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一曲《百鳥朝鳳》,歡送一個時代的死去
在看《百鳥朝鳳》前n,我看了北京電影節展映的一個電影叫《男孩與世界》,講的是農業文明在對抗工業文明時的軟弱無力。裡面有一個類似鳳凰一樣的色彩鮮艷的鳥,象徵音樂,象徵自由精神,象徵田園牧歌式的美好。然而,這個彩色「鳳」在對抗資本主義黑色槍火幻化成的黑鳥時,失敗了。
《百鳥朝鳳》里也有一隻不再被百鳥朝的鳳凰,和不復再被人「朝」的嗩吶。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百鳥朝鳳》與《男孩與世界》所講述的價值觀是一致的,就是傳統的喪失,原有價值觀的坍塌,回不去的過去和不願意麵對的將來。
從劇情來說,《百鳥朝鳳》不溫不火,某些小細節的設定還是頗具張力,段子和梗不會讓人覺得過於隱晦以至於get不到,也不會直白到讓你懶得去笑。故事和邏輯展開都合理有序,埋下的戲根都記得之後收回來。若說缺陷,大概過於平淡了點。但考慮到導演是堪稱第五代導演教父的吳天明,這種不溫不火可能恰是有意識的剋制。
從人物上來看,焦三的性格刻畫很成功,一個倔強又充滿責任感的老頭兒呼之欲出。
兩個孩子的性格塑造略弱,天明的缺陷是太呆了,呆的倒是渾然天成。跟環境,時代很契合,
唯一覺得略有齣戲的是台詞,尤其是天明爹和焦三的台詞,有點太書面語了,不像他們這種身份的人該說出來的,而台詞偏還是這部戲劇情推動的主要力量。
節奏不敵徐浩峰,希望做到點到為止,見好就收。但是其實沒有做到,有些地方還是略有拖沓,讓人覺得不夠脆。
印象最深的一個地方是焦三給火村村長吹百鳥朝鳳那段,鮮血從嗩吶口流出來,觸目驚心,這真是杜鵑啼血,是我看過所有電影吐血橋段中最特別、最震撼的一次。
說回到這部片子的立意來,時代更替,傳統手藝逐漸被新的工具(西洋樂器)代替,手藝人不再堅守,傳統技藝面臨失傳,堅守還是不堅守。堅守,則守住承諾和氣節,但難以維生;不守,則是背信棄義,心裡又過不去。片子也沒有很好的回答這個問題,可能吳天明導演也沒有想明白,於是拍成電影,讓所有人去思考。
從一個大的歷史觀去考慮,所有職業、技藝、人文遺產的誕生和消亡都是時代賦予的。仁義尊崇、禮樂盛行之時,大家自然把嗩吶等傳統藝術捧到很高的位置,這時時代的需要,手藝人的地位也是時代賦予的;同樣,禮崩樂壞之時,實用主義至上,儀式感被廢棄,嗩吶的地位自然被廢棄,所謂那些成就你的,自然能將你毀滅。你被尊重時不推讓,被趕下神壇自然也不能計較,時代的選擇,誰能抵擋歷史的車輪呢?
焦三爺到最後已然是一個死命維護風雨飄搖的末代帝國老臣的樣子,知道革命的號角已經吹到了大門口,「嗩吶」的斷頭台就在不遠處放著,但衷心所在,日月可照,非得拼了最後一點力氣,在時代的前進的洪流中螳臂當車,再為心愛的手藝拖延一秒也好。
所以焦三爺憤怒的踢翻要出去打工的徒弟,將衣服扔的遍地都是,有點不近人情了,病床上有老母,讓他怎麼辦?賣掉牛不是為了治病而是要為天明置辦傢伙就有點「愚忠」了,但這恰恰是讓人動容之處。處在歷史夾縫裡的焦三爺必然有他的局限性,他拼上性命捍衛尊嚴、手藝,哪怕被歷史車輪碾壓的屍骨無存。可悲,可嘆,可哀,可敬。
這部電影恰是吳天明導演的自傳,如今的電影也如同嗩吶,能夠不迎合市場,遵從本心拍電影的人越來越少。但是,要注意區分的是,商業化和違背初心是兩碼事,商業電影可以有操守,關鍵是表達的東西是不是你想表達的,還是屈從於某些利益拍了不想拍的片子。頗具譏諷意義的是,當初非要讓小主演天明學嗩吶的父母也是最後阻攔他堅持最強烈的,典型的見風使舵,可悲的是,片子焦三的小徒弟天明堅持住了,但吳老的自己的學生里卻有沒有堅守住的人。
吳老辭世後,這部片子彈盡糧絕,差點因資金短缺無法上映。還好有勞雷影業的方勵救於水火,才有後面其他資金的進入。此前,方勵還投資過《安陽嬰兒》、《頤和園》、《蘋果》等或者不賺錢,或者直接被禁的片。方勵道德高尚嗎?是一方面,主要還是背後也有作為勞雷工業總裁的雄厚財力支持。所以堅守得有底氣,要變通,焦三爺讓天明去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是對的,這才是嗩吶在新的時代應該存在的方式和價值。
物來則應,過去不戀,衰敗的自然會衰敗,沒人能跟時代較勁。所有東西都一樣,京劇、民歌、造紙術,嗩吶也沒什麼可惜的,與其拽著歷史前進的腳步大哭,不如站起來吹一曲《百鳥朝鳳》,歡送一個時代的死去。
推薦閱讀:
※童年往事 | 一個時代的童年縮影,這很侯孝賢
※【轉載】文道:永不失敗的愛——電影《終極勝利》
※匡靖:大家看愛情故事,是要看同病相憐,看求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