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增白劑是魔鬼還是照妖鏡?

不知為何這幾天網上又開始討論熒光增白劑的問題。有的人草木皆兵,有的人覺得十分安全無害。其實。。。還是全面認識。講真,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才不致於被各種說法弄得一頭霧水。

一、熒光與熒光劑

熒光是指處於基態的物質在接受某種射線照射後,攜帶能量增加而發生軌道躍遷,當停止照射後,電子回到原軌道的同時,以光的方式釋放出這部分能量,這種光就叫作熒光;出現這種現象的過程叫作熒光激發。這一原理廣泛用於照明工業和科學研究。本文所說的熒光,除非經特別註明,指的是紫外線激發的熒光(UVF),簡稱「紫外熒光」。

有許多物質——天然的或者人工的——都可以在紫外光照射時發出熒光。激發波長不同、或者物質不同,所發出的熒光顏色不同。

利用這個原理,人類特意開發出一些能夠產生UVF的物質,用於不同的用途,那麼這些特意製造出來的、用於產生熒光的物質,就叫作熒光劑。

換句話說,天然能夠發出熒光的物質不在此列,其目的和用途不是用於產生熒光的物質,也不屬於熒光劑。

在多種多樣的熒光劑中,有一大類用於增白,它主要在紫外光照射下發出藍白色的熒光,叫作熒光增白劑,其發出的熒光強度十分之高,因而特別能夠引起關注。

總結起來就是:能產生熒光的,不一定是熒光增白劑。來看一張照片(本照片由冰寒用專業紫外燈拍攝):

左側位置方形的(編號為1),是熒光增白劑。順時針方向依次是:視黃醇棕櫚酸酯(淡黃綠色)、秋臣痘痘消(淡黃偏微綠)、曼靈精華、秋臣祛痘修復霜、綠色熒光筆的筆跡。注意:只有第一個方形的是熒光增白劑。最後一個是熒光,但不是熒光增白。其它二個,都是天然熒光,秋臣這個是由植物提取物發出的。植物成分里,黃酮類、帶有共軛結構的,容易出現熒光。它們的發光強度和顏色,相信你已經有直觀感受了吧?

二、熒光劑的安全性

以前曾經寫過:熒光劑有很多種,安全性不能一概而論,有時候讓人覺得很迷惑。

有的熒光劑已確定十分有害,例如多氯聯苯類,化學性質相當穩定,進人人體後易被吸收,並積存起來,很難排出體外。動物毒性試驗表明它具有致畸變、致癌的作用。如果人體內多氯聯苯的儲存量達N(o.5-2)g時就會引起中毒。

食品及接觸食品的包裝紙,禁止添加熒光劑(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康師傅面碗被曝有熒光劑的事件,後來我通過實驗證實康師傅面碗只是在碗外層不接觸食物的印刷部分使用了含熒光劑的塗布紙,因此這樣做並不違規。參見:

我估計哈,康師傅、統一、五穀道場等6個品... 來自冰寒 )。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表》中,熒光增白劑被定性為化學毒物;而國家發改委2008年頒布並實施的《洗滌劑用熒光增白劑》行業標準,指出熒光增白劑可用於衣物洗滌劑。

沈永嘉(2011)認為,《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表》規定熒光增白劑為化學毒害物質,不是因為它自身有毒,而是因為在製造熒光增白劑的過程中,會用到一些化學毒害物質,這樣就不難理解為何乙醇、柴油,煤油等也被列為化學毒害物質(我個人覺得這個說法好象不太站得住腳,因為成品乙醇、柴油,煤油本身通過皮膚接觸和呼吸道、消化道的職業性接觸本身都是直接有害的)。

Franz klaschka(1994)認為熒光增白劑是安全的。郭惠萍(2007)等綜述認為,近期國內外的臨床和試驗研究發現造紙業所使用的熒光增白劑並不具有潛在的危害性, 同時熒光增白劑在一般的使用過程中也沒有毒性、致敏性、致癌性、致突變性或其它危害人們健康的影響。

我國台灣地區規定紙製品、衣物、面膜等接觸皮膚的用品中,不可含有可遷移至皮膚上的熒光物質。瀋陽化工研究院染料研究所所長王景國也坦陳由於費用高昂,熒光增白劑的安全性研究做得很少。

由上可見,熒光劑的種類繁多,各種信息又非常多,你覺得它到底是不是安全呢?也許無害,也許有害,也許還有好處?

三、哪些地方的熒光劑需要留心?為什麼?

看樣子我們暫時還不能有一個統一的結論,那我們姑且認為熒光劑是安全的。尤其是那些不會遷移到人體上的熒光劑,特別指:用於造紙工業、紡織工業的。布料上的、紙上的、牆壁、傢具、家用物品、文具等等。因為它們已經被固化在相應的物體裡面,洗不掉,也不會轉移到皮膚,更不要說被消化道吸收。這也是各種工業標準許可使用的。我們不需要為這些裡面的熒光劑擔心——所以不要草木皆兵。

問題來了:既然如此,我們檢查、辨認熒光劑還有什麼意義呢?

假如在任何地方熒光劑都是安全無害的,甚至是有好處的,在化妝品、衛生巾、紙巾上辨認出熒光增白劑也是有價值的。

首先,就化妝品來說,添加了熒光增白劑,最起碼應當列在成分表上。很可惜,目前我們測試過的有添加過熒光劑的面膜、霜乳,沒有一家這樣做,你根本找不到熒光劑的影子。作為消費者,可以選擇有熒光劑的產品,但好歹也要被知會一聲,更不要法規有這個要求了。

很多這類產品,賣得非常貴,而且都說功效如何如何強勁。1200塊錢買50ml含熒光劑的身體美白泥,你要是覺得不冤,那確實——辨認熒光劑沒有什麼意義。

說得再那個一點,如果你是要去一個酒吧什麼的,塗上這種,被黑光燈一照……效果那麼驚悚,想必也不是你想要的吧?

再來說衛生巾。衛生巾中的吸水綿應該用長纖維的針葉木絨毛漿製作,絨毛漿不會也無必要添加增白劑。只有用劣質、回收紙漿作為吸水綿時才有必要加漂白劑和熒光增白劑來消除、掩蓋裡面的雜質。所加熒光劑是否有害不確定,但加熒光劑的一定是垃圾貨。這時候熒光劑是一個很重要的指示物。不過幸運的是,上次我測試了十餘種市面上比較知名的衛生巾,沒有發現添加熒光劑的問題(參見:11種衛生巾熒光劑測試報告)。

嗯……這麼看似乎也沒有什麼價值?好吧,如果有有人跟你說:別的WSJ全部有熒光劑,我們家的沒有,所以我們家雖然貴個三四倍……但是我們沒有熒光劑啊!——你覺得這時候是不是驗證一下比較好呢?

最後說一下紙巾的問題。市面上紙巾的質量參差不齊的程度比起WSJ要厲害得多,在外面吃飯中招的機率很高。請記住:凡是用劣質紙漿,尤其是回收紙漿做的劣質紙巾,一定會添加熒光劑,否則這個紙白不起來。用真正的優質紙漿製作的紙巾是不需要添加熒光增白劑的。用那些看起來雪白的紙擦嘴之前,你是不是……要考慮一下質量?So, 有時候熒光劑也可以起到照妖鏡的作用。

四、如何辨認和拍照?

如前所述,不是有熒光就是熒光劑。熒光增白劑是極其高效的,很低的濃度就可以有非常好的熒光亮度。熒光增白劑那種耀眼的、藍白色的光是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所以,當看到這樣的熒光時,基本上可以肯定含有熒光劑。如果你對此體會還不深刻,請拿一張靜電複印紙,在黑暗的地方,用紫外手電筒照它,多看幾次,你就記住了。

如果熒光是微弱的、顏色並不是這種藍白的,那不是熒光增白劑。我在前面已經給出了例子。

熒光增白劑亮度很高,紫外光又不可見,所以拍照時會面臨一個對比度極高的場景。一般的手機相機是很渣的,不比人眼可以隨時自動調節光圈,不注意拍攝技巧是難以拍到真實的照片的,這是因為在手機相機的自動曝光模式下,熒光及比熒光弱一點的區域都會變成完全白的(色友叫「穿了」,就是過曝的意思,過曝會導致該區域色彩信息全部丟失),這時候PO到網上,就很難分辨,像下面這種:

圖:背景與中央部位對比度太高,導致中央部位過曝發白,並非熒光劑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兩個技巧:

1)手動設置手機的電子曝光值至-1.3~-1.7EV。具體如何設置各個手機有所不同,但如果把相機模式調成手動,多半可以看到這個調節bar,我的手機是這樣子的:

2)小手電筒的光源相比專業的伍氏燈有個缺點,就是燈杯打出來的光不是均勻的,中間光強高而四周光強低,這對準確曝光和記錄影像有所干擾。我的方法是:不要用中心最亮的光去照射,將手電筒離待測樣品距離遠一點,讓光斑大一點,且用那一圈略弱的光,如下圖所示。

用這個技巧,拍出來的照片和實驗室專業紫外燈比就差不多了

五、常見問題

1)為什麼指甲也有熒光?

角蛋白是可以發出較弱的淡藍白色熒光的,不過這和熒光劑的強度不可同日而語。

2)我用紫外光照別人的臉,發現臉上全是桔紅色的點點,這是什麼?

這是微生物代謝產生的一類物質叫卟啉(主要是糞卟啉III和原卟啉IX,可能還有尿卟啉),它們位於毛孔,可在紫外線作用下發出630nm左右的熒光,是正常的,並不是熒光增白劑。(不要問我為什麼茲道,因為過去三四年我的研究課題就是跟這個有關。。。23333)

希望,以上的分享都回答了大家關於熒光劑、紫外燈及其使用的種種疑問,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茲瓷。


推薦閱讀:

有哪些語句被公眾熟知,但你一看到或者一聽到就發現他們是錯的?(各種行業的都可以)
六六錯在了哪裡?
大學通識教育是否更應建立在數理的基礎上?
如何高效的洗襪子?
從方形紙盒往外倒牛奶,液體會「突突」地有噴涌狀況,這是什麼原理?

TAG:荧光剂 | 生活常识 | 化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