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先感受
上周,我早上起來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左手麻木了,左手完全沒有知覺,肌肉無力,端個碗都端不起來。
我的第一反應是「糟了,不會是中風了吧。」,然後,我想到了「過把癮就死」裡面的「漸凍症」,難道我的餘生只能在床上流下眼淚嗎?
所以,我儘快來到醫院,先掛了神經科,照了顱腦和頸椎,都沒有問題,醫生結論是「撓神經損傷」,原因是晚上睡覺的時候,自己把自己壓著了。然後我去了骨外科,得出同樣的結論,並告訴我,沒什麼特別的治療方案,慢慢養著,一般都能夠恢復。
所以,我開始過上了殘疾人的生活。
還好,只是暫時的。
對於一個用戶研究人員來說,這的確是一次難忘的經歷,這種體驗遠比一些模擬行動不便的感受更直接。
一、切身感受比觀察和傾聽都強烈得多
對於任何研究來說,如果能夠切身感受一下用戶的實際情況,一定要實際感受一下,這種感受比起簡單第觀察和傾聽對你的衝擊要強烈得多。人有時候需要實際在現場,甚至於在實際場景下才能深刻地理解當時的感受與需求。
我們常常用感同身受來表示研究人員對用戶的需求的感受,比如,當我們看到有人挨打的時候,我們會有一種自己被打倒的感覺,不過,這種感覺和實際的感受比起來,雖然都是同樣的感受,但是強度差得很遠。我們的鏡像神經元雖然能夠模擬我們在現場的感受,但是這種感受就好像透過毛玻璃的光線一下,打了折扣,所以,通過這次的經驗,我個人覺得,在用戶表達中,你需要把你感受的情緒至少乘以2-3倍的強度才相當於用戶真實的感受強度。
二、有體驗比沒有體驗能夠更深刻的理解
通過這次短暫的「無能力」經歷,我對於殘疾或者行動不便真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以前只能理智上知道神經系統支配著我們的肌體,但是這次的確是給了我實實在在的體會。人們的行動,有時候真的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我看著自己的手,希望做出抬的動作,發現肌肉完全不聽使喚。我用另一隻手輔助抬起手掌,事實上手掌完全可以做出同樣的動作,但是當我把手拿開了時候,我那隻受損的手居然又自己耷拉下來,完全不像自己的手一樣。
另一種深刻的體驗就是那種我剛感受到自己手無法行動的時候,那種彷徨感和絕望感。這只是手上的一條神經受了點損傷而已,事實上我仍然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但是我已經覺得很不方便了。但是我內心深處的恐懼仍然極度放大,這種恐懼來源於我對未來的一種預期,相信以後我再看到電視劇裡面傷員負傷後手腳沒有知覺而大哭大鬧的時候,我會更有感覺,相信我更能判斷演員的演技是否真實,他們的表演是否真的能夠表達那種感受。
三、失去遠比獲得影響要大得多
在你獲得的時候,你並不覺得你擁有什麼,當你失去的時候,才會發現你擁有的是無論多少財富都換不回來的。
這句話似乎很多格言中都會說,但是,這一次讓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當我處於「無力」狀態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到失去的僅僅是左手的靈活性居然會對我的生活有如此大的影響,無法端碗,擠牙膏都不好弄,從左邊的褲兜裡面掏點東西非常費力,系個鞋帶都要用上牙齒,如果當時說花上幾萬塊錢就能馬上讓你恢復,我都覺得我會毫不猶豫的去購買。
所以,很多服務,有時候看上去似乎理所當然,但是當真正失去的時候,才會覺得這種服務的價值。
感謝老天,我的左手在3天後基本恢復正常,其實第一天結束後,就能看到明顯的好轉,但是就這短短的幾天的感受,讓我有機會體會到了生理上的無奈,心理上的深淵。這對一個用戶研究人員來說無疑是一筆難得的財富,
無論如何,我都要慶幸我的未來不用躺在床上度過,祝願每個人,包括我自己是身體健康(我對最後四個字的體會絕對與你的感受不一樣)。
微信公眾號:銳合金狗眼,與本專欄同步更新!
推薦閱讀:
※「小白DAY7」前端進階之路:如何高質量完成產品需求開發
※真實的「倖存者偏差」
※喜歡被感動,需要被感動,我怎麼了?
※假如你單身,你想要什麼樣的男朋友?
※苦海無邊,怎麼解脫,請說說你們的解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