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20世紀日本電視動畫史的回顧與拾遺 (七):1966年後期

作者:搖客家

封面來源:本文作品素材剪輯

什麼人?人稱遊星假面!

依然在SF題材上不斷堅持的TCJ在1966年推出了《遊星仮面(遊星假面)》,依然是熟悉的配方和套路,但於富士電視台開播一個月之後遇上了TBS的初代《奧特曼》的播出,當時的社會話題全部被奧特曼給吸走,從此作之後TCJ就沒有再繼續量產正統超級英雄的動畫了。

《遊星假面》圖集

形似黑頭巾的可無視重力任意朝向的長髮、戴著眼罩和耳罩卻在宇宙空間中露出口鼻都沒事、額頭有稱為「R發信器」的Y字形標誌、緊繃的V領套裝、手套與靴子、可以調節重力的腰帶頭、英雄標配的披風,遊星假面的造型略似蝙蝠俠里的羅賓。每次出場都會有一個定番橋段,即是由敵方喊出:「什麼人?」然後主角回應到:「人稱遊星假面!」。遊星假面原名為匹特,身高一米五,體重55千克;使用的武器是名為「Ultra Shooter」的附有紅色迴旋標的黃色圓盤,能夠切斷鋼鐵,其使用的座駕是名為「Rocket Rider」的形狀類似汽艇的敞篷式宇宙飛船。遊星假面的長髮中存在著另一個輔助用頭腦,可以調節披風和面罩,同時也可以作為接收天線。

《遊星假面》OP截圖

故事的背景設定於2001年,皮內隆星是一個公轉軌道和地球相同但總是被太陽遮擋在另一側的行星,也存在著和地球人相似是生命體和文明並與地球建立了友好關係。地球的火箭駕駛員尤漢森與皮內隆星女性瑪利亞實現了宇宙聯姻,併產下了第一位地球與皮內隆星混血孩子匹特。匹特誕生後十五年,兩星球間移居和通婚的人越來越多,但有一天尤漢森所駕駛的運送核物質到地球的火箭在皮內隆星城市的上空發生了爆炸,造成大量居民死亡,同時尤漢森殉職。而皮內隆星人誤認為這是地球人想要發動侵略的信號,皮內隆星的權力高層惠更斯,以及他身邊的參謀伊莫西,意欲趁此風波開始對地球發動戰爭。而這時居住在地球的皮內隆星成年人被強制關押到了收容所,混血兒童被送至孤兒院,而匹特則被地球人索庫蘭頓教授所救,並成為了自稱遊星假面的英雄,幫助科技落後了對方三十年的地球與皮內隆星人戰鬥著。

第一話中匹特母親被抓走,回憶父母的宇宙聯姻,剛出生的匹特太陽穴處的皮內隆星人特有的十字形,管家機器人阿特蘭塔死去

我才是鐵甲小寶,我比哆啦A夢早出道

「鐵甲小寶」最初並不是指那個特攝里的紅色獨角仙機器人,主要是緣起於內地和港台的中文譯名衝突,我們都知道國內曾經播過譯名為《鐵甲小寶》的東映金屬英雄的家庭系旁支作品《ビーロボカブタック》,如果直譯的話應為「甲蟲機器人卡布達」,和其中文譯名相差甚遠,實際上這個譯名早在80年代就已被TVB用於1966年動畫《ロボタン》的1986年重製版了。此作品英文名為「ROBOTAN」,想昵稱為「蘿蔔碳」也是可以。兩地譯名衝突本身並不礙事,但從翻譯年代上來說,ROBOTAN才是最早的鐵甲小寶。

可能看了這些圖你會覺得這不就是鐵桶化的哆啦A夢和大雄么,尤其是那個竹蜻蜓。《ROBOTAN》漫畫原作者為因漫畫《丸出だめ夫(小淘氣達美歐/機器人小寶)》成名的森田拳次(《丸出だめ夫》於1966年推出了真人版劇集,於1991年動畫化,事實上《ROBOTAN》與之同樣都是相似造型的鐵桶機器人與少年之間的故事),於1966年開始在《少年畫報》上連載,而《哆啦A夢》的連載則是從1969年才開始。至於誰抄誰的,到底抄了沒有的事情也無法考據或主觀定奪,但多半是對藤本弘的創作有過啟發,而《ROBOTAN》並沒有成為大名作,成名即是正義,所以嘛就……

ROBOTAN是日本電視動畫中第一位搞笑型機器人主角,贊助商是和《鐵人28號》同樣的格力高,當時有著結合當紅的《小鬼Q太郎》的日常搞笑風和傳統的鐵人題材的願景。和哆啦A夢的來自未來的設定不同的是,ROBOTAN設定為是明治時代製造的第一台機器人,體重83千克,當他作為殘次古董品在世界珍品博覽會展出時,被青空一家買下,並和兒子青空貫一(又稱貫太或貫醬)成為了朋友。ROBOTAN最愛吃的食物是香蕉,由於是殘次品的緣故所以只能用頭部的螺旋槳在10米高的空中飛行,其腹部擁有超級磁力,可以吸任何東西(設定上來看可以說是廢柴化了的哆啦A夢,還有沒什麼卵用的磁力技能點)。日常的故事中還有貫太的朋友們也一起和ROBOTAN玩耍,其中有伊地野惡太(本名暮知,昵稱波奇),經常穿著背帶褲叼著奶嘴,設定年齡為3歲,身邊伴著一隻名為KIKO的頭毛上系著紅色蝴蝶結的八哥鳥,伊地野的父親是個法國歸來的碌碌無為的畫家;另外還有一對和貫太同班的雙胞胎姐妹,名為蜜柑(Mikan)和蘋果(Ringo),兩人外形和衣服完全一樣,只以胸口的「M」和「R」字來區分。

66年黑白版《ROBOTAN》還未有DVD形式的發售,更為世人所熟悉的則是86年彩色重製版,而設定也作了大幅度的更改,比如從明治時代製造改為了從卜羅卜羅星來的機器人等。

少年偵探的耳朵就要又大又招風

1966年下半年還有兩部先前提到過的續作性質作品,如作為1965年《森林大帝》第一作的續集的《新ジャングル大帝 進めレオ!(新森林大帝·前進吧雷歐!)》,由於收視率的低迷,導致只有26話就打切,僅有前作一半的話數。另外還有依舊作為《海底小遊俠》前身和試作品的彩色動畫《がんばれ!マリンキッド(加油!海洋少年)》。

繼《戰鬥吧!奧斯帕》後,日本放送映畫製作的第二部作品《とびだせ!バッチリ》,原作為岡本光輝,筆者自譯為《飛翔吧!巴奇利》。此作品為彩色動畫,是日本電視動畫中,繼《森林大帝》(包括第二作在內)和《加油!海洋少年》後,第三部系列彩色動畫。其名字巴奇利(バッチリ)的含義是順利、圓滿。如果不算之前《怪盜普萊德》里的配角,少年偵探切克的話,巴奇利應該算是第一位少年偵探主角了,其造型第一印象就是柯南都甘拜下風的巨大招風耳,只要有案情發生,耳朵就會噼咔噼咔地動。

《飛翔吧!巴奇利》圖集

巴奇利是在由嘎潑利社長所經營的偵探事務所旗下的非常能幹的小偵探,他有兩位動物搭檔,分別是非常喋喋不休的驢子羅巴,和愛嘮叨的鸚鵡弁公,他們一起乘坐著水陸兩用且具有007般的秘密武器的超級廢品車,來協助主角解決鎮上各種疑難案件。每次的固定流程就是奇怪事件發生,每次都無法解決案件的奇比斯警部委託愛錢如命嘎潑利社長,然後巴奇利與搭檔們出發解決案件,另外還有總是會失敗的反派組織「哈巴狗團」也長期活躍。

真正最初的魔法少女,莎莉變變變!

誰是日本電視動畫中最早的魔法少女?內地動漫迷按年紀從大到小依次可能會得到的回答如:花仙子、美少女戰士、小甜甜(小優,不是70年代的《Candy Candy》)、小櫻……再往後如果有低齡萌二說出Q娃和小圓的話就真不可理喻了,但也不是不可能。不管各種群體的認知情況如何,真相只有一個,日本最初的魔法少女動畫同時也是最初的少女向動畫(事實上也獲得了很多男性受眾)就是1966年開播的由橫山光輝原作的《魔法使いサリー(魔法使莎莉/莎莉變變變)》,而近期播出中的《魔法使 光之美少女!》正是向50年前的此作致敬。

《魔法使莎莉》的誕生基於1964年開播的美劇《Bewitched》(日譯為《奧さまは魔女》意即「太太是魔女」)的啟發,漫畫版在少女漫畫雜誌《Ribbon》上連載,動畫版則由東映動畫負責,第1至17話為黑白動畫,其後過渡至彩色。最初原案中名稱為《魔法使いサニー》,讀作Sany,因為某著名「邪教」公司對這個近似讀音不爽的緣故所以就改成了Sally。此為「東映魔女っ子シリーズ(東映魔法少女系列)」的第一作,從此東映就開始了他們的馬猴燒酒王道之路直至今天。

《魔法使莎莉》圖集

我們可以看出「魔女っ子」這個用詞和後來的「魔法少女」之間的微妙區別,由於早期大部分魔法少女動畫中的主角都是來自魔法界的非人類族群,其父母輩也同樣先天擁有魔法,而其擁有的魔法之力也通過遺傳獲得,而非來自於某個小神獸的安利而使得普通少女得到魔法力量。可以說這些「魔女っ子」是更為血統純正的傳統意義上的魔法少女,而由於少女觀眾逐漸需要更多的代入感,步入到80年代開始,以《魔法の天使クリィミーマミ(我是小甜甜)》為代表的「ぴえろ魔法少女シリーズ」(即Studio Pierrot出品的魔法少女動畫系列)中的後天性的魔法少女開始佔據主流,直到現在「普通少女偶然獲得力量」依然是個強勢的套路。

《魔法使莎莉》第一話OP截圖,可以看到對《貓和老鼠》的明顯模仿

本作主角名為夢野莎莉,原本是魔法之國的公主,由於對魔法界的厭倦和對人間界的好奇,於是決定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五年級女生去人間界私訪,她身邊伴隨著一位經常化身為烏鴉的魔法使,在人間作為她的弟弟卡布而存在。在人類世界裡莎莉遇到了花村好子和春日野堇這兩位少女,並和她們成為了朋友,在第一話里她們和莎莉一起成功地制服了兩位在百貨商店裡行竊中的小偷。莎莉的魔法咒語「マハリクマハリタ」(讀作Mahalic Mahalita)在播放期間也一度成為了流行語,在港譯版本中則是「莎莉變變變」。

《魔女子大作戰》和《魔女子Collection》中的系列集結,左上圖除《淘氣小仙女》外全員登場

「東映魔法少女系列」按照目前通行的說法共有九部作品,也存在著一些因為大人的原因而在是否歸入上有爭議的作品。按照播出時間線排序的公認系列作品和爭議作品如下,由於官方的港台譯名較難考證,括弧內也存在筆者自譯名的混搭:

[1] 雖然是公認第四作但由於主角身份為忍者所以也存在爭議;

[2] 雖然是東映動畫出品,但由於哈尼是人造人,更接近於SF題材而被排除在系列外,且此作品過於有名,獨立感較強……還有個大人的原因是由於和第六作的企劃staff間的博弈而導致《甜心戰士》被移至其他節目段播出);

[3] 此作並非東映動畫製作,而是東映電視事業部,但其實外包給了日升社來做,所以也被排除,但本身是很純粹的魔女子題材;

[4] 很可惜大家熟悉的花仙子無論哪一點都輪不到鼻祖,露露的本體為花精靈,也不能算正統魔女子。

(待續)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原文地址:m.anitama.cn/article/c9

官方網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微信公眾號:Anitama0815

合作郵箱:bd@anitama.cn

推薦閱讀:

宮崎駿現在的工作——專訪動畫美術劉雨軒(五)
松浦裕曉專訪(二):三次元的技術積累與課題
開始於世紀末的追尋——《紫羅蘭永恆花園》考察
靠著中華文化底蘊, 《一人之下》終究是登上了國漫的巔峰

TAG:ACG | ACG文化 | ACG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