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日漫之元祖·赤本漫畫(上):戰後日本漫畫的誕生

作者:王新禧

封面來源:手塚治虫的赤本漫畫《一千年後の世界》再版後更名為《化石人間》(《少年畫報》昭和27年2月號付録)

1、赤本漫畫初露鋒芒

從明治維新時期萌芽的日本近代漫畫,經歷大正繁榮後,到二戰時因嚴厲的軍管而名存實亡。1945年8月,日本在捱了兩顆原子彈後,被迫宣告投降。戰後,山姆大叔全面接管日本,軍國主義對文化領域的管治隨之瓦解。嚴格的審查制度崩潰了,曾經飽受壓抑的漫畫家們可以自由地用作品表達觀點。從1946年開始,日本漫畫界元氣漸復,報紙、大眾雜誌率先恢復刊登漫畫,作品主要以傳統的四格漫畫及諷刺漫畫為主。此類漫畫不講究故事情節,更接近漫畫的原初意義——即繪畫中的隨筆、幽默小品。

此時的日本,已經被酷烈的戰爭把國力財力折騰得一乾二淨,國窮民貧,百廢待興。在一片蕭條中,日本民眾無論物質還是精神層面,都被壓縮到了最低點。市面上紙張和糧食一樣緊缺,稍好一點的紙要優先用來印刷新聞報和大出版社的嚴肅作品。這些「高大上」的讀物,對於大量文盲或僅能進行粗淺閱讀的人來說,形同虛設。文學尚不能成為大眾消費之一,而孩子們,自然也不會去看(看不懂)那些抨擊時弊的諷刺漫畫。如此一來,在娛樂項目極度匱乏,讀書看報幾乎是唯一消遣的環境下,這一大批人對精神生活的渴望,就形成了一個迫切的市場需求。於是,赤本漫畫便順勢而生了。

流行的赤本漫畫封面。

所謂「赤本」,要追溯到江戶時代。那時的書商為了多快好省地銷售通俗小說,紛紛採用廉價低劣的紙張進行印刷,並統一覆以紅皮封面以示區別,這就是「赤本小說」。到了昭和戰敗時期,一批不入流的臨時性質的小出版社,在允許自由出版的寬鬆氛圍中,為了快速賺到錢,便模仿赤本小說的方式,以粗糙的紙張大量印製漫畫書籍,封面也一律覆以俗艷奪目的大面積紅色,遂被統稱為「赤本漫畫」。

赤本漫畫的紙質確實低劣,或厚薄不均、或多翻幾次就掉頁,其內容質量一開始也如用紙般馬馬馬虎。起初,佔據版面的是武俠、民間傳奇剪紙畫,雖無新意,可也能稍許滿足饑渴的閱讀需求。赤本剪紙畫大多數不在書店銷售,而是在點心店或剪紙畫鋪出售。不過,剪紙畫的內容已經跟不上新時期讀者的口味,很快,盜版影印的美國英雄漫畫開始成為赤本漫畫上的主力。那些極盡誇張之能事所宣揚的英雄主義,十分貼合亟需自我麻醉的日本讀者。赤本製作者見英雄漫畫暢銷,便東剪西拼,將情節本無關聯的各本美國漫畫拼湊起來,以「關公戰秦瓊」般的姿態,炮製出無數本此英雄大戰彼英雄的偽漫畫(類似於中國九十年代初期《葫蘆娃大戰變形金剛》、《孫悟空大戰聖鬥士》、《孫悟空三打變形金剛》之流)。反正這時期的讀者見識有限,看書圖個熱鬧,消遣完了也就扔了。

赤本漫畫的一個特點,就是封面印刷喜歡用紅色。

別小看這種低廉的、粗製濫造的漫畫讀物,它比起那些高高在上的文學期刊、缺乏魅力的老式漫畫雜誌,更能吸引孩子們的熱切關注。試想一下,厚厚的一百多頁容量,由頭至尾完整講述一個充滿刺激與新奇的故事,能不令處在艱辛生活中,童年缺乏亮點的孩子們趨之若鶩嗎?

由於非法盜印是主要內容,所以早期的赤本漫畫,只能以游擊戰形式出版,打一槍換一個陣地,鑽圖書審查鬆懈的空子。侵犯美漫版權的小出版社一旦被查抄,立即拋掉舊馬甲,改頭換面重新上陣。它們普遍具有發行渠道靈活、到達程度高、發行量大、流通面廣等優點,因此赤本漫畫在短時間內就風行開了。

就在這樣的混亂無序中,日本第一批原創漫畫作者被熏陶並培養出來了。此前,由於法西斯主義對文化活動的摧殘,以及美國文化和價值觀輸入後大眾閱讀口味的迅速轉變,戰前的漫畫家,戰後仍然在畫的,只剩寥寥幾位。如此一來,漫畫家群體出現了斷層。赤本漫畫適時開啟了年輕一代進入漫畫世界的大門,點燃了他們的熱情,使他們義無反顧地投身漫畫事業,並為之奉獻了一生的聰明才智。因此,赤本漫畫成為了日本戰後漫畫的源頭和孵化室,直接孕育了日本新漫畫,稱它為當代日漫的元祖一點也不為過。

赤本漫畫的內頁。

當西方的盜版漫畫充斥市場、美國的英雄滿天飛之際,如果能出現日式面孔的主人公帶領我們去冒險,該有多好啊!孩子們這樣期盼著。一切以市場需要為準則的赤本漫畫製造商們,當然要「想衣食父母之所想」,於是,他們開始徵稿了,希望日本人能創作出屬於自己國度的系統性故事漫畫。

一個叫手塚治虫的年輕學子看到了徵稿啟事……

他就此踏上了成神之路。

日本震撼全球的新漫畫時代也由此拉開了序幕。

2、赤本漫畫代表作《新寶島》

1946年,手塚治虫年僅18歲。這一年,他以連載於《少國民新聞大阪版》上的四格漫畫《小馬日記》出道,在大阪的漫畫界有了一點名氣。此後,他又創作了同屬四格漫畫的《珍念與小京》、《小A小B探險記》。在創作過程中,他深感四格的套路模式固定,局限性大,講不透故事,比起赤本漫畫上的長篇美漫,缺點不少。因此,他起了畫一部新式故事漫畫的念頭。

鑄就歷史有時是需要巧合的。這時,在關西漫畫傢俱樂部,一位元老級的漫畫家酒井七馬,把英國作家斯蒂文森的探寶小說《金銀島》改編成了漫畫腳本,取名為《新寶島》。一次,他在朋友的介紹下,結識了初出茅廬的手塚治虫,兩人一見如故,十分談得來。手塚經常去俱樂部參加聚會,拿出自己的漫畫手稿請酒井批評指點。酒井對手塚的畫風十分欣賞,特別是其中《老爹的寶島》,看後令他印象深刻。酒井當時在主編漫畫刊物《Hello?漫畫》,遂向手塚約稿,兩人的接觸愈發頻繁。

手塚年輕時候給酒井七馬看自己畫的漫畫稿。出自台灣東販出版《手塚治虫的漫畫之旅》第二部《我的漫畫記》。

1946年8月28日,酒井七馬鄭重拜會了手塚治虫,提出兩人合作,將《新寶島》正式漫畫化。手塚此時已看到了赤本漫畫出版商的徵稿啟事,正打算突破老式漫畫的窠臼,創作一部新形態的漫畫。兩人一拍即合。緊接著,手塚治虫全身心投入,用了三個月時間,繪製了長達250頁的漫畫《新寶島》,於1947年1月由酒井交付大阪一家名叫「育英出版」的小出版社,以赤本漫畫形式發行。

最初版的《新寶島》開場畫面。

《新寶島》的問世,具有開創性的劃時代意義。它是日本戰後第一部長篇故事漫畫,從小就深受舞台劇和好萊塢電影影響的手塚,在本書的表現形式和畫面風格上進行了革命性的大膽改變,電影的構圖和蒙太奇手法被大量運用,廣角、變焦、俯視等鏡頭語言遍布全書。手塚治虫還吸收了美漫和迪士尼的分鏡頭概念,分格敘述、氣泡式的對白框、速度線所展現的動感場景等,都第一次出現在日本漫畫里。同時,在畫面上繪製擬聲詞的方法,更令無聲的畫面出現了音響效果。還有那驚險刺激、快速躍進的故事節奏,這一切結合在一起,讓凝固的畫面奇蹟般地「動了起來」,在娛樂性和觀賞性方面,都遠遠超過了傳統連環畫和剪紙畫。手塚所革新的這些技法,現在已成為日本漫畫的標準構圖法。

儘管付印的《新寶島》只有薄薄的60頁,僅為手塚所繪原稿的四分之一不到;儘管它是印在一種叫作仙花紙的粗劣再生紙上(這種紙不受印刷用紙管制),但絲毫不能阻止它在青少年中廣受歡迎,銷量迅速突破40萬冊,這在戰後物資緊缺的日本絕對是個天文數字,全關西出版界都被震撼了。

《新寶島》也對一群懷抱漫畫夢想的年輕人產生了深遠影響。這些還處於少年時代的未來漫畫家們,包括藤本弘、安孫子素雄、松本零士、石森章太郎、古谷三敏、中澤啟治、望月三起也、楳圖一雄等,受此激勵鼓舞,決心將畢生都獻給漫畫。藤本弘甚至還花了整整一個月時間,將《新寶島》臨摹了一遍。

《新寶島》當時的熱銷與震撼。

雖然《新寶島》十分成功,但手塚治虫與酒井七馬之間卻產生了裂痕,以致於手塚治虫竟對這部成名作頗多怨言。其間原因有五:

一是二人在創作見解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酒井交給手塚的腳本,屬於傳統的連環畫類型,手塚卻刻意求新求變,以嶄新的形式進行繪畫。保守的酒井可不像那些少年讀者們一樣興奮,他初見畫稿,就很不滿意,認為這樣畫是異端。無奈出版日期臨近,無法重畫,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二是酒井隨意修改、刪減手塚畫稿。出版商曾要求在作品中混入人猿泰山、魯濱遜漂流、探險奪寶等各種元素,手塚在此基礎上又加入了自己的創造,畫稿因此與酒井的腳本已相距甚遠。酒井心中不快,將原始畫稿中自己不滿意的情節,一律貼上白紙重新畫過,這就破壞了畫風的統一性。改改也就罷了,酒井還在未取得手塚同意的情況下,大幅度刪減手塚的原畫達100多頁。比如最為後世所津津樂道的開篇彼得開車飛馳的場面,視角模仿攝影機的推拉搖移,或放大或變速,製造出特寫、長鏡頭、慢動作等類似電影的景象。再融合運動效果線、擬聲字等,使畫格產生了持續動感,令人驚嘆。這是手塚自認的得意之筆,當時畫了八頁,卻被酒井刪減到只剩兩頁。可以說,任何一個創作者,都討厭自己的心血被編輯刪改,更何況被砍掉了四分之三的內容,手塚如何不惱?

《新寶島》新版的開場畫面。可以看到分鏡的變化。

第三則涉及到印刷技術問題。赤本漫畫為節約成本,並不像正規漫畫出版那樣採用照相製版法,而是雇來坊間的製版工匠,依原稿臨摹在印刷用的版上。這種「手寫版」當然不可能與原稿一模一樣,由於工匠技術的參差不齊,難免出現各種錯誤。赤本《新寶島》最起碼再版了七次,由於工匠做事不用心,還偷工減料,致使版版有錯,總的疏漏處不少,造成了與原稿較大的差異。

酒井和手塚交惡的第四個原因最為惡劣。酒井在《新寶島》第一版付印時,竟然不給手塚治虫署名。漫畫熱銷後,出版方來人詢問繪畫者是誰,酒井卻含糊其辭。署名是文藝創作最基本的權利,手塚為此怒不可遏,直接找到出版方說明情況,才在第三版印刷時,在封面加上了「作畫?手塚治虫」的字樣。

《新寶島》初版的版權頁,上面沒有手塚治虫的名字。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多年後,當手塚治虫重繪《新寶島》時,乾脆也不給酒井七馬署名,而是寫上了「原作?斯蒂文森」,反正酒井也是改編人家《金銀島》的。

第五,《新寶島》銷量冠絕一時,出版商大發了一筆,卻只給手塚區區五千日元。酒井明知不妥,也不出面說項。到此地步,兩人徹底絕交。手塚和酒井就這麼著分道揚鑣了,彼此面上不說,但心裡的疙瘩終身未解。這為手塚治虫在1947年夏天出走東京尋找新機會,埋下了伏筆。

第一次總是不完美的。以上七七八八的問題加起來,讓手塚對自己的第一部單行本漫畫有了較深的心結,他甚至宣稱「只有《新寶島》我不想再版。」話雖如此說,但以《新寶島》超重量級的地位,豈能被絕版埋沒?所以1984年手塚大師根據記憶重畫了該作,我們現在看到的全180頁篇幅的《新寶島》,就是重繪的結果,而非最初的赤本版本。是故,它在全400卷的《手塚治虫漫畫全集》中不是排在前面,而是排在了極為靠後的第281本。

赤本原版的《新寶島》目前存世量極少,彌足珍貴,市價已被炒到了550萬日元。小學館於2009年3月以赤本版為底本,推出了手塚誕辰80周年紀念復刻版。令相隔數個世代的漫迷們,也能欣賞到手塚大神最初的風采。

《新寶島》的新舊版對比。

不管手塚治虫有多麼糾結,《新寶島》的巨大光芒都是無法掩蓋的。它是日本現代漫畫的奠基之作,是公認的新漫畫開端。它給日本國產漫畫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日漫從此走上了一條以劇情發展和人物塑造為主的全新的創作道路,進而掀起了日後的無盡熱潮。

下篇將會說到赤本漫畫的迅猛發展與衰敗原因。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原文地址:m.anitama.cn/article/76

官方網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微信公眾號:Anitama0815

合作郵箱:bd@anitama.cn


推薦閱讀:

糖人家:小團隊不是只能蹭熱點掙稿費 | 三文娛新星計劃回訪
漫畫:越挫越勇
聊天|漫畫對你現在的職業有影響嗎?
【雜】為什麼我格外關注靜香
電影太爛,動畫太老,變形金剛粉還是看漫畫吧

TAG:漫画 | 手冢治虫 | AC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