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真正的慈悲?

我們今天從兩個角度來解讀什麼是真正的慈悲。

一、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並給出答案。

二、用智慧去引導他人。

具備以上兩個條件,才能被稱為真正的慈悲。

就佛陀而言,在世傳法時,會根據信眾不同的根器,教說不同的方法。對於根器一般的人,佛陀會為他們宣講行善、升天之樂;對於根器稍微好些的人,佛陀會為他們宣說持戒、禪定之樂;對於根器更好的人,佛陀會為他們宣講涅槃、解脫之樂

佛陀親身體驗了涅槃解脫的快樂,他清楚的了知輪迴之苦,如果站在他的角度,他會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夠解脫,就如同他教導的慈心觀:

願一切眾生快樂,

願一切眾生安詳,

願一切眾生得已早日解脫!

但他卻並沒有對所有的人宣講涅槃解脫之樂,究其原因在於,有些人並不認為生活皆苦,也不想出離六道輪迴,那對他們宣說究竟涅槃之樂就毫無意義可言,所以佛陀才會對他們宣說行善升天之樂。

這樣的行為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並給出的答案。

在知乎上也一樣,當有人提出問題時,很多人慣性地就會根據自己的主觀經驗來回答,而很多問題無法幫助到題主的原因就在於,並沒有站在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一個沒有失戀過的人,是無法體會到,正沉浸在失戀痛苦中的人的那份失落;

一個沒有自殺過的人,是無法體會到,自殺時的那份絕望和痛苦;

一個沒有抑鬱的人,是無法體會到,在抑鬱狀態中的那份無力和迷茫。

因為沒有體會過,自然無法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也就無法真正的幫到他們。

當然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也並不是別人要求什麼就給予什麼。

就拿教育孩子來講,孩子需求什麼你就給予什麼,最後你只會自食惡果。因為很大的可能性你會教導出,非常自我而不懂感恩的孩子。

我曾經有機會在一位佛學同修中家中暫住,他的妻子接近60歲,帶孩子非常的嫻熟,只要孩子有哭聲,她會立刻來到孩子面前,解決他的需要。但是在清晨孩子醒來時,就會慣性地撒嬌,在那裡哭鬧,用大白話講就是沒有理由的磨人,這時他的妻子就會給出這樣一種反應:大聲的訓斥孩子,聲音很大,但是沒有怒氣。這時就相當於給了孩子一種回饋,如果你的哭鬧,是因為你需要大人的照顧,那我會無條件細緻的呵護,如果你的哭鬧是無理取鬧,那我就會大聲的訓斥你,這樣就給孩子建立起了一種條件反射,孩子會形成一種模式,當我無理取鬧時就會得到大人生氣的回應。而在這個孩子白天的生活中,他自己會玩的非常開心,幾乎不用大人操心。而這位妻子對於孩子的回應就是一個非常智慧的行為。

這位妻子雖然不懂什麼佛學什麼是心理學?她或許不知道什麼叫條件反射,不清楚她和孩子互動的規律,但她卻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這份智慧來源於她對生活的體悟。

例如:在佛陀時代,僧團中有位弟子在禪修時突然想到了幾個問題,於是他就來到佛陀處對佛陀說:世尊,在禪修時我想起來幾個問題,請你為我解答,如果你不為我解答,我就不再相信你的教導,我要離開僧團。請問:世界是常、無常、有邊、無邊,生命與身體是一、是異,死後真我的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

佛陀答到:愚蠢的人啊,你在加入僧團時我是否有答應過為你解答這樣的問題?

愚痴無明的人,不會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多麼愚蠢,這樣的問題,這樣的思考,與解脫所有的痛苦毫無關聯。就算知道世界是否有常,無常就能脫離我們所有的痛苦嗎?答案是否定的,更愚蠢的是:不知道離苦得重要性,反而以此做要挾。

如果喬達摩說:賢友,請不要離開僧團,讓我為你解說:世界是常、無常、有邊、無邊,生命與身體是一、是異,死後真我的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的問題。

那這樣的喬達摩一定會被大家詬病,他也就不能稱之為佛陀了。他清楚的知道,在當下:哪些問題是有益處的,哪些無益處的,哪些是對離苦得樂有益處的,哪些是對離苦得樂無益處的,他清晰的知道這些,也自然會做出與當下在做的事情有關聯的回答。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慈悲是用智慧於當下看待問題,而不是盲目的用一種行為去應對所有的問題

在地鐵中有人乞討,給錢好不好?好,說明我們很善良,願意布施,但要了解這種布施並沒有太多的意義,這個布施只能對你當下的善念起到了強化的作用,是你未來善報的積累。但是在未來你不會因此有任何功德,因為你的這份布施,並沒有真正使他人受益。

行善好不好?非常好!

慈悲好不好?非常好!

但是要懂得放下自我,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更要懂得用智慧來慈悲。


推薦閱讀:

沙門釋子不應該用缽吃飯嗎?
獨生子女能出家嗎?
朝聖路上的鐵與水

TAG:修行 | 佛教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