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lers:你會害怕付出後沒有回報么?
也許你有過類似的經歷:
花了很長的時間準備一個考試,最後,考試的結果沒有達到你的預期。比如我們的高考,很多人有過「失利」經歷,或者許多人的「考研」,也未必能有好的結果。也許在準備的時間,你覺得自己全力以赴,但是結果卻讓你備感傷心。於是你可能會感嘆,不是說天道酬勤,我那麼勤,為什麼還沒有做好?我付出那麼多,為什麼就沒有回報?
你和一些朋友或者同事,參與到一項工作中。你全身心地投入付出,為了工作日夜兼程。你擔當責任,承擔工作,主動突破。然後某個突發的事件,你發現你的合作夥伴,做了一些讓你感到極其意外的事情,比如打破了你們曾經的約定,拒絕兌現曾經的承諾,就某些事情出現了爭執,你受到了排擠或者未預期的待遇,也就是被人坑了……於是你可能會想,為什麼我遇人不淑,為什麼熟悉的朋友會對我下手?
也許你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或者也許在你追求一段親密關係。你在其中盡心投入,悉心呵護,全力照顧,你為對方奔走,為TA付出投入,為了共同的未來和明天,為了一個美好的暢想。然而也許某一天,一些意外的消息把你的美好統統撕裂,於是你們曾經有過的共同的暢想,戛然而止。於是你會心痛,你可能會泣不成聲,你會想,為什麼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
……
還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舉,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總是會有許多不完美。所以我想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可能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不如意。
上面三個例子總結下來的模式大致是這樣:在一個事件中,你投入付出了許多,結果並沒有按照你的預期發展,甚至反而讓你感到受傷,就像你進入了一場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困局。
如果要站在上帝視角看上述的案例,一個糾紛或者事件,雙方必然會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說,你在一個事件中,從你的角度,你覺得對方是傻逼,但是,也許從對方的角度,對方也會覺得你也不是什麼好鳥。
比如你覺得你沒考上研究生是付出沒有回報,但是更真實的版本也許是你仍然有知識盲點,俗話說就是爛;比如你和你的合作夥伴撕逼了,覺得委屈,但是更全局的故事是,對方就是感覺你做的某幾件事情很傻逼而且你沒有意識到,俗話說就是對方認為你是豬隊友;比如你在親密關係里出的問題,換位思考才發現,你的確沒有照顧到對方的需求,而且頻繁犯錯,俗話說就是對方認為你是極品。所以這樣的事情到底孰是孰非,不是本文論述的重點。
我還是想從我們個人的角度寫寫,假使我們付出了,投入了,然後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了,傷心了,流淚了,心碎了,我們何去何從?
在我們心智不夠成熟強大的時候,單個的事件,對我們的所思所想,會有很大的影響。
這條屬性積極的方面就在於,這些事情可以錨定我們的一些行為模式,從而進入一個正循環,越來越好。比如我們可以從很多人的成長軌跡中看到少年立志最後成才的案例,這些可能是來自於一次師長的鼓勵,一次考試的高分,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比如戰爭等等……(此處略去各種牛人的成長事例。)
然而,消極的地方也在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比如在有一些朋友到大學後階段,回憶起高考的失利,仍然無法走出陰影;或者有一些朋友會因為事業的挫折而一蹶不振甚至破罐子破摔;或者在親密關係里受到傷害後,便再也無法敞開自己的世界。
「我再也不努力了,我再也不與他人合作了,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這些口頭禪你可能時常會見到。
我們大概是害怕痛苦,因為我們曾經的付出,並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於是,我們便再也不願意付出,因為我們害怕沒有回報,害怕由此帶來的傷痛。
你會害怕付出後沒有回報么?
你會因為一些內心隱藏的擔憂,從而映射到當下的畏首畏尾么?
也許你知道你應該做些什麼,但是好像就是有什麼東西束縛住你。也許你曾經體驗過那種全力以赴促成一件事情的極致感受,但是卻再也無法重現,只是在回憶的嘆息里。
這樣任由發展下去,我們很可能變成的樣子就是,目光短淺,斤斤計較,不見兔子不撒鷹,不看到直接的眼前的好處不放資源。就像老闆對員工說,你不幹好活我怎麼給你錢?員工說,你不給我錢,我憑什麼給你好好乾?
其實任何的生存邏輯都是自洽的,但是如果我們要成長,也許得看看是不是有更多的可能性。因為如果用倒推的視角,給定一個現狀,必然由一系列邏輯軌跡來支撐,步步演進才有此現狀;而如果要有一個不一樣的現狀,則必然要有不同的邏輯軌跡了。說人話就是,正因為有了你的「傻逼」邏輯,才有了你的「傻逼」自己;如果我們要改變處境,就必須要改變原有邏輯。
所以我們也許會害怕,雖然這有一定道理。但是這些道理,屬於不能讓我們有進步的道理,因此,我認為抱殘守缺,並沒有什麼作用。
我們要做的是,突破這些內心的障礙,面向恐懼進發,收割成長的碩果。
你不是害怕付出么?害怕付出讓你沒行動,沒行動從而沒長進。所以反過來,如果你要有長進,越是害怕付出,就越踩滿油門,拼了勁地付出;越是害怕沒有回報,就越是全力投入,不對結果做任何的預期,不對回報作任何期待。注意我說的是態度精神,所以這裡和「戰術勤奮和戰略懶惰」是有區別的。
我們總是喜歡短平快,喜歡即時反饋,喜歡拔苗助長。然後當我們付出了一些精力,以自己淺薄的視角又看不到回報的時候,又會一臉受害人的表情,到處哭泣求抱抱。上帝怎麼會讓如此矯情之人心想事成呢?那更多不矯情、全情投入的人,他們力求成就之事,優先順序放到哪裡?
其實從內心上,當你並不對回報有任何預期的時候,你的內心總是更容易充盈的,因為你會發現驚喜好像從來沒有從你身邊走開。注意不預期回報是真心的不預期回報,但是投入卻沒有因此打折扣,也沒有在內心打著「我不預期回報但是我在等著更大回報」的小九九。
這裡我想到我的一位口譯老師對他的學生說過的話,因為學口譯的姑娘多,所以是面向姑娘說的。老師說,你們要記得,結婚是你一個人的事情,生孩子也是你一個人的事,和任何人都沒關係。只有在你內心有這樣的想法和預期,並且真正以這般獨立心態開啟生活,你會發現,你的丈夫和家人的任何相助,都會是你莫大的幸福。
我以前有篇文章叫《參與和投入才是最大變數》。其實我想說的,投入的人就是贏家。在成長的路上,付出的結果再差也是要比現在好的。(當然在股市投機的就不在此列了。)
比如你參與了一場考試,沒有拿到預期的結果,但是如果你聰明的話,其實能收穫這個過程里的人生經驗;你與人合作被坑爹,於是你用這一段投入,換來了一份切膚的實戰經驗,和對一個人的深刻認知;一段親密關係中的不如意,你的身心投入換來的是對自己的深刻了解,和對方的終身鑒定……
我常常想,我們的生活應該避免一些問題的出現,才能有我們的平平安安。但是假使一些事情或者問題,如果註定要出現,那來的早一點,會不會比潛伏到後期全面爆發要更好?
如果在你二十多歲的時候,知道了自己的短板,知道了對方的深刻屬性,知道了某位朋友的不同方面,這樣一種知悉,值得你付出多少代價來換得?就像電影《龍門飛甲》里出逃的宮女,一直在裝清純無辜,直到最後給女主角捅了一刀,措手不及。如果要到落井下石才知人心冷暖,那早一點暴露,也未必就是壞事。
所以有句話叫,「凡事發生,必有其價值,必將有利於我」,雖然會有人斥之為雞湯,但是,換個角度,未嘗不是如此?
做任何事情總是會有風險的,概率論已經部分揭示了世界本來的面貌給我們。但是我覺得,至少我們要嘗試願意去相信,付出總是會有回報的。
所以我覺得,儘管內心會有抖動,但是卻不必害怕,做好該做的事情,持續穩定地做好,一直這麼做下去,回報什麼時候來,以什麼樣的形式來,只有來了的時候,你才知道來了。
推薦閱讀:
※不會拒絕會讓自己變得沒有價值嗎?
※我大學室友,因為我生日在寒假她並沒有給我送禮物,也一直沒有補上,她過兩周要過生日了,我該給她買禮物嗎?
※你對一些朋友一直是付出的,他們卻對你的付出沒有絲毫反饋,應該如何對待這些朋友?
※襄陽和武漢哪個城市更適合居住?從長遠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