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一不小心英國就退歐成功了呢?|換個姿勢看熱點

小友(微信號:yosumn)說:上周末整個英國、歐洲乃至全世界都被英國退歐公投、英國退歐成功以及卡梅倫辭職、脫歐派反悔等一系列動作翻攪得厲害,小友(微信號:yosumn)也為此操碎了心呀!說好的選前民意調查公投結果是具備留歐自信的,怎麼一不小心英國就退歐成功了呢怎麼就brexit了呢?想不明白吧,一起看看都發生了些什麼吧~

(一)脫歐派有「易獲勝」特質?!

退歐公投的前一天,英國多個地區下了一整夜暴雨,電閃雷鳴,大雨淹沒了英國多個路邊的投票點。有分析調侃著指出,似乎連天都在幫助脫歐派獲得最後的成功。惡劣天氣對於相對激進的脫歐派而言,並不會產生很嚴重的影響,而對於相對平和溫順的留歐派就不同了!有評論這麼說道「脫歐派的人不太會受天氣影響,不管颳風下雨就算是游泳也要游過去把英國投出去……」。不僅如此,脫歐派甚至還在他們的社交平台上宣傳為了不要被留歐派篡改選項,請務必用鋼筆或者馬克筆投票。脫歐派的最後勝利該歸結為人格特質的取勝嗎?

與其說是脫歐派人格特質取勝,不如說是留歐派輸在了認知方式上。

美國格式塔心理學家威特金區分了兩種認知方式,一種是場獨立型,另一種是場依存型,所謂的「場」就是指外界環境。場獨立型是指個體較多依賴自己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因素影響和干擾,習慣獨立對事物做出判斷。那麼更少受到天氣狀況影響的和希望將外界影響因素降到最低的脫歐派的認知方式便更接近場獨立型。而場依存型是指個體更多地參照周圍的環境,隨之重新定義接受到的刺激,根據時評分析,更多的留歐派傾向於這種認知方式,他們對信息的加工難以擺脫外界環境的影響,容易受到周圍的人的影響尤其是權威人士的影響和干擾,較於場獨立型人,場依存型人也更容易察言觀色。在卡梅倫公布公投日期後沒兩天其大學時代的小夥伴、多年的保守黨同事Boris Johnson就宣布加入了脫歐陣營並構建起保守黨內支持脫歐的陣線, 再加上脫歐公投前一周英國留歐派女議員Jo Cox又遭到殺害,這一系列的外界環境刺激顯然對傾向於場依存型的留歐派產生了影響,讓他們舉棋不定。

派別間認知方式的差異很大程度上帶來了最終brexit的結果。

(二)恐懼,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情感之一

留歐派和脫歐派都機智地打著感情牌,利用人們的「恐懼」進行一系列的宣傳和拉票。留歐派警告一旦英國離開歐盟將會帶來一場巨大的經濟危機且後果不容小覷,英鎊將大幅度貶值、稅收會被提高、經濟緊縮、失業率將達到新高;而脫歐派也不示弱,警告則聲稱移民問題以及由其所帶來的住房、國家福利等問題、國家邊界問題、犯罪和恐怖襲擊等問題都將不會得到解決甚至愈演愈烈。

恐懼,是最容易被利用的情感之一。

恐懼是一種人類的一種常見的情緒狀態,是指人們在面臨某種危險情境,企圖擺脫而又無能為力時所產生的擔驚受怕的一種強烈壓抑情緒體驗。恐懼心理就是平常所說的「害怕」。心理學家之所以熱衷於研究恐懼這一情緒,其中一個原因也在於對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最大的心理現象就是恐懼心理,它不僅會帶來一系列的生理反應,也會給人帶來知覺、記憶和思維等心理層面的障礙,甚至會延緩反應過程做出有悖於初衷的判斷和行動。當人們面對未知壓力、處於恐懼狀態時,自我判斷能力降低,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在這次英國退歐公投中,年輕人更多地恐懼經濟衰落和失業率提高,因此更多年輕人選擇留歐派;而老年人則更多恐懼國家移民問題和福利問題等,因此更多中老年人則選擇站上了脫歐派陣營

恐懼容易讓人變得脆弱,但同時又充滿力量!

(三)是缺乏溝通還是價值觀的代際差異

英國脫歐派以微弱優勢獲得公投勝利之後,在英國留學的朋友傳來消息「我身邊的年輕朋友們在facebook上的狀態基本上屬於terrified和sad」,紐約時報也在其報道「英國年輕人對公投脫歐恐懼和絕望」中提及「恐懼瀰漫在將資本投入歐洲各處的倫敦年輕人」,之後也有不少時評指出「英國脫歐之舉,是老年人的意願卻需要年輕人買單」。在這次公投中,年齡在18-24歲的年輕人,有高達75%的人選擇支持留歐,而相反,超過65歲的老年人人群中,卻之後39%的人選擇了留歐。

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提出了環境對人的行為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而這裡的環境不只有自然環境,也包括社會環境。英國在1970年才加入了歐盟,對於更多的中老年人而言,他們對歐盟的歸屬感低,他們更多的希望能夠取回國家對自身的控制權;而年輕人可以說是在歐盟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的老師和同學來自歐盟,他們的工作單位在歐盟,他們並不排斥歐盟甚至適應、擁護歐盟。不可否認的,由於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價值觀的代際差異是必然存在的!

然而,將這種「年輕人被迫為老年人的意願買單」的行為純粹歸結於價值觀的代際差異又似乎任性了一點。溝通是減少代際差異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在親密關係溝通中,心理學上鼓勵大家多做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主動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情緒、態度、觀點、感受等,這樣的動作的確能夠很好地增進彼此的親密度。在自我暴露的過程中,去觀察對方的反應,了解對方對你的情緒或態度是認可或反對,並在這次溝通中爭取獲得對方的理解。

代溝固然存在,但溝通是渠,或許可以改寫歷史!

小友(微信號:yosumn)說:投完票的英國脫歐了,卡梅倫玩脫就辭職了,英國人民不買賬就後悔了。不僅如此,英國留學生優越感瞬間消失,歐洲杯都不能愉快地踢下去了,世界金融也來了個大地震,錢包一收沒人找日本代購了都跑去找英國代購了……

矯情的英國還會怎麼作,一起繼續關注吧!

-end-

本文由友心人原創出品,轉載前請閱讀友心人(微信號:yosumn)《點這裡閱讀轉載須知》,如需加入白名單,請提供微信公眾號ID。

作者 | 翅膀

廣東醫科大學應用心理學學士,友心人小編


推薦閱讀:

英國根據Art. 50退歐,Art. 50到底是啥?
【歐洲視角】 脫歐跟中國的關係,法國媒體怎麼看
媒農的脫歐角度指南

TAG:心理 | 心理学 | 英国脱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