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龍記》之 神兵再現

開宗明義,算是為自己的手藝做個硬廣吧。也許過段時間,我的打鐵鋪子會開個小店,接受點諸如」隕鐵九宮牌「或」大馬士革花紋鋼球杆「之類的定製也不一定哦……這應該是所謂高訂了吧?哈哈。

大夥都看過金大俠的《倚天屠龍記》吧,對倚天劍、屠龍刀印象深不——如果是,那麼故事就可以開始了。如果不是,那麼故事也強行開始,哼哼。

話說這是去年的事了。

應該是去年秋天吧,當時在完美遊戲工作的一朋友找到我,問我能不能為他們提供些古代兵器方面的資料,方便他們去設計倚天劍和屠龍刀。

當然是可以的。而且必須可以。這是多好的普及古兵器知識的好機會,還有啥比遊戲更容易傳播的,所以必須可以。

事情就這麼開始了。

我花了不少時間,整理出了宋、元、明時期的兵器相關資料。正式的討論有兩次,其餘小會無數……

兩次大討論,完美那邊是手游市場負責人劉揚和遊戲製作人陳軍帶隊,人數眾多,從策划到美工到市場等等,十幾個人和我車輪戰……哦,不,是討論……我頭次見到搞出這麼大動靜的遊戲團隊。

第一次,主要是我講,講解我整理出來的史料。第二次則是看他們根據我提供的資料設計得出的新版本倚天劍和屠龍刀。

說老實話,剛看見設計稿的時候,還是覺得差異太大了。不過後來對方美工和策劃給出的理由是,這樣才炫酷霸氣,而我給出的史料上的款式,從遊戲角度看實在太樸素,真要這麼做,可能會影響用戶,最終不接受而失望。

我覺得這理由可以接受。畢竟我自己也是從事內容製作行業的,經常要碰到為了商業需求和其他原因而無法遵從真實的情況。於是在提了一些細節修改意見後,就定型了。

這就是現在遊戲里倚天劍和屠龍刀樣子的由來。它們長這樣:

好,看見這樣的倚天劍和屠龍刀,必然會問——如果歷史上真有倚天劍和屠龍刀,它們應該長什麼樣?或者也可以這樣說,中國史上的元明之際,刀劍是什麼樣的?

元朝,在中國歷史上是比較特殊的一個朝代。特殊當然指的是其統治政權由蒙古族建立。所以它肯定有著極濃郁的蒙古文化特點,同時由於蒙古四大汗國橫跨歐亞的緣故,使得在中原的元朝,又融合進了不少西域各族文化。因此,在兵器上,元朝兵器既有蒙古特徵,也有西域味道,當然更不會缺少中原漢文化風格。

在討論元明之際兵器具體形制之前,我們首先需要說一下我國傳統兵器的形制。

之所以得這樣做,是因為此前我國兵器,尤其是刀,自漢至唐,其形制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一直到北宋中期開始,西夏、遼、金等少數民族的控制區和戰鬥區域不斷南推,到南宋終於推到了江淮防線,這直接導致了兵器形制的急劇改變。當然這種改變的的具體因素很多,譬如作戰方式、鎧甲款式的改變,科技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進步等等,但這些因素綜合到一起具體展現出來的形式,就表現為隨著游牧民族南下,兵器形制隨之改變。認真講起來,這是個非常龐大的課題,就不展開了。

中國自漢開始,到唐宋為止,短柄戰刀形制都是直身環首刀。這種刀有個環形刀首,刀身為直身,通常刀頭也就是刀尖,呈135度的折角,或者大致這個角度的弧線刀尖。從形制上看,這種刀的主要作用是直刺,以及必須要有的砍,但對刺的重視程度要高於砍。

它們長這樣:

上:漢代環首刀。下:西安考古所藏唐代金柄水晶墜劍形刀,這是口處於轉變期的過渡形制產品。

直刀,非常有利於直刺破甲。用彎刀直刺破甲,無論從什麼角度,顯然都不如直刀。而135度角左右的折角刀尖,也是一個在直刺時承受強度最大的設計,到現在世界上不少軍用刀具,依然採取的是這個角度的刀尖——我不知道有無其他民族古代刀具是這樣設計的,就我的認識,這應該是中國人最早設計和採用的一個優秀刀尖設計。

現代軍用戰術直刀:

在東邊的日本,於公元七九四年和其九七年的第二、第三次蝦夷征伐戰中,使用和中國大陸一樣款式環首和無環首直刀的恆武天皇的武士,碰上了蝦夷騎兵,以及他們使用的那種刀身和莖有一個角度,被稱「莖彎」的厥手刀。

以坂上田村麻呂為首的天皇武士集團深刻體會到了騎兵作戰時,這種有角度的「莖彎」戰刀的好處。從此,之前一直和中國大陸保持一致的日本刀具,開始了一條和中國刀具不同、真正隸屬於他們自己的道路。

很快,最遲在大約公元八四五前後,進化出了後來傳統日本刀那種標誌性的刀身刀莖彎曲形制,一直綿延至今。

厥手刀:

中尊寺藏佩刀,以及從厥手刀向日本刀轉化時的安部貞任和惡路王佩刀:

上:藤原清沖棺上刀。

下左:安部貞任佩刀;下右:岩手惡路王佩刀。

在此我正好嚴肅地說一句,很多「愛國人士」長期津津樂道於日本刀是從唐刀發展而來的這個」神話「,嚴格地講,這話不對。

漢之後的古代日本刀具製造技藝,是自中國傳入的,形制和製造技術一直保持和大陸同步,直到唐宋為止。

現在的日本刀形制,則是日本人自己發展出來的,和中國沒有任何關係。

他們此前用的,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刀具形制,嚴格地說,是漢代就開始傳入的漢環首刀形制,然後跟隨中國大陸同步發展,一直跟進到隋唐。日本刀的體系中,對這個時期有個專門名詞,叫「上古刀期」。上古刀期的形制很亂,但主流是中國環首刀形制。

但是在大約公元八百年前後,日本刀和中國環首刀終於分道揚鑣,走上了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

北宋歐陽修,寫有一首《日本刀歌》,這首詩的存在,從兵器角度看,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當時日本刀的質量已經優於中國;二是日本刀和中國刀形制上的的差異非常明顯,已成為一個和LV差不多的、與中國刀有非常明顯差異可以被辨認的、值得炫耀的奢侈品。

在中國,直刀變彎刀這個進程要大大晚於日本,晚了大約三百年左右。

中原地區軍隊制式化列裝彎刀,至少要到南宋,且不會早於南宋中晚期。這點,從出土實物以及造像、繪畫畫像等資料上,可以非常直觀地看見,證據非常多且翔實,這裡也不展開討論了。

同一時期的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和政權,如遼、金、西夏等,則要早於中原地區使用彎刀。這點從圖像造像史料和出土實物上看,也非常多且翔實,所以也沒什麼好討論的。可以討論的,應是具體在什麼時期、什麼地區,存在什麼具體形制這樣的問題。

這是出土於北方的遼金鐵刀,刀姿極其兇悍,刀身已經開始出現上揚趨勢:

當金和蒙古南下,尤其當金和蒙古推進到江淮一線的時候,中原地區的兵器形制開始出現了巨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就是直刀開始出現了弧度。

和日本刀不一樣的是,中原地區的刀從這個時候起,刀身明顯開始變寬。所以彎曲後的彎刀樣子,和日本刀有明顯差異。並且刀莖,也就是刀柄,一直都沒有和刀身形成角度,是和刀身保持在一條直線上的。

宋代手刀和戰刀幾種:

倚天劍和屠龍刀,按小說講,是造於南宋末。無論是新版還是老版,年代都沒有變。變的只是用的材料出處,原來說是玄鐵劍改造而來,被改為君子、淑女兩劍改造而來。

這是遊戲里的屠龍刀:

歷史上這個時期的刀,是直刀彎刀並存的,所以屠龍刀的刀身彎曲不太是問題,前面那個魚頭折角也問題不大,遼金刀上就有。

剩下的就是刀鐔和柄了。

這個鐔,明顯是遊戲化風格,現實中製造這個東西的難度太大太大,而且實用度上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可以不論,基本就是杜撰的,為了好看……

屠龍刀的刀柄刀首,倒是有歷史依據的。在宋元時期,相當部分刀,都採用這樣的刀首結構,也就是刀莖伸出柄裝後,套上一個或者幾個鉚片,然後將莖尾砸開漲死,固定柄裝。而外形,也是這樣斜向切一個角度出來的形狀。實際上,後世尤其是清代牛尾刀,就是這個形制的延續。

實際上,宋末到元明時期,中原兵器形制里,出現了大量的異域異族風格,其覆蓋面之廣和形態之豐富,是前所未有的。像我手上有桿宋元時期的銅錘,它長這個樣子:

大家是不是覺得和歐洲騎士用的晨星錘,也就是通常在遊戲被稱為MACE的八角或者六角錘完全一樣?

然後我再給大家看下南京博物館的藏品,元末明初大將康茂才墓出土的一對鐵鎚:

是不是覺得這三口錘幾乎完全一樣?對,就是基本一樣,差異很小。無非康大將軍這對是鐵的,我的是銅製的,然後年份是我的這個大——原因嗎……不告訴你,因為說起來太複雜,又要上好多圖以及寫好多字,總之,就是我的這個銅錘,年紀要大不少。

這種錘,蒙元叫為「夏西帕爾」,其實就是波斯六葉錘名字「Shashpar」的音譯,是個徹徹底底來自西域的形制。

在中國,這種鎚子通常被當做儀仗使用。請看嘉萬時期描繪皇帝大駕鹵薄的《出警入蹕圖》里的儀仗六頁錘: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倚天劍。

遊戲里的倚天劍:

看見的人大約都會堅定地認為這是口西洋劍,也就是歐洲騎士劍的變種吧?我已經聽見不止一個人和我說,這是霜之哀傷吧……

但是!我要說的是,中國劍里,劍格和劍首其實也有這樣的造型的,而且還延續了很長時間,一直到明朝中期以後,還有部分保持。

請看這柄劍。這是口在中國古兵器收藏者圈子裡鼎鼎大名的一口傳世品,和這口劍有關的事,本身就是個傳奇,以後得閑,可以專門寫一篇。

大明傳世劍:

看見沒有?遊戲里的倚天劍,劍首和劍格幾乎是完全按照這口大明傳世寶劍設計的。

這口劍,通常我們認為它屬於大明公卿佩劍,也就是明代高級官員或者豪門世家的用具,兵器本身的等級非常高,非常非常高,非常人所能使。這種形制的劍,一般叫法杖劍,因為它們的劍首,是很典型的法杖形狀。

再譬如我手上有口宋元直刀,刀格是個非常精緻銅十字格。這種格,明顯來自西域,阿富汗地區至今還在使用。

而明定陵出土的萬曆皇帝配刀,也是和這完全一樣的十字格,刀是直身的。另外還有如山東博物館藏的幾口洪武十年刀,也是一樣的十字格,刀身彎曲。萬曆刀複製品圖:

不過倚天劍所採用的這種巨大而繁複的明代法杖劍格和首,確實有可能受了歐洲騎士劍的影響,我們不能排除這種可能,而且這種可能還不小的。

至於劍身,則是遊戲風格了,中國劍的劍身一直都非常簡潔,沒有出現過這種複雜的形制。

這麼一路講下來,大家應該知道宋末到元明時期,中原地區的刀劍都有些什麼超出常規想像的形制了吧。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我不能說大家知道那時候刀劍是什麼樣子的了吧,因為這實在太複雜,存在太多形制了,壓根就說不完,我再上幾個奇葩形制吧。

不要問我這些是什麼鬼……我只能說……這些全是地道的……中國兵器。

接下來的問題,應該是很多人最感興趣的,那就是倚天劍和屠龍刀到底有多鋒利,或者說元明之際的刀劍有多鋒利,是用什麼材料怎麼製造的?

前面我們說了,元代是個很特殊的朝代,它在很多方面融合了歐亞大陸文化,以及技術。

宋時期,我們知道的「鑌鐵」這種材料已經比較多見了,而到了元朝,則出現了「鑌鐵局」這樣的官方機構。從目前我們掌握的資料看,這個機構是管理西域冶金和鍛造技術工匠的機構。王子今先生認為,「鑌鐵」實來自「班奈」這個讀音,大約在我國北魏時期,這種鋼材的名字在當時波斯地區的發音為「班奈」,至我國遂將其音譯為「鑌鐵」。至元代,《元史·選舉志》中記載曰:「鑌鐵局,秩從八品大使一員,掌鑌鐵之工,至元十二年始置」。

「鑌鐵」這種鋼材,就是現在稱為花紋鋼的材料。

這種材料有著絢麗的花紋,且花紋多變,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曾大量出現,尤其是《水滸傳》這一逐步成熟自宋至明流傳不絕最終成書的名著里,有各種鑌鐵鎧甲和武器出現。

這是我打造的一口花紋鋼菜刀,當你看見這樣的花紋和顏色,是否馬上會想到到古典小說里的爛銀鑌鐵刀是什麼樣子的了呢?爛銀,其實古代銀錠的樣子是很不光滑規則的,我給個圖大家就知道什麼是爛銀了。也就是知道小說里的爛銀鑌鐵是什麼樣了。

花紋鋼,是一種採用兩種以上不同成分的鋼材,通過鍛打摺疊焊合而成的材料。當然要注意的是,並非任何兩種鋼材都可以焊合的,這其中只有一部分可以焊合且得到高超的性能。在討論刀劍款式的過程中,我和劉揚先生逐漸認為,也許打造出真實的倚天劍和屠龍刀……會更有意思。

於是我們就開幹了。

屠龍刀,第一版里號稱用天外飛來的玄鐵打造的。世界上確實有種兵器是採用隕鐵打造的,那就是馬來克力士。它的花紋很特殊,那是特殊的鍛造手法造成的。它長這樣:

另外,天外隕鐵都有自己特殊的花紋——維登斯花紋。馬來克力士之所以不是這種花紋,是因為被人類重新加工過了。在這裡我又要說了,正好我手上有塊隕鐵牌子,大家可以看看隕鐵,也就是小說里的玄鐵,它的花紋是什麼樣的:

這種花紋,是因太空中失重環境下經歷高溫形成的獨有的晶體排列方式而來,在地球上么……至少我是無法做到的……所以只能放棄這種異常醒目的看起來格調很高花紋。

但無論如何,這還是一種花紋鋼,因此我決定用花紋鋼來打造屠龍刀。為了得到遊戲美工設計時刀身黑白分明的花紋效果,我特地選用了能夠表現出這一效果的兩種鋼材進行焊合,在後期研磨和處理時,還採用了很多方法,來得到這樣的效果,不一一敘述,因為……確實挺枯燥且繁複的。

其中過程很曲折,不過好在還是完成了。這是鍛造和處理屠龍刀的刀身的過程和效果:

至於倚天劍,原本的小說里也說審議玄鐵劍所造,後來的第二個版本里則說是用淑女劍改造,想來應該文雅些。而美工設計也是在劍身上並無特殊紋理,只設計了一些蝕刻花紋。

這就比較好辦了。我用了高碳鋼來鍛造,這樣在後面經過合適的熱處理方式,可以得到極高的鋒利度,符合小說里的描寫——真正的血債累累,至少殺了不少明教人士。

我採用的這些造法,在宋、元、明都是存在的。

值得特別說到的是,我在製造這兩把道具刀劍的時候,他們的龍吞和複雜的劍格等等,都是準備用金工雕刻和鑄造工藝的,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以及時間緣故,最終採用了3D列印之後塗裝。

這些部件,是我找到了製造列印《鋼鐵俠》那身鎧甲的3D列印設備製造者,然後從他們那裡得到幫助,列印出了部件,直接用於刀劍。當然,這只是個嘗試,最終我還是需要用金屬來完成整個製作的。這裡給大家看下3D列印的過程,以及最後塗裝和裝配出來的效果。

至於鋒利度,我想那個時候的刀劍和現在的刀劍沒什麼區別,唯一有區別的,應該是那時候的刀劍的保持度和其他性能不如現在吧,畢竟材料的純凈度和溫控以及所有的細節控制都遠不如現代科技,這是沒辦法的事。

剩下的事,是把這兩傢伙再繼續深加工,配上真正的金屬配件,然後研磨到可以吹毛斷髮的程度。

不是形容詞,是真的吹一根頭髮上去,會被切為兩段,到時候我會用視頻紀錄下來,專門發一篇出來

當然,小說里的神兵利器,永遠是最強的——這是藝術加工。遊戲也一樣。

(前幾天有邀請我回答關於倚天劍和屠龍刀的問題,於是就寫了,不過昨天在回答後,很快整個問題被刪除掉了,大約認為是廣告吧。好在我有職業病,寫東西都寫在WORD文檔里,不至於徹底丟掉,好歹寫了這麼多字呢,就發在這裡了)

PS:剛才有朋友私信問是否轉載,本篇歡迎轉載,自取就可。


推薦閱讀:

隱僧連載——64
怎麼處理人物眾多、靈感碎片化而劇情雜亂?
腦枷:科幻深度好文不看後悔
狐族故事三則:《葛葉》《玉藻前》《羽衣狐》

TAG:历史 | 游戏 | 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