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失速的時代( 八 )n—?—?自動媒體時代的《 電視祭禮 》】。
新聞聚合概念起源於一九九七年 Netscape 開發的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 ,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訂閱站點信息源( RRS Feeds) 。此類應用不同於傳統門戶網站,它們徹底機器化:不生產新聞,只是專門抓取內容進行推送,並根據用戶瀏覽歷史深度「 定製 」新聞。不管採取哪種聚合形式,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用各大媒體的原創內容滋養自身的平台。機器人進入新聞界在「 自動媒體元年 」後( 二零二零年始 )已非新鮮事,它們甚至證明了在抓取繁複數字資料和成稿時間方面的優勢。西元二零一五年《 騰訊財經 》便開始使用自動化新聞寫作機器人?—?《 Dreamwriter 》,當時引起了不少話題,其中一項最被討論的便是:「 機器撰寫是否能夠取代新聞生產?」機器寫作技術雖然不是什麼新概念、生成內容亦處於較低階的形態,但該事件卻被視為「 技術 」逐漸深入媒體運作後的明顯變化,且牽引了對未來新聞操作更為立體的想像。而在《 騰訊財經 》之後,隨即發生一種能夠附著在新聞頁面上、即時爬梳「 網路歷史資訊 」並作出簡短評論的線上機器主播?—?《 Essepercipi 》(「 esse 」為存在,percipi 即是感知物之意 ),其棲息地是在一種充當人類存在居所的「 數學 」中,容納於恰當編程機器次單元內的某些路徑。這些次單元,或稱「 創造器 」本身並不產出什麼;而是藉由某種人類活動作為「 觸發機制 」,啓動一個生產過程。接著,開發出《 Essepercipi 》的公司?—?「 永無止盡 」,在隔年又推出另一款能聯動搜尋引擎、通過對( 歷史 )數據的挖掘工作,直接篩選資訊真偽的「 媒體工具 」。這個被稱為「 電位編輯 」的項目是?—?《 Osmosis 》( 即,滲透 )。《 Osmosis 》通過電腦輸入輸出的接觸,較有科學價值、亦不容易產生道德困境。所以當這個後來被視為能「 終結流言 」的程序出現時,幾乎殲滅所有八卦媒體。雖然如此、早前的開發者們仍相信,數位機器本身不可能獲得意識,理由很簡單,因其不容易發生層級性操作衝突,否則機器會陷入某種「 邏輯癱瘓 」。
使用自動化技術、抽取關鍵數據和詞語來編寫一篇具備該新聞社風格的完整報導,已非罕見之事,後期人們更利用「 傳感器 」( Sensor )蒐集實時數據。一些「 機器記者 」的日常工作便是這種基於各類社交平台所推送的海量文章進行大數據分析,獨立製定標題、摘要文案、配圖,等。更早的二零一二年末,《 台北郵報 》( 虛構 )就曾啟動實時新聞核查項目,名為「 真相前行者 」,這是一名專注核實新聞準確性的機器人,他能將報導中的文字、語音等信息全程紀錄,並隨時和一串偽資料數據庫進行比對,一但發現異常,便會發出警報。「 真相前行者 」亦是《 Osmosis 》的靈感前身。而《 南都新聞 》( 虛構 )旗下員工更設計了一套智能系統,該系統會將地震預測研究所傳送的資料內嵌至系統模版,隨後快速生產和發佈新聞,從撰寫到發佈僅需三分鐘。除了能夠應對地震等突發新聞之外,《 南都新聞 》還開發出專門快速寫作犯罪新聞的機器人系統。「 # http://OOO.tw 」計劃則是《 演算殖民報 》的一項實驗性產品,幾乎在每一期發刊前、「 機器人 」會率先將社交網路上的分享熱點和關注熱度進行統計分析,隨即進行內容篩選、編輯排版和印刷,最後生成一份報紙。換句話說,這是一張完全由演演算法生成的報紙。當這個民主終於實現的時代,人可以為所欲為?—?— 跟任何人( 包括機器 )( 笑 )。市場上不會有供過於求的說法,因為真正偉大的企業,不僅僅是滿足需求,而且還能創造需求。這些企業還必須不斷前進,無所畏懼,因為停滯開發就是生產的死亡,那間叫「 永無止盡 」的公司對於「 機器代算人力 」的意念果然也永無止盡。他們推出一整套名為「 ∞ 」的智能解決方案。「 ∞ 」會從各類文本類型中提煉出「 元數據 」,並通過連接內部的資料庫實現文本閱讀和分析。當一位編輯利用這種編輯系統寫作時,他每敲下一串單詞都將被系統學習與模擬、並隨時與系統數據庫進行比對,篩選出關鍵詞和重點內容,來模擬整段勞動路徑。這些數據系統終於修煉成「 代用品 」,替換那個「 人 」唯一純淨態的「 存在經歷 」的單一功能。
曾經,價值崇高的創作存在於電視媒體或來自大眾反抗的心理,隨著字字計較的敏感受眾的消失,文學及其人文主義的附親皆成可有可無的「 殭屍帳號 」行屍走肉。人類內容生產者在一場場和演演算法下電子撰文對戰後,終於落敗。為此,應該尋找新鮮的創作地帶,即、我們可以發現「 抵抗 」的地方。新舊內容媒體的戰爭、實則仍是工具的戰爭,交戰雙方的武器和戰略其實不在一個時代。研究者稱此是一場?—?— 「 匕首對導彈的戰爭 」。而曾用來容納連續動態圖像與聲音、將其轉換為電子訊號的二十世紀重要裝置?—?「 電視 」( Television ),最後一波處置場掩埋計畫後,便走入歷史、進到「 自動媒體時代 」。接受由機器代理部分文本生產的人文組織?—?「 No?—?isivelet 」,在進行這場物件大清洗活動時製定一段非傳統節日?—?稱《 電視祭禮 》,是一種社會性儀式,正式標誌某段文化物件的死亡,也是用來處置「 技術遺產 」的禮儀。「 No?—?isivelet 」的引言人?—?Taylor Volt( 縮寫為:TV.)扮演了「 預言者 」的角色,即便我們現在聽來仍覺荒謬。他說:「 我們強大的文明曾努力生產著刻意不經久耐的娛樂產物,而這些『 商品 』的資訊容器卻盡可能歷久不衰,比如電視。不經久耐的娛樂生產必須很快由新品項來取代,這樣才有利於經濟。而堅硬的『 訊息容器 』加大了廢棄處理的難度,所以、消費者在個人層次上要對付一件件接踵而來的硬體垃圾,需要專門完整的「 環保計畫 」。這便是《 電視祭禮 》存在的意義,藉由一套社會儀式來殲滅二十世紀所曾發明製造的設備。曾經被用來沖刷上世紀內容垃圾的東西,本身也成了文明的排泄物。於是,今天人們常見的風景便是一層層的文明糞便。」二十世紀已經創造的東西儘管也有偉大的智慧,但在 Taylor Volt 眼裡、總體上卻一文不值,因為在垃圾群海中已找不到這些珠璣,於是他呼籲銷毀一切老舊的訊息載體。把以電影、畫刊、歌曲、書籍、科學論文、報紙形式出現的所有東西一次性消滅,將人類歷史賬目裡的「 貸方 」和「 借方 」全面性重新剷平。《 電視祭禮 》僅是這一切的開始。
推薦閱讀:
※番外篇 | 既然央美清華不好上,那就上個更好的學校!
※才有梅花便不同
※故宮下半年最不容錯過的書畫特展已開幕 | 全能趙孟頫等你來看
※Qi Baishi|齊白石,20世紀中國最受歡迎的畫家
※如何用6小時逛遍香港20個最具特色的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