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戰士一般的V社:艱苦卓絕,法不避親

V社能從職業比賽運營下沉到普通玩家運營,難度之巨大、決定之艱難可想而知。這也正是Dota人對V社倍加尊重,不將其當作單純的一個「奸商」的重要原因。

原文鏈接:戰士一般的V社:艱苦卓絕,法不避親

V 社大家都知道是什麼,就是運營知名騙錢平台 steam 的那家私企 Valve。V 社社長 G 胖的微笑你懂,和長者的微笑、姨夫的微笑並列為三大高辨識度微笑。

曾經開發了史詩級遊戲半條命(其 mod 衍生了 CS 和軍團要塞等偉大作品),並坐擁求生之路系列、傳送門系列的 V 社,如今更多依賴競技主題網路遊戲獲取收入。今天,V 社手下的幾大撈錢法寶,除了平台 steam,主要是遊戲 CS:GO、Dota2 和 TF2。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要是關於 Dota2 那點兒事兒。

Dota 人的 V 社

Dota 人眼中的 V 社,和一般 steam 玩家眼中的 V 社,是不同的。Dota 人眼中的 G 胖,和一般 steam 玩家眼中的 G 胖,也是不同的。

在其他人看來,V 社是一家精心打磨 steam 多年,日積月累走向成功,最後幾乎成為 PC 遊戲救世主的,技術實力雄厚、運營自成體系的公司。而 G 胖是一個眼光獨到、作風狠辣的老闆,具有超前時代的意識——比如在 PC 遊戲幾乎死於盜版的時代,G 胖斷言正版遊戲一定會成為主流。

如今 steam 取得的成就及 V 社的商業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 G 胖身為商人的精明。玩家們一邊調侃 steam 打折活動,笑罵 G 胖奸商,一邊在這個全球最大玩家社區上傾瀉自己對遊戲的熱愛,絲毫不吝惜以金錢的形式。

但在 Dota 玩家的眼中,V 社在精明的商人形象之外,更像是擁有卓絕品格的守護者,以及具備鋼鐵意志的戰士——他們為 Dota 所付出的一切拯救了一款 dead game,而這款 game 在起初似乎並不值得他們這麼多的投入。

其實又何止 Dota 玩家,CS 玩家大概有著相似的感受——在 2010 年左右,隨著英雄聯盟等遊戲的崛起和爆紅,DotA 初代(War3 的自定義地圖)和 CS 等「年頭過久」的經典遊戲都逐漸退居二線,險些滑入被遺忘的深坑。在這種困境下,V 社毅然投入 Dota2 和 CS:GO 的開發,並勉為其難地聯繫了一支又一支著名戰隊,組織了一場又一場世界大賽,設置了一條又一條競技規矩。

最值得驚嘆的是,Dota2 的 Ti1 有著高達 160 萬美元的獎金,然而那時 Dota2 遊戲本身甚至還未公測——換句話說這個遊戲還完全沒有收入。而 V 社寧願自掏腰包拿出在當時看來驚世駭俗的電競項目獎金,也要通過職業比賽塑造一個全新的 Dota,可見其思路之超前、決心之堅定。

目光長遠的遊戲人

當然,Dota2 如今的成績回報了 V 社當年的大手筆付出。Ti 系列賽在 Ti4 通過獎金池積累了高達 1092 萬美元的獎金,這一數字在 Ti5 更飆升至 1804 萬美元。Ti 的成功有力地印證了職業比賽對 Dota2 維持遊戲品質、吸引普通玩家的巨大意義,也說明當年 V 社從職業比賽入手運營,將 Dota 初代玩家吸引過來的思路是合理的。

然而,這種跨度長達數年的運營策略,可說是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環節越多,失敗幾率越高,做生意的都懂這個道理。V 社能從職業比賽運營下沉到普通玩家運營,難度之巨大、決定之艱難可想而知。這也正是 Dota 人對 V 社倍加尊重,不將其當作單純的一個「奸商」的重要原因。

Dota2 如今已經基本穩定下來,有著一定規模的忠實玩家,遊戲口碑也一貫不賴。在可以預測的時間內,Dota2 應該已經是一款成功的商業遊戲,可以被 V 社用來賺錢了。

V 社早已收回成本,Dota2 能賺錢是不言而喻的。然而,V 社卻沒有一天放鬆對 Dota2 的高投入,比如將一年一度的 Ti 變為一年四季的特錦賽,總投入巨幅增加,運營難度也絲毫沒有下降。

V 社仍然覺得不夠。G 胖還想把 Dota2 做得更偉大,或者更長久一些,他仍然在遊戲層面,而非商業層面,對這款遊戲修修補補——而不像多數商人那樣,已經準備著撲向下一個風口了。

這些修修補補,有時甚至是反商業、反直覺,甚至不近人情的。V 社對 Dota2 的某些追求,甚至已經超過了商業利益,更像是在管理一個行業,甚至管理一個行政區劃。

就拿 Ti,這個對 Dota2 而言每年最重要的活動來說吧。今年 3 月,上海特錦賽(冬季賽)結束以後,V 社頒布了四大特錦賽相關的新規定。新規定涵蓋了職業戰隊人員更換機制,防止某些戰隊或選手在 TI 邀請賽之前變更隊伍——這其實是不太常見,但又不可避免的事情:在規定人員調整時間外(一般為特錦賽結束後較短的轉會窗口期)任何的人員變動,都會導致戰隊無緣 V 社舉辦的賽事直邀。

對於 Dota2 而言,比賽的主體自然是隊伍,而隊伍的主體自然是選手。選手、隊伍與賽事的結合,構成了完整的 Dota2 職業圈。然而,選手與隊伍卻不一定是一條心的——隊伍是企業,有著賺錢的目的,他們買入、賣出選手,不僅為了讓隊伍變強、打出好比賽,也在於通過轉會運營讓自己賺差價。

在 Dota2 複雜的職業圈,每年都會發生、今年也發生了一些職業選手與隊伍經理之間的矛盾(比如 Sylar 和 LGD)。也許是長久以來積累的矛盾令 V 社意識到,他們需要平衡隊伍與比賽的關係:隊伍在乎盈利,而不在乎勝敗;觀眾在乎比賽質量,而不在乎隊伍是否賺錢。由此,V 社規定了職業戰隊轉會的窗口期,避免戰隊由於過於頻繁或過於突然的選手交換破壞隊伍水平和比賽質量,以保護粉絲情緒、維持比賽公平。

法不避親的衛士

在規定之初,V 社就意識到這一規定顯然沒那麼容易遵守:就算不出於故意,選手也可能因為疾病、紅白喜事甚至簽證問題錯過比賽。而 Dota2 職業圈雖然已經相對成熟,但比起足球、籃球俱樂部而言,替補的數量和質量仍然很成問題,必要時刻引援,才是保證隊伍存續的關鍵。也因此,V 社並未禁止(也無法禁止)規定外的轉會,只是給予了說高不高說低不低的懲罰——不再直邀。

這懲罰重嗎?很重。全世界每年通過海選想要進軍 Ti 的隊伍何止數百支(雖然其中的絕大多數自己也認定自己根本沒戲),最後能參加 Ti 正賽的不過 16 支。按照從 Ti1~Ti5 的經驗來看,這 16 支隊伍中會有超過 10 支來自 V 社的直接邀請——邀請原則主要是上屆 Ti 的冠軍,年內其他非 V 社大賽的冠軍,以及世界排名高、觀眾公認的強隊。

這一邀請制度很容易理解:觀眾喜歡看明星,商業廣告在乎明星隊伍和明星選手。最終 Ti 主賽場聚光燈下呈現的,應該是「豪強雲集」而非「真的最厲害的雲集」。雖然豪強在多數時候就是最厲害的,但也有少數例外——比如歷年的 Ti 冠軍到下屆 Ti 往往都魚得不行,這也被玩家戲稱為「Ti 冠軍魔咒」。

回到正題。也就是說,放棄直邀,就等於必須要與幾百支非豪強隊伍(其中不乏一些職業強隊,尤其職業隊眾多的中國賽區)一爭高下,爭取 Ti 出線名額。往年 Ti,10 個或更多直邀隊伍佔據大半江山,四大賽區第一名晉級正賽,四大賽區第二名晉級外卡賽爭奪最後的一到兩個出線名額。換句話說,規模盛大、幾百支隊伍參加的公開賽,所決定的不過是 Ti 參賽隊伍的一小半兒。

你覺得這很殘酷?更殘酷的還在後面呢。假如你是個強隊,但表現並未好到被 V 社直邀,你可以在賽區預選賽的前 8 坐等公開賽升上來的一兩個隊伍——從公開賽一路搏殺出來的出線隊伍還要面對當地其他豪門的競爭。

而最殘酷的則是,V 社規定「非窗口期換人不再直邀」,指的不僅是 Ti 正賽,而是連地區預選賽都不再直邀——不管你曾經多強,是多麼超一線的豪門,只要敢違規換人,就去和路人隊、網吧隊、論壇隊一起打公開賽混戰吧。

而今年因為違規換人而躺槍的強隊,就包括中國隊眼中曾經的外國兩大魔王——Secret 和 EG。

Secret,人員豪華,Ti5 奪冠的最大熱門,Ti5 之前及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的多個賽事冠軍,長期世界第一。

EG,人員豪華,Ti5 之前及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水平與 Secret 相似,更重要的是,EG 是貨真價實的 Ti5 冠軍——理論意義上的 Ti6 衛冕冠軍。

EG 幾乎是幾年時間裡北美的最強隊伍,是北美多數 Dota2 粉絲觀看比賽的重要動力。圍繞衛冕冠軍,V 社一向準備了眾多專屬禮儀和特殊待遇,來凸顯頂級比賽的儀式感,如果 EG 不來,這些心血都要白費——順便說,從 Ti2 之後,Ti 正賽一直都在美國,也就是 EG 主場舉辦。

從實力上,EG 雖然最近半年表現有些問題(已經很久沒有奪冠),但一直也是爭議不大的一線強隊(春季賽一輪游可能是最大爭議)。更何況,在最近的換人調整後,其選手陣容有 4 個 Ti5 奪冠原班人馬——而根據 V 社傳統,他們不僅在乎拿過冠亞軍的隊伍,也重視拿過冠亞軍的個人。

有那麼多理由偏向 EG 受邀——講道理,南非世界盃都要給東道主一個面子——然而,由於違反了 V 社的規矩,EG 被迫參加公開賽,甚至可能淹死魚塘。

雖然很多人仍然看好 EG 可以一路搏殺晉級正賽,也正如 EG 智囊 PPD 所說:如果海選都不能勝出,去 Ti 無非是丟人現眼。但相同的結果(其實還是有可能不同的)不代表 V 社的法不避親沒有意義——在制訂、維護規矩一事上,他們不僅展示出真正的遊戲愛好者卓絕的長遠眼光,更展示出成功商人所罕有的堅持和操守。

事實上,整個 Ti 都因這一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不邀請」產生巨大的震動:曾經響噹噹的「邀請賽」變成了只邀請 6 支參賽隊,10 支參賽隊靠預選的,更像是杯賽的比賽。這與歷年的 Ti 格局完全不同。

或許 V 社認為,EG 和 Secret 兩支隊伍既然都不邀請,水平以下的隊伍請了也難以服眾,索性大變賽制。或許 V 社認為,2016 是新隊、強隊輩出的一年,他們希望藉機給更多新人以機會,讓 Dota2 的血脈越流越長。

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在一款老遊戲上所付出的所有心血和變化——而非本應日趨穩定的一成不變,都意味著 V 社那不同於一般商人的操守。百年基業,由此而生。

本文由 TECH2IPO / 創見(tech2ipo.com)撰稿人 @天使不投資人 撰寫,轉載或使用本文素材進行二次創作請參閱 版權信息 。


推薦閱讀:

法國大選及信息時代的民調危機
神經工程領域的歷史性突破,研究者親述如何打造堪比真手觸覺的假手
小額支付,內容與廣告
傳奇古典謀殺的終結

TAG: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