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移動經濟背後,還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內容?
5月5日,阿里巴巴發布了2016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平台成交額同比增長24%,達到7420億元。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長39%,達到241.84億元,2016財年收入突破千億元,達到1011億元人民幣。截止成稿,該公司股價在周四美股交易中上漲2.98美元,報收於78.80美元,漲幅為3.93%。
阿里成全球最大移動經濟體,新實體經濟的崛起
目前,阿里巴巴活躍著超一千萬活躍商家,服務全球4.23億消費者,平台成交額達到3.092萬億元人民幣,整體規模已不亞於歐美主要發達國家全年GDP。由此創造的直接就業機會超過1500萬,帶動了3000萬左右的間接就業,同時帶動上游製造業稅收增長近1800億元。
過去一年,全球範圍內都在開始擔憂中國經濟放緩對阿里巴巴營收的影響。阿里巴巴此次的強勁業績,則反擊了市場由於中國經濟產生的悲觀看法,也證明電子商務依然在中國迅速發展,移動消費成為主流。財報顯示,阿里的成交額和收入實現強勁雙增長,增幅繼續超越華爾街預期。2016財年,阿里巴巴GMV達到3.09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7%,
這也意味著,通過互聯網技術與傳統經濟結合,依託技術和模式創新,共同打造適應未來的經濟實體已經形成趨勢。其特點是技術驅動、生態繁榮、體量巨大。通過拉動消費、擴大就業、帶動納稅、賦能商家、反哺製造業,新經濟實體在中國轉型乃至全球經濟發展中起到獨特的價值和擔當。
移動端進擊,營收佔比達七成
此次財報中移動端貢獻佔比在持續增加非常值得關注。除開手機淘寶、口碑這些既有的移動端產品的快速增長,阿里巴巴在移動端布局已基本完成。隨著阿里集團對UC和高德的整合順利完成,阿里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已經形成了全新的六大業務矩陣。
UC瀏覽器、高德地圖、神馬搜索等成熟業務作為信息入口,九游、PP助手已完成對阿里手游業務和應用發行資源的整合,移動閱讀平台阿里文學也首次亮相。其這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則是UC頭條的出現,這讓以電商起家的阿里用於了一個強大的信息流入口,很大程度上補足了阿里巴巴的短板所在。
今年年初,張勇在內部員工交流會上特彆強調,「阿里巴巴已經從PC走到了無線,不是走向了無線。」從活躍用戶數量上看,阿里已經完成移動端的的轉型,移動端活躍用戶佔總活躍用戶的97%。用戶從PC端的轉向移動端的趨勢當下也越來越明顯,移動端的變現潛力也正在釋放。
而阿里巴巴財報中的四個數字也證明了這一趨勢。本季度,移動端GMV佔比高達73%,2015財年同期為51%;而移動端收入在電商零售平台總收入中佔比為71%,去年同期為40%。整個2016財年,移動端GMV佔比為65%,去年同期為41%;而移動端收入占電商零售平台總收入的63%,去年同期為30%。
阿里雲成為全球第三大雲計算服務商
財報顯示,2016財年(2015年4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阿里雲營收達30.19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38%。其季度收入達到10.6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5%,增速超過上一季度126%,雲計算付費用戶數已超過50萬。
不久前,阿里雲發布了物聯網、專有雲(Apsara Stack)、混合雲、視頻雲等一系列服務於企業級市場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並牽手SAP和埃森哲,共同拓展企業級市場。與此同時,阿里雲還在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高科技領域有所突破,使雲計算成為科技進步的助推器。例如,阿里雲研發的人工智慧程序小Ai,曾在今年湖南衛視《我是歌手》決賽中首次露面,並準確預測當季歌王歸屬李玟。
阿里巴巴首席財務官武衛表示,「阿里雲的增長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付費客戶數的增長,截至今年3月底我們已經擁有超過50萬付費阿里雲客戶,而一年前付費客戶數僅有24萬,增速非常快,這些客戶跨越各個領域,各種規模的企業都有;第二個增長點是我們不斷增加產品和服務的種類,同時對技術和服務的不斷提升。」
阿里雲連續四季度保持三位數的收入增幅,這將很可能成為阿里巴巴集團繼電商和金融之外的的「第三級火箭」。雲計算降低了整個IT行業的運轉成本,當下科技界最廣義的一個趨勢就是正在向雲計算靠攏,且無論是小型、中型還是大型企業都在加速這一進程。而中國雲計算相比於美國,擁有更大的市場,對阿里巴巴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事實上隨著阿里雲的持續增長,阿里巴巴已成為繼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之後全球第三大雲計算服務商。德意志銀行上月發布研究報告,阿里雲的年度凈收入預估已經超過Google雲計算體量,與亞馬遜AWS、微軟Azure形成全球雲計算的「3A」競爭局面。如果阿里雲始終保持三位數的增長勢頭,很有可能超越微軟Azure,成為全球雲計算市場的第二位領軍者。
百億融資正在展示菜鳥未來潛力
作為阿里巴巴生態體系重點業務板塊之一,菜鳥網路成長迅速,在剛剛過去的Q1完成了百億元融資。財報稱這次成功融資已經驗證菜鳥網路的業務模式和未來潛力。
財報顯示,通過集團投資的菜鳥網路及其合作夥伴,實現電商「當日達」服務的城市從前一季度的7個增至財年第四季度的13個,「次日達」服務業已覆蓋中國88個城市。目前,菜鳥網路與合作夥伴的物流線路已覆蓋到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2800個縣區。截至財年第四季度,阿里在中國超過14000個農村建立農村淘寶服務站,提供購物及配送服務。
阿里巴巴首席財務官武衛表示,菜鳥並不是一家傳統的物流服務商,而是一家物流數據和信息服務商。菜鳥的工作重心是建立信息中心,利用掌握的數據提升整個物流鏈條的效率,而不是提供履約和遞送服務。「前十年看電商,後十年看物流。」菜鳥網路CEO童文紅表示,菜鳥網路的目標是打造一家數據驅動的社會化物流協同平台公司,像水和空氣一樣,成為中國商業的基礎設施之一。
如今的物流行業已從最初發展一開始的求快轉型對效率的追求。而物流產業連接上下游多個產業,對整個經濟的帶動性毋庸置疑,加速快遞業乃至物流業對整個社會的運轉效率都能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國際化投資凸顯海外生態建設
本季度,阿里巴巴完成了三項投資,分別為10億美元獲得東南亞「亞馬遜」Lazada的控股權;9億美元投資外賣平台「餓了么」;以每股美國存托股27.60美元的現金收購優酷土豆。其中投資Lazada這筆交易尤其令人關注。
Lazada的先天基因就是「跨境」,因為它是一個跨越各大東南亞國家市場的電商平台。據了解,Lazada成立於2012年,先後推出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六大東南亞國家市場,並且這些國家市場均保持電商第一的位置,是東南亞市場真正的一枝獨秀。
眼下的阿里巴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經濟實體,並構建了從零售,到金融、保險、徵信、物流等多元的產業生態圈。但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勢必會放緩這家公司的營收和用戶增長速度。雖然中國市場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對阿里巴巴來說這部分增長可能還遠遠不夠,因此向海外擴張無疑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在中國市場逐漸趨於飽和的情況下,全球化會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戰略。但在傳統的歐美電商市場幾乎被亞馬遜和eBay所瓜分的前提下,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與中國臨近的印度和東南亞市場無疑將成為阿里巴巴的重點發力目標。成功投資Lazada則使得阿里巴巴進入東南亞市場多了一個有力的跳板。
推薦閱讀:
※YunOS互聯網汽車品牌升級,將亮相國際舞台
※為什麼榮威、東風雪鐵龍都使用阿里的AliOS讓汽車聯網?
※3年投入1千億,阿里為什麼要成立「達摩院」?
※獨家 | 1207億元背後:阿里數據生態首度曝光
※阿里系43人上胡潤百富榜,彭蕾、陳亮喊冤,拜螞蟻金服股權設計所賜
TAG:阿里巴巴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