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失速的時代( 二 )n—?—?數據市場的附魂路徑。】
馬克思原本以妖物起舞( la ronde fantomatique )批判工業生產制度把人與產品的位置對調,2014 年台北雙年展策展人?—?Nicolas Bourriaud 則認為「 人類世 」的「 妖物起舞 」更形複雜,在工業產品以外,人類共舞的對象還包括科技、環境、動物、植物、細菌等,彼此的位置隨舞曲不斷迴旋、流動。人與非人元素之間出現一種前所未見的政治結盟:一個新的從屬階級似乎正在形成,公民與動物、植物、礦物及大氣層連成一線,共同面對那已然背離公民社會的科技工業系統的進擊。( 取自查映嵐於《 立場新聞 》中談台北雙年展一文 )。暫時將多數藝術工作者對美術館機構運作下權力鏈圈的依賴和資源收受幽魂所遭遇的牽制釋放,斷開歐洲警語式的科技質詢、或者能從上列論述中找到一點對台灣現況解套的( 腦洞 )概念。前陣子病了一場、反而在體感失調的情況下獲得建構雲端社會的新走向,如果無法有全然去中心化的體系,我想在裡面塞進非慣性座標系觀念。在非慣性座標系下不受淨外力作用的物體卻具有加速度、事實上,物體並非真的加速,而是觀察者所在之座標系的速度隨時間而改變,換句話說、物體的加速度視該座標系的加速度而變( http://tieba.baidu.com/p/2155138622 )。
我一直在想,很可能網際網路中、人和物的關係結構其實不在 Nicolas Bourriaud 所描述的狀態中?—?質變後的一切是以加速度「 前進 」,假如是一種假想力( Fictitious Force )運作呢?還是一種非加速,甚至是失重的。舉例來說,人們常覺得腳下的地面是完美的慣性座標系。但地球是具有加速度的,它繞自轉軸旋轉、繞太陽公轉及環繞銀河系運行,其運動方式相當複雜。將地球這個項目以「 網際網路 」代入,假如將使用者和資訊物的關係假想成圓周運動,我們可以選擇使用一個與網際網路整體一起自轉的加速座標系來描述他們見到的運動,以這個座標系去寫下物體的運動公式時,作用力必須加上一些虛擬項( 在假想力、非慣性座標系、以及伽利略的相對性原理這三個條目中,均有提到加速座標系是非慣性座標系。在以非慣性座標系中寫下的物理定律 ,會多出一些虛擬項 ) 。本平台就是來「 腦洞 」的,這個與網際網路整體一起自轉的加速座標系,有沒有可能就是一組未曾發生的「 新秩序 」。當然、我們在一切人與非人元素還未建構新定義之前,就將網際網路想像成一個巨大的物理機構是不公平的( 但「 人類世 」的新地質紀元不也是一種假說?)
設定好空間、我們接著討論「 路徑 」和「 身份 」。下列我們將藉由一種原本長期以來只存於理論中的用戶身份識別技術來假想這個新的空間和權力關係。該技術目前已被局部掌握、且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在遭遇網路遠端攻擊時可以讓那些使用 Tor、等加密瀏覽器用戶以及任何想要在網上掩飾自己身份的人都無所遁形。這是一種透過分析電腦鍵盤傳遞端信息來「 學習 」使用者生物路徑,識別網路的另一端進行輸入的人是否為同一個「 個體 」的技術。收集用戶獨特的鍵盤輸入特徵是一種典型的行為生物學識別的案例,實際上已經有很多銀行網站都使用了鍵盤輸入特徵身份識別技術去作為登錄網站用戶的一種額外身份驗證。換句話說、我能依照上述理論來假想一個網站,這個網站能夠跟蹤收集用戶鍵盤輸入行為,獲取用戶在網頁中的任何舉動、再搭配一個能夠提供「 附魂 」效果的瀏覽器,這個應用軟體能夠讓參與者選擇自己想要附身的對象( 也可能一次被好幾人「 上身 」 )來進行不同的社群體驗。或許這個網站的入點就像一個遊樂園售票口、而瀏覽器便成了一個巨大的( 網路 )設施。?—?— 「 物體並非真的加速,而是觀察者所在之座標系的速度隨時間而改變,換句話說、物體的加速度視該座標系的加速度而變。」(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ComTy6UipF1Jt1NdGwIEIFNa_YxnzVAc6oSILWIr5sU/pub )。
推薦閱讀:
※你對舊式殯葬習俗里的披麻戴孝,遊街哭喪有什麼看法?
※有哪些數字組合比較有名?
※移民與文化融合:強扭的瓜不甜
※當代中國有沒有可輸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