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譬朝露

作者:PAUL GRAHAM

譯者:gauchewood

原題:LIFE IS SHORT

人人都知道人生短暫。 我年幼時琢磨過這個問題。 人生真的短暫么?還是我們其實只是在抱怨壽命之有限?如果我們的壽命能延長十倍,是否還是會照樣抱怨人生短暫

既然當時這個問題好像是無解的,我也就不再瞎琢磨了。 有了孩子後,我居然找到了一條解答的方法,得到的答案是,人生真的太短。

身為父母的體驗,教給我如何把時間這個連續值轉換為獨立的分離值。 你和你的兩歲孩子呆在一起的時間,統共也就52個周末。假定孩子只會在3歲到10歲之間把聖誕節看成有魔力的日子 ,那麼你也只能看著你的孩子體驗8次而已。 雖然對於時間這樣的連續值,難於斷言多或少,但是8這個數字不能算多把。 如果你一把抓了8顆花生,或書架上放有8本書,不管你的壽命多長,這肯定是個挺有限的數值。

好吧,這麼說人生確實短暫。 知道這點,那又如何?

這個認識對我大有影響。 這意味著類似「對於某某事情來說人生太短」這樣的論點平時對我們影響太大了。 這種論點不僅僅是一種修辭法,也不僅是為了討人嫌。 如果你發現自己正在想著「對某某事情來說人生太短」,你最好能盡量消除這種想法

當我自問就我所想「對於什麼事情來說人生太短」, 有個詞跳進了我的腦海---「扯淡」。 我領悟到,這個答案簡直就是同義反覆的。人生對這東西來說實在太短,這幾乎也就是「扯淡」的定義了。 而「扯淡」確實也有其明確的特點。 它給人一種贗品的感覺,它就是人生經歷中的垃圾食品。

如果你自問,你把自己的時間花在上面的那種「扯淡」是啥,你可能就已經知道那個答案了。 無用會議、無謂爭論、官僚主義、矯揉作態、處理他人錯誤、交通堵塞,還有令人沉溺卻無益的消遣。

這類東西用兩種方式來進入你的生活: 強加給你,或者引誘你。 某種程度上你只能默默忍受環境強加給你的扯淡,畢竟你需要掙錢,而掙錢總是包含著各種各樣的無聊差使。 事實上,供需定律決定了這一點,哪種工作回報越高,反而就會有人越便宜地搶著干。 不過, 這種強加的扯淡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多。 一直有那麼一些人,選擇跳出這種日常的磨坊,而去過更為本真的,雖然(在世俗意義上)也是機會較少的生活。 這種趨向會越來越普遍。

你不用大費周章,也可以在較小的程度上做到這一點。 僱主不同,你不得不花在扯淡上的時間也不同 。 大多數大機構(還有不少小機構)充滿了這些東西。 但是如果你有意識地避免扯淡,把這看得比金錢或特權之類更重,那麼你還是很有可能找得到比較不會浪費你時間的僱主。

如果你是自由工作者,或經營個小公司, 你可以通過對一個個顧客的取捨來做到這一點。 迴避了那些有毒的顧客,你會減少收入,但更會減少你生活中的扯淡。

雖然強加的扯淡是無法避免的,但是那些通過欺瞞而溜進你生活中的扯淡就完全不能說是別人的錯了。 而且這種你我選擇的扯淡,也會比強加的扯淡更難消除。 那些能誘使你浪費時間的玩意兒,必然長於欺瞞之道。 有個對大家很熟悉的例子就是在網上爭辯。 如果有人反駁你, 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確實是在攻擊你,而且有時看起來相當明顯。 你的本能讓你在被攻擊時自然地自我保護。 不過和其他頗多本能一樣,這種天性並不是為我們今日生活的世界而設計的。

雖然反直覺,不過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不要自我辯護。不然這些人實際上就控制了你的生活。

在網上爭吵只是有時會讓人上癮。 還有遠遠更危險的東西。 我以前寫過,技術進步的一個副產品, 就是我們喜愛之物會變得更令人沉溺。就意味著我們要有意識地不斷作出努力來避免上癮--讓自己跳身其外,問道「這就是我想把時間花在上面的東西嗎?"

避免扯淡的同時,我們應主動去尋求真正要緊之事。 但是不同的事情對不同的人意義自然不同,所以大多數人得去學會到底什麼對自己最重要。 有些幸運兒早年就知道他們喜歡數學,照顧動物,或是寫作,並找到法子來把更多時間用於所愛之事。 但是多數人的人生起步時,要緊之事總是混雜著無謂之事,他們只能慢慢地學會如何區分。

特別是對於年輕人,這種混淆多半是要歸咎與他們所在人為環境的誘導。 中學時代,其他孩子們對你的看法好像就是重中之重。 但是當你問起成年人他們在少年所犯錯誤,他們差不多都會認為,那就是把其他孩子對自己的看法看得過分重要了

有個區分輕重的做法頗有啟發,那就是問問自己,在將來還會不會對此加以關注。 那些乍看起來重要的贗品,一般都有個看似重要的峰值。這就是它的詐術。 曲線下的區域其實微小,但是它的鋒利峰形卻像別針那樣刺入你的意識深處。

真正要緊的事情,並不一定就是通常人們所謂的「重大事宜」。 和朋友喝咖啡就很要緊。 你事後並不會覺得這是浪費時間。

家中孩子尚小,有個很棒的優點,就是他們能讓你把時間花在真正要緊之處:孩子自己。 他們會在你刷手機時抓住你的袖子,「能和我一起玩嗎?」 。而非常可能,這就是減少人生中的扯淡的最佳選擇。

如果人生短暫, 那就可以猜想它的短暫會嚇我們一跳。實情如此。 你本來把很多事情的存在不當回事,而它們有一天就真的消失了。 你覺得你可以一直有時間寫那本書, 爬那座山,諸如此類,然後有一天你意識到,這個機會窗口已經關閉。 最悲哀的窗口關閉就是他人之逝。 他人的生命也很短暫。 家母過世後, 我才懊悔本該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她。我曾經以為她會永遠存在。 而她也以她的平和安靜鼓勵了我的這個錯覺。 但錯覺就是錯覺。 我想很多人正在犯和我一樣的錯誤。

避免被出其不意的通常方法就是總是有意識地感知這些事物。 過去年代,生活更為朝不保夕,人們會更多地意識到死亡 ,那種強度放在我們今天簡直就是病態的。我也說不好,不過我多少也覺得,總是提醒自己頭頂上盤旋著的死神影子不太好。 也許更好的法子是從問題的另一端來看。培養對自己想做之事的不耐之心。 現在就去爬那座山,去寫那本書,去看望母親,不要等待。 不需總是提醒自己為何不要等待。 但是就是不要等待

我還想到,當一個人所有不多時,有兩件事情他肯定是可以去做的: 努力取得更多,還有品味自己已擁有的。這兩者都有其意義所在。

你的生活方式影響到你的生活長度。 大多數人還有改善餘地,我亦是如此。

更注重所擁有的時間,你還會更有所得。 時間容易匆匆流過。 幻想者如此鍾愛的時光之流,有個陰暗的側面,用日常生活中的俗務和虛驚的泥流來妨礙你停駐下來品味生活。 我讀過的最震撼人心的句子,不是來自某一本書的內容,而是來自它的的名字;詹姆斯索爾特的 《焚毀歲月》

還是有可能延駐時間的。 這方面我多少已經有些上手了。 孩子們可以幫上大忙。 當你家有幼童, 那麼多美好的瞬間,簡直沒法不去注意到

要是能感受到你已經從某些經驗中榨擠出所有的教益,也會有所幫助。我為母親去世感到悲哀的原因,不僅是因為思念,還因為我想起所有我們本應一起做卻沒有做的事情。 我的長子快7歲了。 雖說我還挺懷念3歲時的他,但至少不會有什麼遺憾。我們曾經共度過爸爸和三歲孩子的最好時光。

無情地剪除扯淡,不要拖延要緊之事,品味擁有的時光。 人生譬朝露,此乃應為之事

GAUCHEWOOD註:

本文原題是LIFE IS SHORT, 直譯起來好像有點平淡,所以我就用了古詩十九首的一句。雖然看起來別緻一點,不過其實多少扭曲了原意。

人生這個區間,如果無所來也無所至,那就真的會譬如葉子上的朝露一樣短暫(不管是五十年還是五百年)。 漢詩里很多這樣的吟詠

「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何兮奈老何」、「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

因為當時的世界觀比較局限於現世,所以對人生短暫的感覺就特別鮮明和難以承受。 到了漢末佛教傳入,在漢民族的思想中加入了輪迴和來世的概念,無形中把生命的長度拉長到了無限的過去和未來,這樣對死亡的恐懼就減輕了, 詩歌中就不再有這麼高比例的對這方面的感嘆。

而如果不借用宗教的心理手段,面對確實鐵板釘釘的短暫而有限的人生,要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就要意識到世界上有比自己生命更綿長更重大的事物,並且致力於融身其中。這是羅素在他的名篇《HOW TO GROW OLD》里的思路,也是PAUL GRAHAM在本文中的論證方法。

題圖為提香的《人生的三個階段》


推薦閱讀:

TAG:保罗·葛兰姆PaulGraham | 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