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秩序的崩潰,沒人抵擋得住
1851年對於生活在英國鄉村教區的17621名神職人員來說是個平常的年份,他們依然享受著平均500英鎊的年收入,得到僕人們的照顧,過著悠閑的生活。這一年,統計數字顯示城市人口首次超過了鄉村人口,沒人想到,舊時代的崩塌,就從這個轉變開始。
直到這一天之前,鄉村牧師是一個約等於貴族的職業。在當時,普通人的年平均收入只有20英鎊,而牧師們無論豐年歉年,都從自己負責的教區農民手中收取一筆可觀的捐稅和地租,管理區域最高的牧師,一年的收入達到了7300英鎊,約等於今天的500萬英鎊。即便是最寒酸的牧師,也都過著小康生活,家裡可以有至少7間卧室。
除了高薪,他們還擁有大量的空閑——工作很簡單,許多牧師只是每周日照著佈道材料宣讀一遍。其餘時間都可以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有錢有閑又有地位的生活,製造了一大批文學家、語言學家、自然科學家。在約克郡,牧師喬治·貝克頓自學成才,編寫了世界上第一部冰島文詞典;萊斯特郡的鄉村教區長埃德蒙·卡特萊特發明了動力驅動的織機,使得工業革命真正工業化;在牛津郡,威廉·巴克蘭牧師是對恐龍進行科學描述的第一人,成為世界上糞化石研究的主要權威;在薩里郡,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寫出了《人口論》,從而創立了政治經濟學這門學科……
還有一些人的研究不登大雅之堂,但也是一個領域裡的權威。多塞特郡的威廉·謝潑德寫了一部淫穢笑話史;伯克郡的約翰·麥肯齊·培根是空中攝影的創始人;德比郡的約翰·米歇爾教會威廉·赫謝爾怎麼製作望遠鏡,後來赫謝爾用那種望遠鏡發現了天王星……
這一年,英國聖公會做了一個全國調查,看看有多少人去教堂做禮拜。調查的結果令人吃驚——英格蘭和威爾士有一半以上的人根本不去教堂,只有20%的人去坐聖公會的禮拜。與這件事同時發生的,是倫敦博覽會的召開,10萬件展品擺放在1.4萬張展台上,包括來自新大陸的鑽石、鳥糞;各種新奇的、令人激動的發明創造;充滿未來感的科技和生活方式……5個半月里,有600多萬人參觀了這個博覽會,這相當於整個大不列顛人口的1/3。
世界在變化,只是遲鈍的神職人員尚未感覺到。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傳統的生活,離開鄉村,社會規則正在被重寫。
質變是在20年後發生的。19世紀70年代,一個嚴重的農業蕭條時期到來了,6年當中,10萬農場主和農場工人離開了土地;15年里,教區的人口減少了一半。人口的減少帶來的是租稅的減少,到這個世紀末,英格蘭牧師的平均收入還不到50年前的一半,算上通貨膨脹,這種減少就更加可觀。鄉村牧師不再是個有吸引力的職位,許多牧師窮到了連婚都結不起。終於,到世紀之交時,「一代精英不在教堂內而在教堂外」。
這一切,是不是有點眼熟呢?同樣的場景在今天的很多行業里上演,特別是在傳統媒體當中。
田園不再了,秩序重建了。變革發生時,沒人能抵擋得住。
了解更多歷史八卦,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推薦閱讀:
※你真的懂英式下午茶?再把下午茶叫High Tea你就Low了
※在英國能用迅雷和盜版嗎?
※英國兩年多次簽證被取消是真的嗎?
※現代英國陸軍中「團」(Regiment)是什麼職能?
※英國的行政區劃,求清晰易懂的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