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在阻礙著改變之二——內在關係的力量

人的內在關係來源於幼時親密關係的內化,內化後的關係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之後的外在關係。根據這個原理,當一個人內在關係主要是一種不被愛的關係,那麼,他總能感到別人不愛他。即使一段愛的關係出現了,他也會對之進行否認、質疑或逃避。雖然他意識里渴望一段被愛的關係,但潛意識裡他並不相信這種關係的存在。

一個女孩,因為家庭的關係,從小就沒怎麼得到過愛。不能說完全沒有,但少得可憐,成長過程中難得有幾個對她不錯的人。我們可以猜測,她必然是不快樂的,確實,從初中開始,她就一直鬱鬱寡歡,經常懷疑生命的意義並出現自殺想法。成年後她其實有好幾次戀愛的機會,雖然她內心很渴望,但卻沒有勇氣涉入其中,只是跟他們保持了若即若離的距離,最終這些人都放棄了她。因此,內心渴望被愛的她始終沒有真正找到過一個愛她的人,她對被愛的消極預期阻礙了愛的關係的發生,她內心始終沒有改變,她的抑鬱一直沒有緩解。

當一個內在缺乏被愛關係的人突然感受到了一種愛的關係,人常見會有兩種反應:一是強烈的欣喜,二是強烈的不安。之所以欣喜,是因為多年的願望終於得到了滿足;之所以會不安,是因為這種的關係是他所不熟悉的,與他內在的模板不一致的,他會擔心這樣的關係只是暫時的,並害怕再一次失去它。對於被愛是這樣,對於安全感、被尊重、被喜歡、取得成功等也是如此。

當屢敗屢戰的范進中舉之後,他出現了短暫的心理崩潰,多年的失敗經歷也許讓他潛意識裡並不相信自己能夠飛黃騰達,因此當這一天真的來臨時,他的自我無法容納這種新經驗。在兩性選擇時,無形中存在著一個匹配性原則:一個人會去尋找那些在外貌、家庭背景、學歷、地位等方面與他不相上下的人結合,而不太敢於(雖然內心渴望)去找那些明顯比他優秀的人,背後的原因也是內在的預期所致——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個人魅力、關係狀況、未來前景等均會有一個預估,預估的結果取決於他幼時的經驗、現實的條件、別人的評價(特別是幼時重要人物的評價)等的影響,這種預估會阻礙一個人的積極改變。所以,當一個自我形象很糟糕的人突然被提升到一個優勢的位置時,對他來說可能是一種折磨;當一個人與另一個超過他預期的對象結合之後,他也會經常出現著名的不安,並做些過度的補償。在不安的作用之下,一個人可能會讓自己重新回歸到熟悉的舊關係模板中,我曾經在zhuanlan.zhihu.com/p/20一文中對此進行了討論。

在內在關係作用下,符合內在關係的外在關係還會被製造了出來,因此,一個人會陷入舊關係的強迫性重複之中。我們來看一個《邊緣型人格障礙》一書中的例子:

安有時明知丈夫有酒癮,還鼓勵丈夫拉里去喝酒。然後明知丈夫拉里在酗酒之後有很強烈的暴力傾向n,她仍然會故意挑起爭端,觸怒丈夫。在受到一頓暴打之後,安會毫不遮掩身上的痕,感覺就像是戰爭中挂彩一樣,她要用這些不斷地提醒拉里的暴力行為,而且在出門的時候也毫不掩飾。

對於安來說,她內在的關係是受虐與施虐的關係,安要利用自己的挨打來達到懲罰拉里的目的。每當這種事情發生之後,看著安像負傷的烈士一樣,拉里就深深地感到抱歉和羞恥。在這種關係中,到底誰是真正的受害者,很難說清楚了。這是安內在關係的模板,我猜測她從小生活在被虐待的環境中,她也習慣用受虐的方式達到報復或控制的目的。在現實生活中,她成功地將丈夫轉變為與內在施虐者相符的形象。

安為什麼要鼓勵有酒癮的拉里去喝酒呢?安為什麼要在丈夫酗酒之後還故意挑起爭端呢?她為什麼不去找一個不喝酒的丈夫?如果諮詢師對安提出這些質疑,也許她會很焦慮。因為這些問題將會擾動她的心理防禦(投射性認同的操作),以及讓她發現自己在這段不良關係中的潛在獲益(受虐的快感,報復的快感,道德上的自戀等等)。同時,這些問題也有助於讓她領悟到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推動她做了這樣的——這便是她的內在的關係,那些幼時被她內化的親密關係。因此,這些問題將會啟動安的自我探索之旅,讓改變出現契機。她可能會更現實地發現,在這段關係中她的獲益其實遠遠少於所付出的代價,而改變之後她所獲得的將遠超過所謂的代價。這種認識將推動她放棄幼稚的心理操作,走入更成熟的心理位置。

改變內在關係的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覺察。用理性的力量發現內在不良關係的存在,以及它在個體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影響,然後便有機會擺脫這種不良關係的束縛。讓一個人從潛意識的必然王國走入意識化的自由王國。當出現了不良關係時,諮詢師一般會建議來訪者試一試新的可能性。在諮詢過程中我習慣性的建議是:「你為什麼不去做個實驗,看看接受了這段關係之後會發生什麼?」或者「不妨去試一試,如果你拒絕了權威,會發生什麼?」任何一次主動的嘗試,都給予了自己修正不良內在關係的機會。

第二種途徑是重新內化一段健康的外在關係。如果有一段邊界清晰的、尊重的、平等的、友好的外在關係,這種關係在經歷不良內在關係的攻擊之後始終存在著,那麼,內化便會源源不斷的發生了。內在健康關係與不良關係的比例會有所變化,這種變化將會開啟積極的循環,潛移默化的轉變人的內在關係狀態。

當然,改變並不容易,內在關係並不會輕易接受被改變的命運,總有一個反覆的過程。人雖然追求改變,但人也有強烈的惰性,這種惰性是要不斷加以克服的。在精神分析治療中有一個叫做「阻抗」的現象,人會無意識地阻礙新關係、新變化的出現,讓自己重新回歸到舊關係、舊模式之中,諮詢師要不斷地發現這一點並加以面質。還有一種「修通」的現象,指的是人的改變要經過長久的反覆的過程。時好時壞,好了又不好了,看來,哲學上的螺旋式上升的改變過程同樣適合於人的心理改變。當螺旋重新回歸到舊的位置時,人們容易產生絕望感及放棄的心理,而看不到已經取得的進步。此時,需要相信希望的存在,所以,我非常同意一位來訪者的話:「把心理諮詢作為一種信仰!」堅持下去,改變就會發生。

————————————

歡迎關註:

微信公眾號:psychotherapist_ylx

微信個人號:psychologist_ylx

QQ:1211206373

推薦閱讀:

印度教中濕婆的地位遠高於梵天,是否象徵著死本能戰勝生本能?為什麼印度教會如此認為?
認識自己的捷徑:夢的分析
在這個時代,來一場自我救贖的盛宴
大西洋帝國男主角的性格特徵和童年經歷?
弗洛姆|人類揮之不去的兩個夢——追求自由與逃避自由

TAG:精神分析 | 改变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