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年輕人的錯位人生
金融街的每一縷光線都是金色的,就像金融街購物中心櫃檯上的鑽石手鐲折射出的光芒,一個用黃金堆砌的美夢。
——引言
一、金融大街7號和阜成門南大街5號
金融大街從復興門內大街的復興門地鐵站B口出發,一路向北,最後停在阜成門內大街的丁字路口。這片1.18平方公里的地方,密密麻麻地擠著央行、國信證券、華夏基金、國家電力、中國移動、證監會、華融資管、摩根大通、中國郵政這些各種高大上的證券公司、國際投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總部、銀行總行、監管機構總部和電信公司。每天,至少30萬人從擁擠的阜成門地鐵口魚貫而出,然後又消失在一個棟棟玻璃和鋼鐵構成的大樓里。
在金融大街、阜成門大街和王府倉衚衕交匯的地方,是金融大街7號英藍國際中心,無論是看臉還是看資本,這座寫字樓都是金融街的翹楚,高盛、摩根大通、瑞銀等43家國際頂尖金融機構在這裡彙集。
英藍1500平米大、15米高的大堂空空如也,在霧霾之下,虛弱的天光從6層高的穹頂投射進來,被大廳里特級西班牙米黃石暈染成了金燦燦的顏色,就像一個用黃金堆砌的夢一樣。如果不是地面上一個又一個綿延不斷的外圓內方的中國古錢幣符號提醒,你幾乎分不清自己是在倫敦泰晤士河畔的金融城,是在香港中環的摩天大樓,還是在曼哈頓灣的高盛總部大樓。
如果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麼就是生活在這裡的年輕人,拿著更低的工資,住著更老舊的房子。
隔著西二環,在距離英藍大廈直線距離不到1000米的地方,有個叫做萬明園的小區。十幾排低矮的老式紅磚房居民樓,門口擠滿了順豐、圓通的快遞小哥,幾個風雨無阻出攤的水果攤擠在一旁,賣煎餅果子的小吃早餐攤位生意更是常年火爆,底層破舊的門面里,不知名服裝小店的老闆懶懶散散地正準備開業。
金融街,location代表了一切,你是在英藍國際,還是在富凱大廈,亦或是周邊各字樓,代表了你的收入和地位。
而在金融街的住房/租房指南上,同樣也是等級鮮明。
在寸土寸金的金融街,雖然坐落著洲際、威斯汀等五星級酒店,但是這等福利可不是給金融街的年輕人們享受的。
至於金融街上的其他公寓,X監會主席住在金融街然後步行上班,投行的MD們住著13萬一平米總價2000萬一套的西城晶華,但金融街的年輕人啊,仍然是too young and too poor,住不起這等豪門府邸。
站在金融街英藍國際19層向西望去,平凡樸素的阜成路南大街才是他們的歸宿。
在金融街上班的Linda住在萬明園小區7號樓,租住著一間十幾平米的小屋,老式的塔樓採光極差,客廳沒有任何光線。隔音不太好,每天起床時,可以聽到樓下晨練回來的大爺大媽扯著京片子交談,煎餅攤兒滋滋地油香味鑽進鼻子里,一派人間煙火氣息。
但她仍然非常慶幸,能夠以每個月3500的價格在這裡租到一間房,畢竟,即使同樣在這個小區,一間地下室的要價也有3300元。而在距離這裡不到1公里的豐融國際,1間1室0廳的小房子,要價是11000元,當然這是另一個世界了。
更有生活智慧(貧窮),時間也更不值錢一些的年輕人,會沿著地鐵2號線仔細探索性價比更高的出租房,東南邊的宣武門和和平門,西邊的積水潭,如果認真去臨街的老小區里淘一淘,都是明智之選。
均價13萬/平米,總價至少1000萬的西城晶華,所有金融街屌絲的夢想
南北走向的金融大街基本和阜成門南大街平行,然而一條西二環,分割的是兩段不同的人生:一段是光鮮燦爛的5A級寫字樓,一段是疲倦老舊的低矮居民樓。
身處其中,你常常分不清什麼,哪一段人生才是真實;想來,在金融街工作的年輕人們,都有一顆鑽石般的心和鋼鐵般的身軀,當得了空中飛人,熬得了通宵加班,也能忍的了理想和現實的落差。
二、金融街購物中心裡的屈臣氏和Ole精品超市
『再也沒有一個地方,奢侈品和平價快消品如此相安共處了。』
金融街購物中心是這個金融世界最真實的寫照,客均價2000的連卡佛和客均價20的屈臣氏和平地在這裡共處,人均300多的Cova義大利餐廳和人均30的香江·悅在同一棟樓里,就像是年薪千萬的MD和每個月到手不足1萬的小朋友都在同一個層辦公室工作。
更現實的映照是Ole超市,這家華潤萬家旗下主要售賣進口食品的精品超市,在北京只有兩家分店,一家在國貿三期地下二層,另一家就在金融街購物中心地下一層。
可愛的在金融街工作的年輕人,朋友圈裡寫滿了」某某利率借幾億元幾日」,」恭喜完成10億定增項目",呼朋引伴地走進Ole精品超市,視若無睹地走過加拿大雪蟹、西班牙伊比利亞火腿和法國博格瑞乳酪,直奔最深處實惠經濟的麻辣燙,結完賬後坐在超市門口的高腳桌上,慢悠悠地享用這一頓20元不到的美味。
ole精品超市
在圈子流傳更廣的兩個吐槽都是關於人多的:
金融街購物中心的平價餐廳里永遠擠滿了人,簡直是附近金融街年輕人的飯堂。
而平常高冷(冷清)的Gucci,打折的時候排隊排到了門外拐彎,而實際上,在金融街日租金25元一平米的寫字樓里,每一層能夠把Gucci當ZARA一樣逛的,不超過5個人。
三、金融街愛情故事
『這世界最遠的距離,是我在金融街工作,你在上地工作,我們都過著朝九朝三的工作生活,每次見面猶如跨省。』
當說起金融街愛情故事的時候,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起的總是種種不可說的流言蜚語。
但更實際的情況是,金融街多的是年輕、貌美、高學歷、精明能幹的職場女性,但她們大多數卻不能期待在金融街找到靠譜的另一半。
於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些能幹的年輕女孩不得不在相親時面對對方工資遠不如自己的情況。
但得益於近來紅火的互聯網產業,金融街的女孩們終於找到了一個門當戶對的行業。有人戲稱,互聯網時代,家裡至少得有一個人拿著新經濟這趟特快的車票。於是,在多數人的選擇排行榜裡面,軟體工程師或者任何在百度、騰訊或者阿里巴巴工作的人都成了頗受歡迎的選擇。
其中,百度以其總部坐落北京的巨大優勢,為諸多金融女貢獻了碼代碼的另一半。
誠然,工程師們都是質樸可愛的,如果算上他們手上可觀的股票期權,那就更可愛了。
但讓我們掰著手指頭算一算,從金融街到上地大概16公里,坐地鐵只要6站27分鐘,看似很近的距離。但,考慮到西直門換乘站和13號線的人山人海,以及雙方極不友好的下班時間(一般在晚上11點後),雙方每次見面簡直跟跨省一樣艱難。
更可怕的是,大多數工程師們有著質樸而不求上進的精神,曾有百度的工程師這樣形容自己的職場生活:"除了住的更好了,跟大學也沒什麼不一樣,照樣熬夜看球打dota吃肯德基.至於升職什麼的,反正等人都走了,我就升職加薪了,也不用操心什麼。"這讓很多時候都在上演職場宮心計的金融女們那個羨慕嫉妒恨啊。
金融街的愛情故事,大多時候既不是言情小說一般夢幻美好,但也並不是八卦小報上的種種不可說,而是現實中柴米油鹽的磕磕絆絆。
尾聲
我們金融街的年輕人啊,拿著碼農們一半的薪水,卻操著幾十億生意的心。
我們穿梭在5A級寫字樓里,學會視若無睹地走過Lane Crawford,去奔赴麻辣燙和三明治之約。
我們金融街的年輕人啊,天天加班到11點,但接起爸媽嘮叨的電話,還是要周六加班到凌晨五點後,回家換身衣服去參加相親會。
我們金融街的年輕人啊,來了一波又一波啊,最後有多少人,在在這片1公里的土地上,開出了屬於自己的花。
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職問社區,勾搭職場大牛
註冊即可查看來自四大、麥肯錫、埃森哲、寶潔、紅圈律所的大牛分享+筆試面經
http://weixin.qq.com/r/gUyagizEdHELrWjh9xmT (二維碼自動識別)
--------------------------------------------------------------------------------------------
許多同學私信我一些求職上的問題,時間有限不能逐條回復,抱歉抱歉!如果有求職方面的難題可以加我的同事,職問職業發展諮詢師Max的微信號:Maxdxh ,歡迎騷擾~ 更多四大、諮詢、法律、投行等求職乾貨分享歡迎圍觀微信公眾號「職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