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讀書+養娃,這個中國媽媽真的很拼! | 中國人在中東
中東研究通訊(MESC)最新欄目——「中國人在中東」誠邀您的加入,無論您是留學生、企業員工、投資者、教育工作者,還是記者,亦或是旅居中東國家的華僑等都可以聯繫我們,我們會以採訪的形式呈現您的奮鬥故事。回複本公眾號或者發送郵件至mesc_2015@yahoo.com聯繫我們。
採訪 李文哲 編輯 樊暢
微信號:MenaStudies
本期嘉賓:鄒曉燕,以色列海法大學兒童發展專業碩士在讀
對於許多踏上中東這片土地的中國人來說,回顧起當初的決定,套用當下非常流行的一句話,可謂「萬萬沒想到」。
鄒曉燕也是如此。2013年,因先生出國做博士後研究,她辭掉了自己在浙江某重點高中的工作,一同來到以色列海法這個美麗的城市。
「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來到以色列,這個從小在腦海中充斥著巴以衝突和戰火紛飛烙印的國家。」而鄒曉燕更沒有想到的是,她不僅來到了這個國家,還在這裡拿下自己的第二個碩士學位,養著一個可愛的寶寶。
這是一個什麼都想要的年代,許多優秀的女性一邊努力地做好母親、妻子,一邊或在學業精進、或在職場拼搏,一邊還在試圖追求自身的美麗綻放。怎麼樣去協調他們之間的關係,從接下來的問答里,你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幸福的一家三口
中東研究通訊(以下簡稱MESC):在去以色列之前,你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
鄒曉燕:對於前往以色列的中國人,首先擔心的都是安全問題,我們也是一樣。但自從來到海法之後,就再也沒有那麼擔心了。儘管在2014年7月和去年十月又開始不斷有大大小小衝突,但我們在北部日常生活幾乎沒有受到什麼影響,也沒有感覺到特別緊張氣氛。只有一次夜裡聽到了防空警報,半信半疑的去安全屋(掩體)躲避,而有人卻依然熟睡。
MESC:以色列兒童早期發展研究有何自己的特色?在那邊學習一些什麼內容?
鄒曉燕:我們這個研究生項目主要致力於培養新時代的、專註於兒童發展問題的國際學者,並且將研究成果應用到發展中國家兒童和家庭生存狀況的改善上。學習的內容多源於資深專家學者多年研究、實驗、觀察的總結,及一些開創性的新理念。還有以色列理工兒科教授、以色列兒童保護中心心理治療師及職業兒童治療師進行日常案例分析,以及美國荷蘭等該領域學術大咖講座交流。
具體開設的課程主要有親子依戀關係、兒童早期社會情感發展、兒童早期語言和認知發展、兒童發展文化視角、早期干預項目、特殊需求兒童、風險兒童、腦癱、發育遲緩和自閉症兒童等早期檢測干預及各種心理評估方法、統計學和專門寫作課等。
以色列海法大學校園一景
MESC:邊念書邊帶孩子,你是如何做到的呢?
鄒曉燕:其實在以色列,帶寶寶上課讀書很是平常,但中以養育方式的差異讓我在付諸實踐的時候還是比想像中困難的多。不想因為讀書而影響孩子的生活質量,所以白天基本一切照常,只有在孩子晚上十點左右入睡之後我們才開始正式的工作和學習;時間是以分秒為單位的,等車坐車時間都有安排;孩爸爸有可以家裡電腦完成的工作,我就抽空去上會課;都忙的時候,就帶孩子一同去上課,哭鬧時候就先出教室,真心很感謝這樣寬容的課堂氛圍;實在去不了的課就拜託同學幫忙錄音,有空再聽。就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晒網、跌跌撞撞連滾帶爬地一路走來,居然還有不到兩個月就要畢業了。
MESC:我們經常會在網上看到一些猶太人教育的報道,您又在學習兒童教育,經過您的親身體驗,猶太人這個民族在教育方式方面有什麼獨到之處?
鄒曉燕:一個深刻感受是,或許他們還是多子女家庭的緣故吧,即便是嬰兒,也還是比較放得開手的。而與他們相比,在以色列的中國人帶孩子的教養方式還是顧忌比較多的,多多少少都有些保護過度,這也是我一直要克服的問題。
在孩子不是很大的時候,以色列的父母們就會帶著參觀很多大學、博物館和遺迹,還有參與戶外爬山露營等。另外就是在孩子剛剛懂事時就會鼓勵他們自我發明、創造、獨立和經商社交等。每年都會有一些節日或者活動,不同年齡的孩子就會有模有樣的像大人一樣擺起攤位,或是工藝品製作或是食品飲料製作或是廢舊玩具書籍處理,有的居然還和你說英語!這些收入所得也會和家長明確財務關係。真心佩服!最重要的是猶太傳統的傳承,每當節日的時候學校和家庭都會有相應固定的儀式和流程,傳統從小就烙印在每個孩子心中。
普珥節課堂上一番打扮的學生們
MESC:以色列民眾眼中的中國是什麼樣子?
鄒曉燕: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很了解現在的中國,個別人的印象甚至還停留在很久之前。不過,隨著近幾年一些國際頻道有關中國內容的開通,他們了解的會更加真切。只要去過中國的以色列人,都會很吃驚我們的發展速度,合作的意願很強烈;並且有些人很早就把中國列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了。就連最近我們海法大學參與中國合作洽談的教授,回來之後都直呼太震驚了!
MESC:目前在以色列的中國人多嗎?中國人在當地能否融入?
鄒曉燕:在以色列中國人的具體有多少我並不很清楚,但是可以明顯感覺到,自從2013年我們到來之後,留學人數每年都在增加。對於我們這個小家庭來說,除了不會開車購物不是很方便之外,沒有感覺到太多的異鄉人的孤寂和對當地生活的不習慣。
人們大多都很熱情,很多人居然都會說中文「你好」或「謝謝」「再見」,一下子會感覺距離被拉近了;一般路人看到我們中國人帶孩子走過都會微笑打招呼,來逗孩子玩,有的還會給禮物和合影。有一次孩爸腳受傷後,我自己狼狽的大包小包一次買上全家一周的食物,很多時候一路上都有人來幫我,很感動的是一次菜場里有個不友好的攤主出言不遜,隔壁的大叔居然幫我和他吵架並安慰我。
當地民眾給我們大大小小幫助的事例還有很多,總之總體上很熱情友好的,如果會講希伯來語應該更是暢通無阻啦。當然,我們的生活環境還是比較單一的,多限於學校和日常生活,沒有參與更多的以色列民眾的社會生活,關於進一步的是否容易融入不是很清楚。
MESC:您對未來有何規劃?是否會留在以色列?
鄒曉燕:我和孩爸的項目都是今年結束,正在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工作的申請。目前我的一個海法大學的博士申請面試進行的還比較順利,後續結果還得看緣分了。雖然我們習慣了這裡的環境,但還是會選擇更適合全家發展的方向。
至於是否會留在以色列,應該不會。據目前了解,非猶太人除了那些因為婚姻關係、出生並居住5年以上或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可以留下來之外,一般人不能夠移民的。我沒有關注移民政策,還不知道是否有新政。
MESC:在以色列生活了這麼多年,與您曾經想像中的以色列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鄒曉燕:最大的不同還是安全問題,在我們所生活的海法,並沒有硝煙瀰漫、戰火紛飛,也並沒有整日誠惶誠恐中生活。雖然出入公共場所商場學校等都需要安檢,但安全感還比較強,社會治安也比較放心。另外,這裡的民眾熱情友好,感覺生活很閑適。人們熱衷音樂會、藝術創作、旅行等,幸福感比較高。無論白髮老人還是幾歲孩童都可以和你講講英語,而講三五門語言的人也不在少數。
註:本文首發於頭條號中東研究通訊,中東研究通訊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推薦閱讀:
※中國在阿拉伯世界該咋說話?
※只有這個猶太戰神,敢孤身殺入阿拉伯陣地!地球知識局
※巴爾扎尼一擲「族運」的大豪賭——伊拉克庫區「獨立公投」縱覽
※從《薩巫頌》看伊朗文化
※理解中東亂局根源,不可不知的部落因素
TAG: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