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羅:場景金融的故事不太好講
何處尋求真相,世事莫道尋常。這是「莫道尋常」的第71篇文章。以前沒怎麼在意北京戶口這個問題,等到女兒上學了,才發現在北京這是個大問題,混到現在,竟然耽誤了,開始在行里排隊,前面好多老同志呢。誰幫忙搞定這個問題,我跟誰混了,橄欖枝快過來……
作者:米羅,英凡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某某銀行網路金融部副總。
這是一個新概念層出不窮的時代,當我們還在咀嚼「互聯網金融」的含義時,大家又開始討論「場景金融」了。甚至還有人說,「場景金融」就是互聯網金融2.0,按照其理解,互聯網金融1.0在於強調「便捷」、「體驗」,多為金融的互聯網化,是一種呈現;而互聯網金融2.0強調的是「嵌入」、「隨需」,是一種場景,啥意思呢?「當你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金融時,它恰好就在那兒!」
以前我們對金融的訴求是這樣的,菜市場賣菜的張阿姨沒有零錢了,她要麼借別人的,要麼跑銀行換零錢,而現在,張阿姨會說,「小夥子,微信二維碼支付吧」。當然小夥子可能羞澀得說,「阿姨,我綁的銀行卡沒錢了!」 張阿姨又會善意得說,「微信不是有微粒貸嗎?」
以前的金融是「慢反射弧」的,你需要時,金融對你的響應是滯後的,並且很有可能因為這種「滯後性」導致你放棄某筆交易,拉動不了內需,好大的罪過。而「場景金融」就是,你需要金融時,金融就在你的手邊,支持你的各種生活場景,買菜、出行、旅遊、租房,等等。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任何事物都一個名字,但這個名字並不代表這個事物的本質,只是大家對這種事物的一種認知。我認為「互聯網金融」、「場景金融」本質上是一件事情,都是大家對當前新興的金融模式的一種認知,進而命名,之所以是不同的名字,只是因為認知的角度不同。
「互聯網」+「金融」是從金融的呈現來講的,互聯網本身就是物質、科技、渠道、載體;「場景」+「金融」是按金融的源起來講的,場景的構成要素就有人群、信息、行為、交互。
並且,我認為「互聯網金融」理解為「互聯網+金融」是極其不準確的,應該是「互聯網+傳統業務+金融」。互聯網金融應該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傳統業務的一種場景重塑,並順手將金融嵌入其中。這其中如下幾點值得重視:
首先,金融對傳統業務的支撐是相當不充分的,這是原罪。兩周前,我去當地人行彙報工作時,跟某領導閑聊起來,他非常感慨得說,人行用了10年的時間讓中國人習慣用卡,而支付寶、微信們或許用不了三年就引導為二維碼支付。為什麼說是金融原罪呢,因為金融自建國以來,一直有一種高高在上的意味,至今在西部農村地區,還有農民來櫃檯辦業務,張口就說「政府,我想存些錢。」金融觸達的更多是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對個人客戶的重視也僅僅是千禧之後的事情。
當然,互聯網金融對觸達率的急劇提升也並非全是好事,金融的作用除了觸達之外,還有一個叫配置,把對的資源配置給對的人,風險要匹配。近期人行對P2P,對無牌照支付機構的整治就是源於這種高觸達率之下錯位的匹配。
其次,場景,高頻場景,在未來很長時間內將是競爭的焦點。在場景這個概念誕生之初,大家眼中的場景太有限了,不是智慧問題,是時代的局限,電商、支付,這是最初的場景。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互聯網金融的原住民及其後來者時,就會發現這樣一種邏輯,所謂場景金融應該是「業務場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衍生,是自然而然產生的,不用去刻意尋求,刻意討論,彷彿自然而然就成了業務生態的一部分。
馬雲一開始做淘寶,規模上來之後發現銀行不給力,於是有了支付寶,客戶電子賬戶資金閑置,於是有了餘額寶,餘額寶收益太低,於是有了招財寶,還有花唄、借唄,都是先有「場景」,然後才有「金融」;還有京東,也是商城規模做大之後,看到客戶的需求,才有了白條;還有順豐,也是從人們日常生活的寄件剛需出發,近日針對散單(會員)客戶推出的一種固定面值的預付費消費卡。
這樣就導致一個問題,「自建場景者得天下」。近期我們看到各種XX金融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原來搞電商的,可以搞一個電商金融;原來搞醫療的,可以搞一個醫療金融;原來搞教育的,可以搞一個教育金融;原來搞旅遊,可以搞一個旅遊金融;原來搞租賃的,可以搞一個租賃金融。
雖說是三百六十行,但高頻場景其實是有限的。就拿教育來說,搞學費繳納,聽著額度挺大,但一年就一次,形成不了聚集客戶的粘性場景,而校園卡充值就可以、校園的跳蚤市場就可以。真正有價值的場景,應該是讓客戶每天瞅你一眼,用你一次,這也是為什麼消費金融場景被頻頻提及的原因,因為消費天天都在發生,並且政治正確。
我們現在看到的,電商、支付、消費、小貸、分期、出行、培訓、教育、租賃等場景已經是亂戰的江湖,每月有無數的生滅。所以,一方面,高頻場景的競爭必將白熱化,總會有獨角獸公司脫穎而出;另一方面,在每個場景中開始演化無數細分,比如電商,有做高端女性的,有做中產階級,有做嬰幼兒,有做奢侈品等等。
再次,場景金融是99%的非金融功能與1%的金融功能的結合。此處我要強調的是「場景」在「場景金融」中的地位,這也是在前文中說「自建場景」最關鍵的原因。我們要明白,所謂「場景」應該是移動互聯網重塑之後的虛擬化場景,運行於數字信息、大數據之上。
場景並非無中生有,而是來源於傳統業務並高於傳統業務。很多人的想法是這樣的,當下既然流行場景金融,也確實是個趨勢,我手中恰好有金融,就缺一個好場景了,找一個就好了!這段話非常耳熟,「我有一個非常好的點子,就缺一個程序員了!」
只有對傳統業務的洞悉,才能重塑傳統業務,形成所謂場景。我們看到那些電商、旅遊、教育、中介企業開始搞場景金融,他們手中有原始的信息、數據,這是重塑的基礎。這也是為什麼銀行搞場景一直乏力的原因,例如,搞醫療場景,如果不讓醫療機構做主導,銀行幾乎做不下去。金融很重要,但對現在一種金融全民化的浪潮我很是看不順眼,金融的地位,在場景中,只是一個環節而已。
當然,金融的1%,別看少,哪怕再深耕於業務的場景金融,也無法擺脫金融內生的風險本質,我贊同一個觀點,搞場景金融,還是需要一些金融出身的人參與進來,可以合作,不要互相瞧不起,那樣大家都吃虧。
最後,場景金融的核心競爭力是聚合場景中的客戶、需求、流量,形成面向任何競爭對手的議價能力。金融這件事,沒有人可以拋開銀行單幹,因為歸根到底,資金還在銀行賬戶中,優質的資金還在銀行手中。再優秀的P2P,利息年化也得12%以上,這還是往低了說,而銀行的純信用貸款,可以做到10%以下。
還有一些互聯網金融機構對接了證券、基金、保險,道理是一樣的。原來跟錢打交道的機構,專業性的門檻依舊在那兒,這就是合作的前提。於是,有價值的場景金融就是可以提升機構自身面向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的議價能力,我可以引流客戶,我可以篩選客戶,我可以提供信用數據,等等。
這樣也導致了金融脫媒,所以有遠見的傳統金融機構肯定不能坐以待斃,新一輪的爭奪在於場景的創新,以及在「場景」中地位的爭奪。
我還有一個觀點也供參考,就是當我們看到電商場景、教育場景時,難道沒有人考慮「金融場景」,並致力於對"金融場景"的重塑嗎?我覺得,當前對於金融場景的挖掘遠遠沒有到位,甚至是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任重而道遠。
就拿推廣ApplePay來說,很多人看好與超市、便利店的合作,其實我更看好對銀行網點的充分利用,儘管弊行總行不同意,但我還是要求一些銀行網點擺放自助售貨機,形成客戶來網點開卡、綁卡、交易的閉環。很多金融的故事都發生的網點,我就撂下一句話在這兒,場景金融的故事在銀行網點應該有更多未來。
拋開前面的討論,再單獨聊一聊銀行的問題,既然「場景金融」這麼重要,銀行到底怎麼搞?我覺得,銀行需要認清楚三點。
第一點就是想辦法自建場景,這是首選的方式,也是我自己一直倡導銀行建電商的原因,最不濟也可以形成營銷的閉環,提高客戶粘性,退而求其次,就是在自建場景之外尋求與更多「場景」擁有者的合作,爭取比較顯著的合作地位,起碼讓客戶看到你,接觸到你,不能躲在後面成了提款機,完全脫媒。
第二點是承接第一點的,銀行真要自建場景,就需要懂傳統業務場景的人和數據,哪兒來?還是回到了銀行是否要投資某些「場景」,或者成立「場景」子公司的話題。如果前者走不通,再退一步,可以招人或者買數據。但其實人和數據都是有土壤環境的,有時候離開原來的土壤很容易水土不服。
再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銀行本來沒有什麼傳統業務,即「場景」的積累,一旦要搞「場景」很容易啥都搞,弄得好像自己啥都可以搞一樣,其實集中精力做好一個「場景」已經很不容易了,再著急也要慢慢來,急是急不來的。
第三點,關於場景這種生意模式的本質。我認為場景其實是習慣,是需要培養的,更是一種生態,是需要維護的。我們羨慕淘寶時,誰還記得馬雲當時到處找投資的落魄?我們羨慕二維碼支付時,誰還記得當時人行對二維碼支付的否定以及後來支付寶、微信在二維碼支付的瘋狂地推?場景,即生態,生態這種生意模式,基本上前期是沒什麼錢可賺的,要培養習慣,要留住用戶,要增加黏性,要形成習慣,銀行,起碼我所接觸到的好多銀行,是幹不了這件事的。
很多人持一種奇怪的觀點,說銀行有錢有人,不用一開始著急介入各種場景各種生態,因為前期都是試水,等看到成熟的模式了,再大資金切入就好了。對這種想法,我只能呵呵,圖樣圖森破嗎?我的觀點是,銀行要做場景金融,反而需要更早的切入,更大的耐心,更長的積累,更多的投入,因為銀行在場景上是一窮二白,急需補血。
好了,先扯這些,以上就是我當前對場景金融的一些認知,歡迎拋磚。
PS:上周因為身在重慶的原因,錯過了某智庫的閉門會議,更是錯過了與一群大咖交流的機會,而他們的話題就是「場景金融」,不知道觀點是否一致?
http://weixin.qq.com/r/e0PXz4DEgd3_rcSs9xZ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業內分享 | 旅遊、教育、汽車、醫美、婚慶場景合作模式及利弊
※關於機器學習,你應該知道的一些落地案例
※製作場景原畫你不得不知道的七個要點
※下雨了,你想到哪些美好的句子,或者場景?
※你見過的最孤獨的場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