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拉粑粑,到底是不是便秘?

作者:崔晨,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前北大一院兒科醫生,現任美中宜和醫院綜合門診中心兒科主診大夫。

在臨床上行走,常常畫風突變:前1分鐘遇到家長心急火燎地問孩子一天拉稀7~8次怎麼辦,下1分鐘又有家長諮詢孩子5天不拉大便怎麼辦。

  • 什麼叫便秘?

孩子的腸道功能正在發育過程中,還不夠完善,排便可能不規律,色澤可能多樣,餵養方式和發育水平都會影響排便次數。新生兒如果採用奶粉餵養,通常每天排便一次以上;母乳寶寶比較隨性,一天幾次和幾天一次的情況都屬於正常範疇。

現代兒科醫學沒有「攢肚」之說,排便間隔大於一天但排便規律,便便性狀良好,孩子無不適表現,一般視為正常。

判斷孩子是否便秘,可以參考以下標準:

小月齡寶寶

1,排便頻率低於平時。如果你家寶寶平時一天三次,突然變成三天一次,家長就要上心了。

2,便便乾結,排出困難。如果寶寶排便時表情痛苦,拉出的便便像瓦塊一樣又干又硬,不用懷疑,便秘了!

一歲以上寶寶

  • 便秘有多嚴重?

便秘可能引起肛裂,寶寶便便時疼痛難忍,於是忍便不排,形成惡性循環。嚴重便秘甚至會導致糞便嵌塞、大便失禁。

新生兒便秘或排便不足還會影響膽紅素代謝,不利於黃疸消退。

  • 寶寶便秘怎麼辦?

注意觀察孩子的腹部脹不脹、肚子摸上去硬不硬、排氣(放屁)情況如何?放屁是好事,所謂通則不痛,適當給寶寶按摩肚子幫助排氣。必要時增加益生菌,也別長期吃,5-7天,見好就收,不見好就換。

對於一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嘗試每天給30ml左右鮮榨梨汁或蘋果汁,幫助軟化腸道內的宿便。如果不放心就帶去醫院治療。

對於已進食固體食物的嬰兒,可使用含山梨醇的水果泥。為了增加嬰兒固體食物中的纖維含量,可用雜糧麥片或大麥麥片替代米粉,以及可用豌豆泥或西梅泥替代其他的果蔬泥。

說實話,便秘比腹瀉更棘手。對於拉肚子,從教科書到臨床實踐都給予充分重視,避免脫水、口服補液鹽、明確病因,益生菌、思密達對症治療,都是一套一套的。

但便秘這回事,需要對孩子的餵養方式、食物種類與數量、平時的活動情況以及睡眠情況進行詳盡了解之後,才能給予較為全面的指導。腹瀉用藥物治療就能立竿見影,而徹底解決便秘往往需要改變生活方式,這就要考驗家長的耐心和信心。

  • 預防便秘兩大寶,膳食纖維+液體

膳食纖維能夠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糞便量,促進腸蠕動,加快糞便排泄,此外還有助於腸內大腸桿菌合成多種維生素。對於嬰兒和2歲以下的兒童,膳食纖維攝入的合理目標量約為5克/天。2歲以上的兒童,每日攝入纖維的安全範圍等於年齡加上5~10克,即7~15g/天。

小寶寶可以通過每天吃蔬菜泥、水果泥和含纖維的嬰兒麥片來實現。而大一些的孩子,在選擇蔬菜和水果時,可以挑選一些高纖維含量的來吃。

大多數蔬菜和水果每份能供應1克左右纖維,而西梅和豌豆可供應高達2克的纖維,正是預防便秘的靈丹妙藥。如果不知道如何鑒別,可以下載一個營養類的App(比如食物百科)看看每種食物中的纖維含量。

潤滑的腸道,當然離不開水。水是生命之源,孩子更是水做的。新生兒體內水分含量可達體重的75%,1歲的嬰兒是70%,而成年人則為60%。每天要給孩子體重乘以80~100ml的液體(比如5公斤的孩子就需要500ml),這個液體可以來自於不同的渠道,這個液體可以是母乳,可以是白開水,可以是天然的水果汁或者湯汁,也可以是牛奶。

需要注意的是,給孩子喝過量牛奶會降低腸動力,並使孩子有飽腹感,反而減少了其他液體和食物的攝入,因此牛奶適量就好。

  • 3個時間點孩子最容易便秘

孩子在某些時間段容易出現便秘,父母可以預見這些便秘的發生,也可以提早進行預防和治療。根據我接診便秘患兒的經驗,開始攝入固體食物或牛奶的時候、開始進行如廁訓練的時候、離開家進入幼兒園或學校的時候,這三個時間點發生便秘的幾率最高。

其實,在對所有年齡的兒童進行健康檢查或診療時,都應該充分討論孩子的膳食和排便習慣。孩子的胃腸道是很敏感的,能吃能拉能玩能睡就能形成良性循環,而換個環境或長期在家悶著、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睡覺不踏實、著涼,都會影響到胃腸道功能。

所以,在滿足纖維與液體需求之後,讓我們祈禱陽光明媚、空氣清新,多帶孩子去戶外撒撒野。

參考鏈接:

Constipation in babies

Infant constipation: How is it treated?

giving baby juice for constipation..need clarification!!

推薦閱讀:

90%的奶媽,都被乳腺炎的謠言坑過!
我也希望你能慢慢長大,可是你不能
四歲半孩子的同齡好友讓我很困擾,我該怎麼辦?
對孩子負責 有時就得武斷專橫
如何教導兒童不被拐走?

TAG:育儿 | 婴儿喂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