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地球這顆小小的藍星上都留下過怎樣的痕迹
「從這樣的高度重新審視我們的星球,人類構建的系統是如此複雜而有秩序,照片中呈現的絢麗色彩也充滿了活力,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感受。」
- Frank White▲ 苜蓿葉形立交橋,多哈,卡達。這個四葉草形狀的互通式立交橋,位於多哈的郊外
▲ 波特葡萄園,杜羅河谷,葡萄牙。杜羅河谷是波特酒的重要產地,以層層疊得、綿延不絕的梯田狀葡萄園而聞名
▲ 布爾坦赫城,荷蘭。布爾坦赫城的星形要塞作為中世紀易守難攻的軍事防禦建築,始建於1593年,1851年停用,目前為開放式博物館
▲ 塔拉納基山,北島,紐西蘭。塔拉納基山被稱為南半球的富士山,因為它有一個非常完美的圓錐型,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一樣
這個由作家Frank White提出的「總觀效應」(Overview Effect)現象給了藝術家Benjamin Grant以靈感,於是,他在2013年創建了一個名為「Daily Overview」的網站和同名的Instagram賬號(如今已有28萬粉絲了),每天更新一張用Digital Globe的衛星拍攝的地球俯瞰照,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 尼斯湖,因弗內斯,蘇格蘭。放大圖片之後,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張照片的中部有一個巨大的白色影子,好似尼斯湖水怪,讓人浮想聯翩
▲ 伊泰普水電站,巴西與巴拉圭交界處。該水電站目前是世界第二大水電站,壩內蓄滿水後,形成了面積達1350平方公里的伊泰普人工湖
▲ 卡拉拉大理石,卡拉拉,義大利。大理石在義大利的卡拉拉隨處可見,從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到萬神殿,哪裡都有它的影子
對於兩腳站在地平線上的我們來說,想要像上帝那樣俯瞰整顆星球幾乎是不可能的,但現在有了衛星影像和Daily Overview,我們能直觀地看清人類亦或自然在地球這顆星球上留下了怎樣的痕迹。
▲ 安卡拉,土耳其。安卡拉是土耳其的第二大城市,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塞,素有「土耳其的心臟」之稱,城市北部地區的建築分布如圖般統一
▲ 彩色鹽蒸發池,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州,美國。這些鹽蒸發池絢爛如畫,顏色取決於鹽度以及池中隨著鹽度提高而不斷繁衍生息的微生物
▲ 尼戈尼,密歇根州,美國。採礦作業之後的各種廢料形成了如今看來瑰麗到詭異的景象
「從這樣的高度重新審視我們的星球,人類構建的系統是如此複雜而有秩序,照片中呈現的絢麗色彩也充滿了活力,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感受。」Benjamin Grant希望人們在驚嘆之餘,能夠超越美學層面,去思考我們究竟看到了什麼,而我們所看到的這一切對我們的星球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從而能夠反省我們的世界觀,重新定義人與星球的關係,並且思考如何才能使地球生生不息。
一起來看看BenjaminGrant用DailyOverview為我們所棲居的這顆美麗的星球所拍攝的肖像吧!
▲ 火人節,黑岩城,內華達洲,美國。黑岩城是一個臨時之城,因火人節開始而生,因火人節結束而消失。火人節於每年8月底至9月初在黑石沙漠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Burner都湧入這裡
▲ 凡爾賽花園,凡爾賽宮,法國。被譽為法國式庭園最高傑作的凡爾賽花園佔地800公頃,園內滿是精心修剪整齊的草坪、花壇、雕塑噴泉
▲ 拉普拉塔,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拉普拉塔以緊密的方格子般的城市設計而聞名。這座正方形城市的對角線是城市快速路,每一條街道都位於正方形的網格線上
▲ 馬德雷德迪奧斯河,秘魯。馬德雷德迪奧斯河源自秘魯安第斯山脈東端,向東流至玻利維亞邊境,再折向東北,穿過玻利維亞西北部的熱帶雨林,最後匯入貝尼河
▲ 儒塞利諾庫比契克大橋,巴西利亞,巴西。該橋為紀念巴西前總統而命名,故又稱為JK總統大橋,橋面重量由高達200英尺、對角交錯排列的三跨不對稱鋼拱支承
▲ 里昂,法國。里昂是法國第三大城市,位於法國東南部,在羅訥河和索恩河的交匯下,里昂呈現出獨特的「兩水三岸」的格局
Daily Overview官方網站:http://dailyoverview.com
點擊前往 Voicer 微信公眾號繼續閱讀
>>> 文章未經允許 不得轉載
靈感點亮生活 生活溫暖人心
在線雜誌 VOICER|分享生活和設計美學的在線雜誌
官網:VOICER|分享生活和設計的美學
微博:VOICERme
微信訂閱號:Voicer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推薦閱讀:
※熱知識:地球自轉的趣事
※那些你沒聽過的植物進化野史
※如果用聲音反映地球 45 億年的歷史,人類文明只有「嘀」的一聲
※【認真想】一份針對地球人的調查報告
※長約1.3公里的小行星飛經地球?還好它離我們沒那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