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跟人聊天?這個問題水很深
文/李少加 題圖/該同學還在擬名......
昨天公眾號後台收到一個用戶的詢問:
「我不知道如何跟人聊天,特別是不熟悉的人,覺得自己有社交障礙,怎麼辦?」
恩,近來發覺公眾號用戶中把我當成包治百病的江湖郎中的比例有急劇攀升的趨勢……(??????)
本著用戶對在下的信任,我依然盡我所能的回復到:
我不是社交專家(而且還不喜歡太多無謂的社交),只能給你幾個與人相處聊天時候的建議:
1.別只談自己的事情;
2.多談論對方喜愛的人事;
3.話題選擇上多討論通用話題,例如職場人就討論彼此的行業、工作發展,等等
敲完Enter。
完事?
我內心本能的感覺有點不對勁兒。
回顧下自己好朋友中比較厲害的幾個人,能與陌生人聊得來去自如的人,實則寥寥無幾。
但,為何他們未曾有過「不會跟人聊天」的困惑?
帶著一絲疑惑我追問了下那位用戶:
「冒昧問下你需要提升自己跟人聊天的能力是為了?」
很快他回復道:
「我好朋友不多,覺得生活挺無聊的,想要結交多一些的好朋友。」
這句話道出了問題的根源所在——交朋友不是目的,生活無聊才是。
認真回顧下我身邊那幾個厲害的朋友,交往多年,卻從未從他們口中聽過「無聊」兩字,他們(也包括我)的共同點都是有著清晰的人生追求,只有永遠的「時間不夠」,何來「時間無聊」。
至於社交能力、交朋友的問題,我們的共同點相當一致:「不願結交太多無謂的朋友。」
原因很簡單:實因不夠時間、精力來維繫這些所謂的友情。
那麼,「社交少,聚會少」是否會讓我們的生活無聊?我想此處已經不用回答這個問題了。
一個有著清晰人生追求的人,會持續不斷的提升自己在某些領域的能力,同時「被動的」成為一個睿智的人、一個充滿價值的人。而這種對他人的價值、這種由內而外的人格魅力本身,自然會吸引很多人主動願意與你結交。
所謂的社交問題,自然的就迎刃而解。確切的應該說,從根源上就不存在社交問題了。
與其鍛煉「聊天的能力」,我們更欠缺反倒是「如何友好的say no的能力」。
這就是為何,無論我們是否「會聊天」但卻從未糾結過「不會聊天」的問題。
相比之下,停留在所謂的技巧層面的「會聊天」又有多大的意義?拋開充盈的人生追求,再多的社交、再多的朋友、再多的聊天也無非是空洞無物的「無聊」罷了。
談到此處,你會驀然對時間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
時間是一個極具價值彈性的動態「物質」,它賦予每個人的價值具有極大的差異。所幸的是,我們擁有掌控時間議價能力的選擇:個體對時間「消費」的越多,它的價值就越低;反之我們對自身的價值創造越多,它的價值也就越高。
而時間的議價能力,我們的自由程度、人生的充盈與否,這些才是影響我們幸福指數的根本。
時間的議價能力,恰恰等同於我們能為外界提供實質價值的廣度與深度的乘積:
廣度是你能為1個人、10個人、100個人還是成千上萬的人解決同一類問題。
深度是你能為他人解決實質問題的根治程度。
例如「會聊天」,可能有一定的廣度,但深度未免膚淺。
通過時間的議價能力的概念,我們也可以判定自己正在從事的工作、正在研究的事物,是否具有相應的深度與廣度,如果兩者的乘積不高,那麼我們就該主動思考進行調整了。
末了,留個可選作業(自認「不會聊天」的請自覺上交,嘿嘿),一道有益你自身的思考題:
諸位所從事的工作、事業目前覆蓋了哪類人群,能為他們解決哪些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
如果你的時間議價能力還不強,那麼應該從哪裡出發去提升?
朋友們大可用心去思考上述問題,當然,尤其歡迎留言寫下自己的思考、或者是困惑、收穫。
無論結論如何,嘗試做一下,李少加相信,馬上,你就能收穫一份來自用心思考的驚喜。
Try it。
作者:李少加
賢者有三責:為他人時間負責、為他人心智負責、為他人情趣負責
知乎ID:李少加
微信公眾號:少加點班
授權轉載請於微信公眾號聯繫本人
推薦閱讀:
※四句為人處世的「大實話」
※警惕!別掉入羅振宇的時間陷阱
※我知道我們終將會像煙火般絢爛
※放棄百萬年薪和頭等艙,夢想與遠航怎麼開始的?
※做人一定要誠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