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嫌棄自己的孩子嗎?

家長會嫌棄自己的孩子嗎?

理論上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科學研究有證明,基因為了確保自己的傳承,把這份愛寫入了人體的物理和生化反應中,且能長久保鮮。但是日常互動對親子之間情緒的起落影響太大了,會讓我們對孩子又愛又恨,怒髮衝冠時恨不得回宮重塑或者乾脆退貨。

其實更普遍的情況是擔心和焦慮。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和弱點,擔心孩子能否成長為一個適應社會的獨立自主的人,焦慮自己能否給予恰當的幫助逆轉弱勢,即使做不到幫孩子無懈可擊,也至少讓孩子的缺點無傷大雅。

負面情緒深入就會變成抱怨:「你怎麼就不能學點你爹你媽的長處呢?我怎麼就生了你這麼個孩子呢?」頗有點虎父犬子的怒其不爭,以至於忍不住要去想「要是我的孩子是某種類型就好了。」

對此,我只有一句廢話:任何硬幣都有兩面。

雖然性格的各個維度都是一條連續譜,沒有邊界,但是性格類型的劃分有助於我們的表述、理解與應對。以活躍型、反應型、敏感型、接受型這種劃分為例,儘管四型的劃分會有片面之處,但是無疑對孩子的教養是有參考作用的。

活躍型的孩子有激情與力量去接受挑戰,但是也可能脾氣急躁需要在錯誤中成長。接受型的孩子想像力不夠天馬行空,但是卻能持久專註地完成一件事情。反應型的孩子需要不斷變換的新鮮刺激與體驗,對環境適應很快,興趣廣泛但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敏感型的寶寶對環境感受靈敏但卻容易沮喪而且慢熱。

【你真的了解孩子嗎?再觀察觀察。】

怎麼孩子總是犯錯誤,卻很少願意認錯?也許孩子是活躍型寶寶,犯錯就是他的成長方式,行動改善是他認錯的方式。給他一些挑戰他會在行動中不斷學會控制衝動,發展真正的勇氣。

怎麼孩子對於不符合他內在規則認定的行為順序和周邊環境如此抗拒,消極懈怠?也許孩子是接受型寶寶,在規則有序的環境中才能持久專註地完成一件事情,喜歡接受任務而不是主動發起行動。提前跟他商量確定先後順序,一起布置整理孩子的空間,給孩子布置一些有趣的任務試試。

怎麼孩子心智跳躍似乎不能專註,永遠三分鐘熱度且不求甚解?也許孩子是反應型寶寶,但廣泛觀察其實是他了解這個世界的方式,他能發展出將瑣碎的信息整合成為普遍原則從而洞察事情的能力。適當在任務中加入變化再來看看他的回應。

怎麼孩子害羞退縮,且越鼓勵越沮喪,越引導越抗拒?也許孩子是敏感型寶寶,必須首先認可共情他的情緒,否則一切指導和鼓勵反而形同失望和指責。接納他的情緒,告訴他大人也有沮喪的時候,他反而會來安慰你,告訴你失敗沒關係,可以再嘗試。

CC的兩面

我女兒CC是這樣的孩子:她渴望擁有主導權,那令她感到安全和活力;但卻並不渴望成為事物的焦點,那會帶給她壓力和沮喪。壓力下她情緒不穩定,很容易被激惹。說穿了其實表現就是「窩裡橫」。上舞蹈課的時候有一次老師讓她領舞,她非常害羞,儘管完成了,但是回家後臉還紅著,還很生氣地跟我們說她不喜歡。

我不會強迫她去適應做領舞也不會為她的表現憂慮。領導力常常被視為這個社會最重要的生存能力,而成為焦點勇敢展現也被視為領導力的重要表現,但是我卻覺得見仁見智。她用她特有的方式,有的時候僅僅是溫和地退讓或者客觀地建議,反而促進別人的反思和改進,帶給她正反饋。

每個孩子的性格基調都不一樣,並不是所有被社會讚許的性格特點都能夠被激發和鍛鍊出來。我會階段性地鼓勵她去體驗一下成為焦點的感覺,因為行動會改變情緒,行動後她可能發現即使沒有享受,但也並非不可忍受。但我永遠允許她退回到自己的舒適區,如果她完全不想嘗試我不會強迫。孩子具備適應性成長的能力,但是有限度的。

調整的過程也許是漫長的,但是如果在孩子沒有準備好的時候把孩子強硬的拉出來,做所謂激發孩子潛力的操作,往往會帶來隱患,比如不安全感、緊張焦慮、自卑、僥倖、甚至偶爾成功時候膨脹的自負,以及對於能否持續成功的過度焦慮。

產生這一切的因素很複雜,其實有時候這樣做會成功,這取決於當時互動的情境反應和兒童性格。但我不支持家長冒險,除非山窮水盡而又迫在眉睫。如果家長確定自己的孩子是活躍耐壓的性格,反應模式是直面挑戰證明自己,當時的互動情境是自然和諧的,當然可以實踐,確實有這種類型的孩子。

可惜CC不是。我也曾為此扼腕,我也擔憂她的自我表現能力。叢林社會,我們讚許的是適應狼性文化的性格特質。氣質迥異,並無高下之分,這種陳述只存在於理想中。事實上人生來就不平等,有些人性或許真正珍貴,但是常常被叢林社會擠壓。

其實更多時候孩子是各種類型的混合體,上面只是一些例子。必須首先充分觀察理解自己的孩子,然後才談得到教養,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以框得住孩子。任何理論都可以看看,哪怕並非科學心理學但卻影響廣泛的水火風土四相劃分,甚至生日密碼星座命盤之類的,所謂無稽之談有時候也能促進家長深入思考孩子性格的兩極。

此外,我們還需要把時間軸拉長些,不要用大人的觀點去輕易評斷孩子。比如鼎鼎大名的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指出,8-9歲之前的兒童是為了免受懲罰或獲得獎勵而順從權威人物規定的行為準則,根據行為的直接後果和自身的厲害關係判斷好壞是非。所以家長不要因為孩子撒謊、不肯分享、拿別人的東西而大失所望,徹底否定。

CC擅長感受與觸摸別人柔軟的內心,當然也就因此容易擔憂膽小以及思慮過多,行動難免瞻前顧後猶猶豫豫患得患失,對變化就更加抗拒。

這樣一個對於突如其來的變化缺少勇氣面對的小女孩是不是無法適應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我們學會了遇到任何事情都提前跟她商量。比如至少提前一天確定她明天要穿的衣服褲子,要不要洗木桶澡還是洗淋浴,去幼兒園接她的時候要帶哪一個動物玩偶。

而她給我們的反饋也是令我們驚喜的,她想要什麼東西都會提前跟我們商量。比如要巧克力,比如要禮物。她也會預先告訴我們她想要做什麼,或者周末她有什麼打算,她會給自己制定計劃。

我想她可能不會成長為一個快速反應以及回應這個世界的孩子,但是她能以自己的節奏調和自己和這個世界的關係。她會給自己留出準備的時間,也把準備的時間留給別人,這是一種溫暖的體貼和禮貌。而且雖然不能夠迅速適應,但是她能夠專註堅持地做一件事情。

現代社會讚許想像力和創造力,無數課程和書籍應運而生,並且大聲高呼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不要用我們的慣性思維扼殺孩子的能力。我承認每個孩子都有想像力和創造力,但是天馬行空的程度絕對是不同的,天分是不可忽視的一個變數。

CC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地進行邏輯建構的能力比她天馬行空肆無忌憚想像的能力要強。非要用性格類型劃分的話,她是具有敏感型和接受型的一些特點。

她很在意邏輯和規則,這讓她有安全感,否則她常常覺得戰戰兢兢無從入手。所以她容易深入到細節中,而且完美主義,也就容易被困住,因為首先要完善細節而無法進行更宏大的思考。而想像這樣漫無邊際超越規則的事情,必須要在她很放鬆的時候才能做到。

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創造寬鬆的環境和氛圍,真心接納讚歎她的任何想像與表達。她喜歡讀《瘋狂星期二》、《不可思議的旅程》這樣的繪本,她編故事使用道具的時候會把小球當作冰激凌,把棉布手巾當作千層蛋糕,她會想像出蝙蝠和貓頭鷹結伴飛翔的故事,因為它們都在夜間活動,她也會用積木創造出火災現場和消防救援場景。

我不會輕易預設她想像力的邊界在哪裡,因為那真的是很多合力築成,但是我會順從她的人格特點,她需要規則和界限的時候,我一定不會讓它們缺失,因為那關係到安全感和控制感,對於具有敏感型特質的寶寶而言,那是她明亮的想像力起飛的地方。

相對而言,她是個踏實的寶寶,也許她不會成為很有想像力的漫畫大師(也不一定喔,也許她犀利透徹獨特的表達能彌補想像力飛行的距離,或者在我不熟悉還沒發現的領域她有驚人才華),但是她沉穩專註遵守規則的特點可能讓她成為克服障礙勇往直前的專業人才。

她的人格類型並不會有本質改變,但是她的可塑性和適應性卻會在我們長期耐心寬鬆地對待下提高,她會在情境需要的時候,表現出那種情境下應該展現出的一些特質。

任何硬幣都有兩面。家長能做的,是幫助孩子極致發揮自己的優點,而擠壓缺點的邊界,最小化缺點的束縛。

【家長自己的期望管理】

是的,我也希望CC能夠成長為一個勇敢有魄力卻不蠻橫莽撞,活躍卻不浮躁,敏感但不害羞,具有浪漫的知覺卻也有明晰的洞察力,適應力強但不盲從,完美主義卻也視野開闊,理想化卻又能兼顧可行性,聆聽權威但也能獨自決斷,外柔內剛的女孩子。

但是這些特質不會一蹴而就,需要漫長的發展,有些可能永遠無法抵達。那又怎麼樣呢?至少她能清楚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有能力做什麼,知道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會遭遇短板的襲擊,因而盡量避免或者豁達面對。

社會讚許的品質的確重要,那是適應性生存發展的助力。大名鼎鼎的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首先肯定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基礎作用,雖然並不是自我實現的必經之路。但是如果CC一直發展不出來所謂的領導力那又怎麼樣呢?

我可以肯定的是,她的影響力並不會消失,至少她會自主或者協助構建實現某些想法。即使她無法影響很多人的生活,但是至少有愛的她能讓身邊的人溫暖。也許她無法在某個時刻絢爛到極致,而是用平凡努力泯然眾生來註解人生。但即使如此也足以讓人生兩個字厚重,有讓人不敢輕易置評的力量。

在我看來,成功就是找得到自己的位置,能抽出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接納自己也包容別人,無論遭遇何種失敗痛苦,都還擁有繼續愛這個世界和努力自我實現的勇氣。

我不想讓社會意義上的成功——找到好工作/賺到很多錢這種成功成為孩子的目標。這可以成為真正目標的附屬品,但不應該是目標本身。這樣的目標往往帶來人生意義的缺失以及倦怠感和無力感。也許孩子興趣的達成本身就可以帶來物質成功,但人如果僅僅為物質成功而生,實在對不起人類活躍的腦電波,找只寵物鳥或者寵物狗做軀殼都更容易滿足和實現。

而且時代在發展,越來越寬容,人性本身的價值開始受到重視,甚至有時還有顛覆性的價值觀衝擊主流且得到大批擁蹙。

對普通人而言,個人發展是否能夠契合時代脈搏,與社會意義上的成功關係可能更大。所以除非是明確的有悖人性的行為和理念,否則家長也不用深切困惑,比如不善言辭的人也可以在網路上犀利評論展露頭角。變革不斷產生,社會讚許的品質也會遷移,但是幸福常駐平和自由的心靈。

每個孩子出生後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的確是撫養人,但是他們已經開始了自己的命運旅途。家長的期望是家長自己的,孩子卻是承受一切體悟人生的主體,他們比家長更渴望向上生長。

【仰視但不苛求完美,珍惜孩子的進步空間】

所以我其實是在說,不能要求孩子具有勇氣但是沒有攻擊性,有毅力卻又不固執,能夠創新卻又必須遵守秩序,腳踏實地同時開拓進取,思維靈活跳躍卻又深入探索。創業要向李彥宏學習,賺錢要向王健林努力。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要面對的人生挑戰和要完成的人生主題,所以每一種性格特質都有改善的餘地,但也都具備到達人生彼岸的可能性。欣賞讚許孩子正面的性格特質吧,這是她天生的武器。耐心地等待和支持孩子調整自己在連續譜上的位置,揚長避短,讓自己更加平和快樂。

在我看來成長方式是個性化的,連續譜是無窮盡的。但是大體歸類的敘述有助於理解、分析和選擇,所以還按照四型來說吧。活躍型的孩子調整好自己的成長方式就會有擔當和領導力,反應型的孩子會靈活熱情反應迅速見聞廣博,敏感型的孩子會善解人意深刻思辯;接受型的孩子能腳踏實地透徹研究。

但是現實中真的有接近完美的孩子,圓融順從卻也有主見有魄力,更多地向正面特質一端傾斜。有的孩子需要較多的努力才能走到要去的地方,有的孩子卻相對自然輕鬆地就抵達了。這讓家長很不平衡啊,為什麼我的孩子不是自然輕鬆的那一個呢?

我不會用宗教的業力啊原罪啊來解釋,這世上有我所無法感知但是必然存在的未知,可是超越我能理解的概念與邏輯,所以我無能解釋。但我可以嘗試用能量平衡來解釋,這其實是另外一種對「任何硬幣都有兩面」的印證。

有的孩子內心容易和諧平衡,所以比較容易克服負面特質,發揮正面能量,好的表現會招來好的助力和機會,所以容易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但是因為太過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因此也就缺乏深刻的感受。

而有的孩子內心相對衝突掙扎,所以需要克服矛盾調整能量的合力和方向才能成長。但是壓力也能帶來動力,激發人生潛能。正因為這個過程中感受深刻,情緒激蕩,調整漫長,超越艱難,因此對人生的厚度和情感的複雜都洞察深刻,更加知道勇氣與毅力的重要作用,從而為人所不能為,可能取得別人不可想像的成功。

對於後者,家長在這個過程中也許會耗費更多心血幫助孩子調整、接近正面特質的一端,雖然漫長而艱難,但是孩子對這個世界會有更深刻的體諒和寬容,也更知道如何突破桎梏克制缺點,從逆境反相汲取能量實現救贖,所謂向死而生。這世上確實存在難養的孩子,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孩子?這是留給家長的人生課題,至少孩子沒有埋怨你遺傳給他糾結矛盾的個性。也許這其實是家長自我實現的機會,很多家長是跟孩子一起成長的,這可能是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

插圖是【范玥琳,微信號fanyuelin1980】老師原創並授權使用。


推薦閱讀:

整天追求有用,你怎麼不問問開心有什麼用?|友心人中二節開票
087 人格障礙——攻擊型

TAG:儿童心理 | 儿童教育 | 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