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OVER的OVERSIZE

店裡積壓多年的XXXXXXL庫存終於有救了。

回想起來,2014年真的很糟糕。不知道從哪裡爆出來的名詞---Normcore瞬間傳遍各個社交媒體,大街小巷裡全是穿上白球鞋還捲起褲腳的馬克扎克伯格。小情侶們對著MUJI二百塊一件的素色一字領長袖衛衣滿臉高潮,然後回家在知乎上提問:都有哪些品牌和MUJI一樣性冷淡?

還是那一年,Ann Demeulemeester退出個人品牌,Yohji從「反時尚」開始變得「時尚」,還出了件超級大爆款,自此走上剎不了車的下坡路。Sarah Burton繼續換個湯頭不改藥方,而那萬眾矚目的Hedi仍然在佇立在叫座不叫好的風口浪尖上。

讓人唯一覺得有趣的是,2014年有個新品牌--Vetements。

由Martin Margiela八位前成員組成的Vetements好像還停留在那百花齊放的九十年代,它彷彿是那時Helmut Lang, Martin Margiela還有Raf Simons的三位一體。它實在太太太像2000-2001年的Martin Margiela,又讓你覺得這並不是故意模仿,而是這幾位設計師根本就還活在那個年代,活在Oversize的廓形之中。

(Vetements)

(Maison Martin Margiela)

當然, 拋去前人Helmut Lang, Martin Margiela和Raf Simons這三位的奠基,下面三位的推廣更是Vetements正式開始成為全球爆款的轉折點。

刨去衣服本身,不得不說Vetements的社交資源真豐富。

從2015開始,Normcore的陰雲才算慢慢飄散,腰胸不分、套上袖子看不見手的Oversize在時隔二十年後又回來了。那些街頭巷尾的馬克扎克伯格們更是搖身一變,穿上了青衣。

OVERSIZE屬於誰?

其實Oversize這件事本來一點不新鮮,只是這些年比較流行的服裝品牌都太貼身了,從拽著腳踝和腰楞往上提的Thom Browne到穿條褲子都要把腳底板弓抽筋的Saint Laurent Paris,這些品牌的過熱導致不合身的衣服一直無法佔據主流審美和市場。然而,這股OVERSIZE風潮的到來,至少意味著一些品牌和一些人在接下來的一段時日里,會更高興那麼一點(一個猜想,不一定對

Yohji Yamamoto

著名朋友圈勵志文網紅Yohji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寬大松垮,糾結在他的SIZE1-4很多時候意義不大。按照他本人的說法,這種類型的服裝正是為了「身材不標準的人」所設計。OVERSIZE,本質上就是把人們的視線從傳統的尺碼上移開,不用大小尺碼標註衣物,不用高矮胖瘦衡量人群。

但山本耀司的衣服事實上有他自己的規則,是垂墜感、略大的廓形和落肩綜合起來形成的獨特Yohji風格,本質上並不能完全算是Oversize,只能說是Yohjisize。

Juun.J

身為韓國三劍客之一,這位可是做Oversize的領頭羊,打十幾年前就堅持做大廓型,如今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迎來了屬於他的時代。然而,即使其它那些跟風做大廓型的品牌都火了一把,他還是沒能火起來

這件事可能說明這樣一個道理,一個風潮屬不屬於你可能並不重要,關鍵是你得做好營銷渠道,弄好宣傳口徑,讓人們覺得這個風潮屬於你,這才比較重要。

這可能是為什麼現在做服裝品牌,公關和市場比設計要重要的原因吧...

Balenciaga

在送走了資深秋褲和打底衣設計師王大仁之後,Balenciaga略「勢利」的聘請了來自Vetements的Demna。可以預見到的是,Demna將帶著Vetements的血液為這老牌時裝屋重新注入活力,至少能打開些銷路。可喜的是,買不起Vetements的人有了替代品,Balenciaga看上去目前會比Vetements要便宜一些(尤其折扣後)。

這就是一個老牌時裝屋放走了自己培養了接近二十年的天才(Nicolas Ghesquiere)又送走了和自己完全不合拍的街頭潮流設計師(Wang)然後成為了一個當紅品牌(Vetements)「替代品」的故事。

Damir Doma

說到這我心情挺複雜的,Damir Doma可曾是靠著大廓型的先鋒風格在歐洲打下一片天地。但是這種Damir風格並沒有堅持多久,在市場的壓力下,他對自己服裝的設計風格做出了巨大的改變。然而,就在他風格轉變之後,馬上就迎來了先鋒風格的大熱,如今Oversize又東風再起,如果他當時能多堅持個幾年,也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主流商業大牌。

這好像是又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做一個服裝品牌或服裝設計師是否應該根據市場和潮流做出相應的轉變?因為服裝品牌本來就是和廣大受眾們相互影響,互相改變。 很多時候堅持自己的理念等於一直在角落裡保持小眾化,不能被更廣的市場所接納。但當你終於以銷量為導向做出改變的時候,卻發現身後曾無人問津的角落早已人山人海。

川久保玲

這個,幾乎任何流行,好像都是川久保玲及其愛徒們的天下?

Raf Simons

離開Dior之後的Raf Simons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的個人品牌上。他放棄了前幾年的各種印花,開始做起了Oversize。值得注意的是,人家Raf Simons這可不是跟風,這風就是從他那兒來的。

面料商

嗯...不管怎麼說,衣服越做越大,料子卻越來越差,真正開心的是面料商們吧...

OVERSIZE湊合著屬於誰?

Marques Almeida

作為前兩年備受矚目的新銳設計師,在LVMH大獎上戰勝了Vetements,然後就....變成了Vetements?這很像是一個勇者擊敗了惡龍然後對著惡龍的財寶長出鱗片的故事吧...

其實放下品牌之間的相似先不說,現在就連每個人的服裝風格都在面臨這類極其嚴重的同質化問題,大伙兒都在每年的不同流行中左右搖擺。之前的Normcore餘溫捧紅了ACNE Studio、Sandro、Maje、Public School跟永遠爆滿的偷懶式極簡主義--COS這類品牌。網路上人人都說著黑白灰多麼有質感,多能提升一個人的品味,把穿衣這件事變成了一個規章制度,一個無聊的流程。因為這種曲解過後的極簡主義風格黑白灰意味著最大程度的縮減了服裝對於一個人外在的表達,大家穿的都一樣就意味著每個人的不同之處只能靠著長相、身材、攝影技術、圖片處理技術展現出來。修圖修的好、化妝化的妙或是天生一副好皮囊更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因為大家都是黑褲子白上衣灰外套,差別只能體現在腿上文身上肱二頭肌上臉上和照片上。社交媒體里全都是時尚博主踩著高跟鞋披著小外套教各位「黑上衣這麼搭最顯瘦」「闊腿褲這麼穿最顯高」。問題是這些個博主們本身就是一米七幾九十來斤,說這話PO這圖真的具有普遍意義么?

至於穿同質化強的衣服不會出錯,這個理論是沒什麼問題,但是穿衣服這件事本來就是在不斷出錯與反思中才找到個人風格。不出錯反倒意味著原地踏步,沒法脫離「潮流」的風向而在個人的風格進化中更上一層樓。本來穿衣服,就是每個人的自我表達形式,而穿錯了衣就和說錯了話一樣,除了你自己以外,真沒人那麼當回事。

穿件衣服都膽戰心驚怕出錯,還要鼓吹冒險精神么?哦對了,說到這裡突然想起,對於「錯」這件事情的恐懼,可能是也是「基本款」這件事在網上如此火熱的原因之一吧...

OVERSIZE好處都有啥,誰說對了就給他

Oversize像是一個大罩子,把人從上到下整個摟起來。比起知乎上那些腿長動輒一米幾還自帶E罩杯的爆照大模特們,Oversize更照顧的是那些身材沒那麼標緻的大部分人群。無論高矮胖瘦,在那些極大的廓形面前,人人平等。

Oversize追求的是一個整體感,其中的難度主要體現在,不要讓自己身上最Oversize的部分過於突兀,要和整體和諧起來。上身肩袖的寬大得從下身做文章圓回來。這一般情況下有兩種解決方案,一種是下身也搭配闊腿褲、裙褲、裙子、Hakama

另一種是上衣尺碼Over到一個不行,下身仍然保持纖細。但這種解決方案更適合女裝,男性如果這麼穿的話,很難保持陽剛,一不小心就會成為時尚名媛。

一點人生的經驗

還是那個老觀點,無論是什麼風格,都得符合個人特質,不能跑偏太多,Oversize更是要量力而行。對於剛剛接觸這個風格的人來說,從「爸爸的衣服」到「自己的衣服」的這種轉變,需要一些時間和試錯空間。再時髦的人兒也不能每個大流都能跟住,總有翻船的時候。

還有,無論什麼風潮遲早都會退,充其量也就兩三年的事情,但是這兩三年了解這個流行,就相當於在今後的穿衣道路上多學會一個本領,慢慢就融會貫通了,再大的咖都是交了學費試著錯一步步走過來的。Oversize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通用的穿衣方法,能把人們的視線從個人身材上轉移到衣物上。

這點其實很好理解,有很多身材矮小或極為瘦弱的人都在一直考慮如何讓自己顯高顯壯,也有不少二百多斤的胖子整天琢磨著穿什麼顯瘦。這些都容易讓人進入一個誤區,就是盲目去追求服飾的一些修身方法(胸墊,高腰線,高墊肩,收腰收腿等)而忽略了個人本來的特質。因為無論多厲害的剪裁,起到的對身材的輔助作用都是極為有限的,在這方面的追求稍微盲目那麼一點,就會用力過猛,成了套著大盔甲的瘦子和裹著緊身衣的胖子。服飾還是要符合個人的特徵、性格才能慢慢變成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風格,什麼熱門就馬上跟進什麼容易失去自我:

就說到這,下周見!(也許

推薦閱讀:

國外校園派對該選擇怎樣的裙子?
LV蛇皮袋、Dior紅繩算什麼?真正的中國風,翻翻你爸媽的衣櫥就知道
只差一頂戶外棒球帽!運動屌絲瞬間變身戶外潮人!
為什麼別人穿衣服好看,我穿起來就土土的?
包包|| 2016靚包收集與分析,吃了土再買錯包太傷心!

TAG:时尚 | 搭配 | 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