀找對象越來越難」。在生活中結交合適的人很難是真的,但是這幾年下來,感覺投入精力去尋找和了解的話,也不是完全找不到靠譜的對象。自己越優秀越突出的話,身邊吸引到的人不僅會變多,氣場也會越和自己相近。高校和北上廣有富集作用,此言不虛。
35 歲是死線?
我曾經在一個回答里說,基佬的愛情生命會在 35 歲基本宣告死亡。放眼望去,知乎上秀恩愛大軍的確沒有一對是在這種 「大齡」 時代相識的,甚至到現在還沒有看到 「堅持到 35 歲的情侶」。現實看起來挺嚇人,但是,也許是 1980 年之前出生的基佬們成長在那樣一個時代,沒有辦法像我們這樣塑造一個完好的自我認同,沒有辦法像我們這樣自由地追尋自己的愛情呢?
或許 35 歲並不是終結。
我們的愛情比直男們的更加敏感,我們不像他們那樣願意遷就。基佬的戀愛關係是純粹追求愛情的,除了愛情,戀愛對我們沒有什麼附加價值。倒不是吹噓同性戀多麼高尚,而是兩個男人,不會算計對方的車房家產靠他吃飯,也不能帶到飯局上炫耀伴侶的顏值氣質,還不能結婚要公司的福利,更圖不了對方的基因,在約炮的肉體關係之外,拋開愛的激情還能有什麼呢?人的權利被剝奪到一定程度後,自然就顯得 「高尚」 了。
我們比直男們悲觀得多,無論是健身、護膚還是努力學習,在持續提升自己方面,基佬整體上的確比直男用心一些——畢竟我們學吉他就會認真學吉他,買了單反就會認真研究拍照,沒有直男那樣多出去嘚瑟的機會。時間沒那麼容易被浪費掉,人和酒一樣,總是越陳越香的。何況基佬這種人生旅程中怪物難度都是 Hard 還對感情挑剔的成就黨玩家,經驗值積累更快,也不像直男那樣到了二三十歲就結婚退坑。大家都在尋找合適的人,耗到 35 歲的 「大齡」 不一定是自身條件有硬傷,反而可能積累了一身的優質詞綴,沒遇到那個人只是靈魂的匹配太難了而已。
無論是 「浮躁」 還是淡定,只要一直努力尋找,越來越好的自己總是會繼續遇到有趣的靈魂的。
不過,總還是期待那個人早點出現在自己生命中比較好。
畢竟,人生只有幾十年。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