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租公寓≠酒店!為什麼短租房東看不起酒店?
對不起傑米哥用了一個標題黨,然而此中有深意。
最近公寓界很火的話題是:短租日租公寓民宿的本質上是不是酒店?
這場撕逼大戰背後的含義對於短租房東來說
如果短租房實際就是酒店,那麼短租房這行的存在到底有沒有意義?
如果短租房的業態、運營、管理、營銷基本類同酒店,在紅海一片日薄西山的酒店競爭中,短租民宿的前途何在???
對於這個命題先說結論:從財務角度說短租日租公寓就是酒店,從營銷行為角度說是不同的消費行為(獨一無二),從消費心理角度說是不同的體驗(人情味)。
無論酒店還是公寓,國家統統定義為住宿業。我們就是根據客戶需求的提升,衍生出來的滿足市場需求一個產品。
日租短租公寓的服務和酒店業態還是有挺多區別的。現在國內有很多日租的公寓,而且也做的很好,也有自己的客戶群體。這代表市場對短租服務式公寓的一種認可。
從運營的角度來說,集中式短租公寓和酒店的管理上基本一致,分散式短租公寓還是和酒店有很大不同,特別是拿房和出房渠道方面和酒店差異很大。
短租公寓更多的是採取逐步租賃物業進行改造,酒店更多是持有物業整體裝修,酒店投資大門檻高,雖然容易形成核心競爭力,但在非標化住宿崛起的趨勢下,產品升級迭代上短租公寓更靈活。
短租公寓更多依賴短租平台,據短租之家調查,基本短租房東70%以上的客源來自於AIrbnb、小豬、螞蟻、途家等分享經濟平台,OTA和直營渠道是補充。
而酒店行業90%以上依賴於OTA渠道和自營平台,在品牌個性化,社會化營銷以及互動點評上還待提升。一個明顯區別就是分享經濟社區都鼓勵真實的點評,而從OTA來的即時預訂客人點評率都很低。
在2016年4月法國雅高集團宣布 1.7 億美元收購英國高端短租公司Onefinestay,雅高稱此次收購度假租賃公司,將幫助雅高探索高端酒店的互補性產品。
雅高在併購公告里提出收購能加強技術輔助式分銷TES,就是短租企業在各種短租平台上如何提升排名,獲取用戶,如何互動,製造熱點,運營社區上更具有優勢。
分享經濟的下的運營趨勢是把企業和品牌人格化,在適應分享經濟把握新的消費需求這塊,短租企業比酒店包袱更輕,這也是中國短租企業在不合規的先天缺陷下陰差陽錯造成在機制上的靈活。
從投資的角度來說,短租日租的服務式公寓,較為主流的是定位於中端或中端偏高,是標準化中端酒店的一種替代形式。
但因為各方面成本結構的原因,比標準化中端酒店具有更好的性價比,同時也具有更好的居住體驗。
特別是家庭出遊或多日居住,而因為業態不一定要是集中式,所以規模上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酒店是標品,民宿是非標品,它比經濟型酒店升級,符合消費升級的當下趨勢,特別是8090後彰顯自我的個性化需求。
所以,日租的服務式公寓,算是非標準住宿的一塊,具有一定投資價值。
比進入成衰退期通道的經濟型酒店要順勢,比標準化中端酒店的想像空間要大,比民宿等的規模化要更容易一些。
目前VC和產業資本對長租公寓的關注度和加碼還是遠大於日租短租公寓。
從客人的消費心理來說,公寓是一種家的使用權,所以哪怕是住一天也算公寓,酒店是一種休息的使用權,哪怕住一年也是酒店。
短租公寓和酒店是針對不同需求設計的居住產品,無法一概而論。
現在住宿需求和形式日益多樣,以居住的日期長短和服務項目來區分未免有些粗暴。
如果非要區分一個類別,應該以居住目的劃分,休閑旅遊還是長期住宿。
雅詩閣這類高檔精品公寓使用酒店化的管理系統來進行運營,我的理解它並不是要做成酒店,而是要適應多元化的需求,管理運營上更有彈性。
無論怎麼去定義這個事情,無非是想為我們在運營策略,系統架構,甚至是戰略方向上選擇做一個正確的判斷。
但這個選擇的基礎是什麼?是客戶的需求!客戶的需求往往是變化的立體的,特別是現在行業都是各種跨界的思維下,固化自己的認知並不是一件好事。
相對酒店來說,民宿短租對旅客獨一無二,非要不可,具有致命吸引的東西是什麼?亦或具備來客所缺乏的東西,亦或這個居住的空間對於客人具有一種遙遠的相似性。
共享經濟表面是商業,深入進去是社會學,最終是心理學,酒店和度假租賃兩者之間並不存在 「零和遊戲」。
相反,市場在不斷增長,在消費升級的經濟趨勢下,民宿短租和酒店成了非標化體驗和標準化服務互補甚至借鑒的兩種滿足消費者不同維度需求的不同產品。
房東微信群
「淘BNB」短租之家(http://taobnb.com)是短租公寓、民宿客棧房東和從業者線上交流學習和線下活動的社區。親可以通過下列方式加入短租之家在線社區 加入微信群請搜索添加群主個人微信號(taobnb) 微信全國總群開放加入 加入QQ群可查找群號:367203232推薦閱讀:
※當《歡樂頌》女主們干起短租,哪個更像你
※房主問答 | 我應該把房源介紹設置成全英文的嗎?如何舉報房客?
※不可思議的短租房改造,用3000元許你一個詩與遠方
※除了掙房費,短租民宿還可以這樣賺錢
※【深度】中國百億短租市場:一邊圈地,一邊摸石頭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