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大燜鍋:Demography論文速遞 誰與父母同住?

圖片來源:radiomelodia.gr/

英國樂隊Coldplay今年5月17號發行的新專輯《up & up》,這是至今為止最cool的音樂視頻之一。

酷玩樂隊的作品一向關注宏大主題,歌詞考究,非常適合作為學術論文,特別是經濟史論文的題目。

Long Live, Economic History...

論文鏈接:Who Coresides with Parents?: An Analysis Based on Sibl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

這是論文大燜鍋的一篇推送

註:本文作者一個是我師弟,一個是我師妹,我們都是頂起中國社科半邊天的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畢業生。

科學部的學生們,有的孩子選擇了經濟學、也有的選擇了政治學,還有的選擇了社會學,他們都有光明的前途,呵呵...

以往學者在研究中國家庭決策問題時更多關注於決策過程中的文化因素。 UIUC經濟學的博士Sen Ma和NYU的博士Fangqi Wen發表在Demography上的最新論文 「Who Coresides with Parents?: An Analysis Based on Sibl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為父母與哪一個成年子女一起居住的家庭決策提供了一個理性化框架下的解釋。在傳統東亞社會,老年父母與成年子女一起居住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而父母選擇與哪一個子女共同居住一般被認為是由文化因素決定的(比如父母更傾向與長子一起居住)。本文發現共同居住的模式並不完全由文化決定,而是會對現實經濟條件的變化做出反應。父母與子女共同居住的模式可以被視為一種家庭成員之間的分工,進而通過專業化提高整個家庭資源的利用效率。基於父母擁有資源的不同特徵,本文提出了兩個基本假說:1. 當父母能夠為共同居住的子女提供額外的家務勞動時(比如照看孫輩),父母傾向於和子女中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子女共同居住。因為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子女提供家務勞動的機會成本比較高(在勞動力市場的收入比較高),因此與父母共同居住可以使這些子女專業化於勞動力市場。2. 當父母需要共同居住的子女提供額外的家務勞動時(比如父母生病需要被照顧), 父母傾向於和子女中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的子女共同居住,因為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的子女提供家務勞動的機會成本比較低。於是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的子女專業化於家務勞動。本文利用台灣中央研究院搜集的大陸3個省份/城市(福建、浙江和上海)971個家庭(4007個子女)的調查數據為以上兩個理論假說提供了實證檢驗。本文通過統計分析發現當父母健康程度較好或者較年輕時(能夠提供家務勞動),子女相對於兄弟姐妹的教育程度提高與父母共同居住的概率。隨著父母健康程度的惡化和年齡的增長,相對教育程度對共同居住概率的影響也逐漸降低並由正變負。當父母健康程度非常差或者年齡非常大時(需要家務勞動),父母更傾向於和相對教育程度低的子女共同居住。附圖展示了在最優模型當中教育對同住的效應如何隨父母健康程度/年齡而變化。

本文將Gary Becker 關於家庭內部分工的理論框架從核心家庭延伸到了擴展家庭,並且為家庭內部分工找到了實證證據。本文發現分工與專業化的理論框架可以被應用於中國家庭,並為家庭決策提供理性化的解釋。最後,雖然我們的研究僅僅包含1979年獨生子女政策被嚴格執行前的世代,我們的發現卻對獨生子女一代未來的養老問題有所啟示。

廣受歡迎的知乎專欄「論文大燜鍋」每日推送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及自然科學期刊最新內容。本帳號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陳碩副教授及其團隊負責。歡迎媒體及學界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聯繫郵箱paperexpress@sina.cn。

推薦閱讀:

男生也穿小裙子?蘇格蘭人民美滋滋!
這種常常出現在服飾設計上的美式字母是什麼字體?是怎麼誕生的?
【 資訊失速的時代( 七 )n—?—?,以「 時間 」為邊界的平台《 Personetics 》】。
【囈語】讀書這件小事

TAG:家庭分工 | 文化 | 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