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帶「變態人格」基因,他卻成了了不起的腦科學家

今天要給大家講述的,可能是最具有科學性的勵志故事。

拿到《天生變態狂》這本書時,我們還未從痛失好醫生陳仲偉的惋惜中走出,還感受到朋友圈對行兇者是否有精神病(甚至是人格障礙)傾向而人心惶惶。

最初吸引我這個懶人讀下去的,不是作者牛逼轟轟的學術成就,不是各種權威媒體的聯袂推薦,而是封面上的一句話:

「沒有誰可以有理由放棄自己的人生」。

這是著名腦科學家詹姆斯·法隆的自傳,他被《華爾街日報》評為十年來成就最大的神經科學家。比他的科學成就更讓人震撼的,是他意外發現自己的大腦,和自己研究的「變態兇徒」有著相似的形態。隨後在母親的幫助下,他才得知自己的父系家族史是一部持續400多年的血腥暴力變態史。他極有可能是「變態人格」基因的攜帶者。

詹姆斯·法隆曾在TED演講中分享了自己得知「家族狗血史」的經過:

TED:Jim Fallon 探索殺手心理 http://v.qq.com/page/D/G/r/D0010yrXvGr.html

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界本沒有「心理變態」這個詞。如果非要找到一種近似的情況,《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稱之為「反社會人格障礙」

手冊這樣定義法比奧提到的反社會人格障礙:」反社會人格障礙的普遍特徵是不尊重或者侵犯他人的權利,該特徵通常在患者15歲之後表現出來。以下七項評判標準中,符合三條或以上的人,可悲視為反社會人格障礙者:無法適應社會準則;缺乏責任感;說謊;對他人境遇漠不關心;行事不計後果;做事毫無事先計劃;敏感易被觸怒和富有侵略性。」

——《天生變態狂》

然而不同領域的人對「心理變態」的定義各不相同,真正「心理變態」的人數可能比「反社會人格障礙」的少。學界也有更多的不同手段去判別「心理變態」,比如由專業評估師依據「病態人格檢測表」(PCL-R)進行判斷,又或者由像詹姆斯·法隆那樣的腦科學家通過掃描腦區識別異常。

DNA是由受精卵結合的那一刻就確定了的,人的大腦反而有很強的可塑性。可即便是擁有相同的大腦形態,像詹姆斯·法隆這樣一些個別案例並沒有成為「心理變態」,這是讓人感到欣慰,同時值得研究的事情。

儘管事後從身邊人口中了解到,詹姆斯的確擁有和「心理變態者」相似的行為模式,比如虛榮、冷酷、不可靠、狂妄自大、沒有同理心、擅用操縱手腕……甚至也曾不止一次地被稱為「心理變態」(只是他沒有為意和當真)。然而他終究還是遵紀守法,樂觀向上,受人喜愛,家庭幸福和美的。

不是所有的精神病人都有傷人的危險性,也不是所有的「變態基因」都會塑造一個恐怖的「反社會」兇徒。

閱讀《天生變態狂》,跟隨一個腦科學家的「自我探索」步伐,回顧「心理變態」基因對其個人成長的影響。同時聽詹姆斯從科學理性和個人感性的雙重角度,告訴你他是如何成為黑暗基因操控下的「漏網之魚」的。

-End-

作者|婉君

友心人運營總監,中山大學應用心理學學士,科普作者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轉載前請閱讀友心人(微信號:yosumn)《點這裡閱讀轉載須知》,如需加入白名單,請提供微信公眾號ID。

贈書福利

關注微信公眾號友心人(ID:yosumn),在《攜帶「變態人格」基因,他卻成了了不起的腦科學家》文章下方「寫留言」寫下你對《天生變態狂》的期待,小友將在5月13日中午12點前精選50個最走心的留言展示在下方留言區,在周一中午12點前獲得點贊數最多的15個留言,將獲得由「北京斯坦威圖書」贈送的《天生變態狂》新書。

趕緊奔走相告吧!~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甜與權力》一書?
[書盒]給一套書做書盒
有沒有評價很差的暢銷書籍?
盤點丨十本書讓你認識十個藝術家
投資良師(9):美孚巨富─張大朋│脫苦海

TAG:基因 | 脑科学 | 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