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三十年戰爭系列①】 法荷戰爭 (上)
【封面圖:橫渡萊茵河第路易十四】
1648年月,歐洲諸列強在神聖羅馬帝國西北部的明斯特和奧斯納布呂克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條約》,結束了長達三十年的鏖戰。在與會第各國代表中,聯省共和國的代表可以說是最春風得意,因為長達八十年第尼德蘭民族獨立戰爭終於畫上了句號,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五世正式承認了尼德蘭北部七省的獨立,被稱作海上馬車夫的 「荷蘭共和國」 從這時起,開始站在了歐洲政治舞台的中央。
聯省共和國,俗稱荷蘭共和國,最早是根據反西班牙統治的烏特勒支條約在尼德蘭地區北部組成的國家。因為實力最強第省份為荷蘭省,所以又有「荷蘭共和國」的別稱。以今天第眼光來看,當時第聯省共和國是一種神奇的半君主半共和制度,我自己繪製了一副聯省共和國政府結構圖。
省督,或執政,原為貴族委派的尼德蘭各封建領地的管理者,獨立之後該職位得到了保留,但是職責變得曖昧不清。執政職位只能由奧蘭治親王擔任,但是該職位並不常設。要注意的是,和大多數人印象中不同,「共和國執政」 這個職位是不存在的,執政本身是省級官員,不是全國性第職務。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奧蘭治親王會同時被多個省份任命為執政,並以此成為全國領袖和國家元首。各省擁有自己獨立的行政、司法、立法機構,以及自己的陸海軍。每個省份派出一名代表組成聯邦議會,而聯省會議中的議長,則是沒有多數省執政的情況下,共和國的領袖。在我們的主題,法荷戰爭,爆發的時候,共和國已經有22年沒有多數省執政了,而大議長與議會實際統治著這個國家 。共和國獨特第政治制度將會在之後扮演重要的角色。
1667年,親政6年的路易十四開始對西班牙用兵,遺產戰爭爆發。在本土擊敗西班牙後,路易十四把目光投向了西屬尼德蘭,即今天的比利時,希望能夠一舉吞併這片土地擴大法國對版圖。這時,路易十四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反對者。隨著法國第節節勝利,共和國內部開始瀰漫著憂慮。在八十年獨立戰爭,法國曾是共和國最大的支持者,兩國也是軍事盟友。然而,法國的擴張卻讓尼德蘭人感到了害怕。西屬尼德蘭是兩國之間重要的緩衝區,若是緩衝區被法國奪取,那麼共和國本土則會受到直接威脅。荷蘭大議長德 . 維特派出使節向路易十四表達了自己第看法,希望法國 「做朋友而不是鄰居」 。1668年,剛結束第二次英荷戰爭的共和國,與英格蘭和瑞典組成了三國同盟,警告法國,如若法國繼續吞併西屬尼德蘭,則三國會對法國宣戰。路易十四對於盟友的背叛大發雷霆,但是礙於法國尚未做好與三個強國開站的準備,不得不與西班牙議和,僅僅取得了部分城市而非全部西屬尼德蘭。
盟友第背叛在好強的路易十四心中留下了仇恨的種子,太陽王絕不能姑息如此卑劣的背叛。遺產戰爭結束後,路易十四立即投入到對共和國開戰第準備。路易的第一步是確保德意志地區第中立。萊茵河畔第諸公國本身就站在法國一邊,於此同時薩克森和巴伐利亞也會支持法國。勃蘭登堡選帝侯腓德烈 . 威廉娶了前奧蘭治親王第女兒,看似會成為共和國的盟友,但路易仍然以給予勃蘭登堡在波蘭問題上支持,來試圖換取勃蘭登堡的中立。之後,路易通過收買瑞典國會,得到了瑞典中立的許諾。第二次英荷戰爭戰敗後,英國被迫與共和國結盟,英王查理二世對此極其不滿。於是路易主動與查理接觸,雙方一拍即合,商定在勝利後瓜分尼德蘭。
但是對於共和國來說,一切似乎風平浪靜。1670年法軍奪取洛林公國,表面上看來法國的德意志盟友似乎紛紛離他而去。而共和國內部則陷入了對於權利的爭奪。年輕的奧蘭治親王逐漸成年,國內開始有呼聲讓其擔任多數省的執政,這無疑對作為大議長的德 . 維特 是重大第威脅。同年,當部分省議會提議增加常備軍以應對法國可能的威脅的時候,德 . 維特否決了增兵計劃。因為首先他代表了商人階層,加稅增兵明顯對於他所代表第勢力不利。其次由於常備軍歸執政指揮,德 . 維特擔心此舉會壯大奧蘭治親王的勢力。當法國正式在1670年從7萬人擴軍到9萬人,在1671年又擴軍到12萬人,並計劃一旦開戰繼續擴軍到26萬人,共和國內部卻在為了權力鬥爭而計劃裁軍。
1672 年, 法國攜明斯特主教國,科隆主教國,聯合英國對共和國宣戰,戰爭正式爆發。駐紮在沙勒羅伊(今比利時中部)對法軍主力5萬餘人由名將蒂雷納元帥率領,沿著莫茲河經列日主教區向共和國進發。大孔代親王則率領另一隻部隊從法國北部第賽丹出發,同樣沿默茲河推進。而盧森堡公爵則率領德意志盟友組成第聯軍從威斯特伐利亞地區進攻。路易十四本人則身處蒂雷納元帥軍中,與5月5日到達荷蘭東南部號稱「堅不可摧」的馬斯特里赫特要塞。堡壘為星形堡壘,裝備著大量火炮,強攻必定損兵折將。此時,尼德蘭人對自己的防線還非常有信心,認為要塞群可以有效拖住法軍。事實也本該如此,然而法軍陣中有著一位奇才,讓尼德蘭人的希望徹底破滅。
塞巴斯蒂安·勒普雷斯特雷·德·沃邦,法國傑出軍事工程師,對於要塞的造詣稱得上歐洲第一人。他設計第五邊形菱堡成為了堡壘要塞的標準構型。當然,本著 「能破就能立,能拆就能砌牆」 的原則,他同樣獨創了新式進攻堡壘的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圖4:德·沃邦戰術示意圖(渣繪畫,大家領會精神就好)。簡單來說,先從外圍挖出一條戰壕(紅色表示),再通過蛇形交通壕(藍色)逐步向要塞推進構築新的戰壕,不斷縮小包圍壕。最後當戰壕挖到要塞前的時候,再由步兵發起進攻。這種戰術可以極大縮減攻擊距離,減少傷亡。在 法軍的新型戰術下,號稱最強要塞的馬斯特里赫特要塞很快淪陷了,法軍使用同樣的方法攻陷了大大小小數座堡壘,撕開了共和國的防線。4萬法軍直逼荷蘭縱深。共和國方面,作為軍事長官的奧蘭治親王發現,他手下的士兵不過1萬2千人,根本無力與之抗衡。與此同時,大孔代親王的部隊也跨國萊茵河進入尼德蘭北部,而盧森堡公爵的部隊攻陷東北重鎮代芬特爾,直逼烏特勒支和首都阿姆斯特丹。6月20日,當盧森堡公爵的軍隊抵近烏特勒支的時候,城內已無可用之兵,市民代表開城投降。烏特勒支是相稱共和國建立的《烏特勒支合約》簽訂的地點,國家的「龍興之地」就此淪陷。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作為國家領袖的德 . 維特卻喪失了抵抗意志(資產階級的軟弱性233),派出使者不斷的向路易十四求和。路易十四高傲地提出了非常具有屈辱性的條款,包括共和國向法國稱臣,由法國進行軍事佔領,賠償巨額軍費,割讓萊茵河南部領土,開往所有港口免除關稅,還要由新教改奉天主教。條約斷然不可接受,但是軍事上又是在以軟擊石,國家的未來又會何去何從?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喵~
推薦閱讀:
※葡萄酒入門零基礎系列 (2) —— 一篇文章入門葡萄酒世界
※法國人如何說「吃土」
※實用性的典範 Peugeot 30X SW
※二戰坑之法國的潰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