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殺新人類》:田口式暴力的開端

1.中文譯名:獵殺新人類。

2.日文原名:バロン·ゴング·バトル。

3.作者:田口雅之。

4.刊載雜誌:日本《周刊少年Champion》。

5.出版社:日本秋田書店,台灣長鴻出版社。

6.篇幅:單行本9冊,共78話。

7.題材:科幻、戰鬥、冒險、末世、限制級、青年向。

8.連載時間:1997年11月~1999年6月。

9.主要人物:巴洛·戈古,辛蒂·羅斯,矢島鋼平,亞德魯·戈登,拉米爾·克里敦,馬蒂達·蘭古,伊西里斯·魯法,阿西爾·阿爾托曼,米奇·馬菲,卡米·洛茲巴克,米迦勒·豪澤,格斯塔夫·休天,赫爾瑪·施納貝爾,貝拉·格蘭多,貝爾·格蘭多,齊魯·史派達,瑪莉·梅等。

  1997年開始在《周刊少年Champion》上推出的漫畫《獵殺新人類》,是一部絕對不適合給少年們觀看的作品。它的作者田口雅之,在這之前曾有兩部連載作品,分別是1991年刊登在《月刊Afternoon》上的《知的ボクサー》,以及1994年起發表在《周刊少年Champion》上的《イノセント·インカル》。前者連載了4話後被腰斬,後者則持續了13話就被拿下。他與《機動警察》的作者結城正美,同為著名漫畫家新谷熏的助手。師承松本零士的新谷熏以《戰區88》、《雙子之鷹》、《克婁巴特拉特區》、《砂之薔薇》等作品享譽日本漫畫界,受松本影響,他的作品裡大多不缺乏各種各樣的熱兵器出沒,而這一特點也在他的弟子們那裡得到了承襲。從《獵殺新人類》到《生存遊戲》,田口雅之肆無忌憚地在自己的漫畫里描繪著散彈槍轟擊人體之類的暴力場面,將這種殘酷美學發揮到極致。在他的筆下,人類的肌膚和骨骼如同紙張般易碎,臉部會輕易地被打得只剩下眼球和腦漿,越是精緻的面容就越容易在之後被扭曲得不成人樣,就彷彿比起完好的五官,支離破碎的軀體更加符合田口的審美一樣。這一點,看過《生存遊戲》的讀者想必都心有體會。而在《生存遊戲》之前,田口用一部長達九卷的《獵殺新人類》做出了足夠多的嘗試,從而確立了屬於他自己的暴力風格,這種風格在他之後的作品裡得到了很好的保持,使得其每部漫畫都打上了具有強烈個人色彩的田口式烙印。

  作為這種「田口式」暴力風格的漫畫的開端,《獵殺新人類》有一個頗具衝擊力的開頭:繁華的鬧市區里,一個英俊的青年在四處逃竄。他驚恐的面容向周圍的人們顯示著,追殺著他的那個敵人是多麼恐怖的存在。這種逃亡沒有持續太久,很快地,一名面相兇惡的男人追上了他,並且毫不留情地舉起手中的連發槍,將青年的面孔打得稀爛。行兇的男人卻仍不打算收手,他持續地對著眼前的屍體射擊著,彷彿不把這具肉體徹底消滅誓不罷休,直到某個女警現身阻攔為止。

  怎樣的深仇大恨才會使得男人如此殘酷地對待這個看起來十分柔弱的青年?在之後的故事裡,田口向我們揭示了事情的真相。彷彿人畜無害的青年,其實是以人類作為食物、擁有極強戰力的、如果不徹底將肉體消滅就會永久再生的「新人類」;而面相兇惡的男人,則是為了給自己被虐殺的妻子報仇,四處追擊這些「新人類」的「獵手」。二戰的時候,德軍在埃及發現了一位沉睡中的被稱之為「夏娃」的進化人類,希特勒政府在對之進行了一番秘密實驗後,利用「夏娃」研發出一批強大的生物兵器。他們的成員共有58名,每一個都擁有自己獨特的能力,並且完全視人命如草芥,這就是所謂的「新人類」。新人類們將人類視作螻蟻,肆意殘殺並以之為食,儘管戰爭早已結束,他們仍隱藏著自己的身份潛伏於人類之間,伺機而動。主人公巴洛·戈古的女友瑪莉·梅偶然間發現了其中一位新人類的身份,隨即慘遭分屍,目睹了愛人死在眼前卻無能為力的巴洛·戈古從此踏上了對這58名新人類的復仇之路。

  巴洛·戈古擁有著令很多男人羨慕不已的特質,他高大、強悍、男人味十足,可以說是作者理想中完美硬漢的化身。出於自身喜好,田口雅之最欣賞的好萊塢銀幕形象,是史泰龍、阿諾·施瓦辛格這種作風硬朗的男性,並且他也賦予了自己筆下的男主角這種特徵。為了守護自己所重視的人們而不懈地去戰鬥,是作者給予巴洛·戈古這個男人的使命。即使世界被毀滅到只剩下十幾個人,他也要為了這最後的十幾個人與那毀滅世界的絕望展開壯烈的對決。而為了讓身為人類的主人公能夠戰勝那些強大的新人類,作者將巴洛設定為人類的救世主「聖戰士」的化身。傳說中「聖戰士」是生活在蠻荒時代的強者,他與意圖毀滅人類的造物主「夏娃」進行戰鬥並且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被打敗的「夏娃」在進入沉眠的那一刻宣稱自己即將再次歸來並要將人類的歷史化歸於無,於是在某個世紀末,伴隨著新人類們的誕生與活躍,作為新人類之母的「夏娃」的蘇醒也被提上了日程。新一代的「聖戰士」巴洛·戈古,正是為了這一刻而誕生於世的。

  漫畫前期的故事就是在講述主人公巴洛與數位危害人類生存的「新人類」交戰的過程,每一位新人類都擁有自己的編號和名字,運用他們各自的作戰方式,一次次將主人公逼入絕境,卻又一次次因為主人公過人的智慧和膽略而慘遭翻盤。從新人類NO.4米迦勒·豪澤開始,格斯塔夫·休天、赫爾瑪·施納貝爾以及格蘭多姐妹相繼出場,每一位敵人都不是省油的燈,強大逆天的超能力、可以無限再生的肉體、殘酷乖戾的個性,都令巴洛吃足了苦頭。他們的能力包括從身體發射出破壞一切物質分子的強力電磁波,大範圍釋放腐蝕肉體的劇毒瓦斯,讓自己的身體隨意變形,甚至製造出吞噬一切的小型黑洞等。相比之下,身為人類的巴洛·戈古給人一種以人力對抗惡魔的感覺。事實上,在作者早先的原稿里,透露出巴洛原本是打算設計成新人類中的一員的,原版巴洛的樣子比後來的正式版看起來更像一隻怪物,平時性格和善,生氣時就會展現出恐怖魔神的形態。對於新人類而言他是一個背叛者,為了守護對他充滿信賴的小女孩,而同自己昔日的同胞們展開殊死戰鬥,有著一種與命運作戰的悲壯意味。這樣的設定後來被指摘缺乏代入感,於是作者採納了編輯的意見,重新設計出了一個身為人類的男主角。但是這樣的巴洛如何與那麼多強大的新人類戰鬥?田口的安排是這樣的,在歷經艱辛終於打敗了恐怖的米迦勒·豪澤後,主人公奪取了敵人的手臂,並且將這隻手臂與自己的身體進行了融合,從而擁有了部分再生能力,以及那可以破壞物體分子的大絕招「閃光的判決」。這個即使是在新人類里也稱得上是具有數一數二破壞力的招數,從此就成為了巴洛·戈古同其他敵人作戰的利器。

  作為主人公一方的主要敵人,新人類們在漫畫故事的前半段被塑造成一群完全邪惡的存在。他們的性格偏激而暴戾,會因為一時的惡趣味而隨意虐殺周圍的人類,憑著心情的好惡而在身邊營造出一幅人間地獄的景象,令人恐懼而厭惡。純粹的惡角有利於幫助讀者快速入戲,但同時也很容易令讀者疲憊且反感,直到拉米爾·克里敦、亞德魯·戈登和馬蒂達·蘭古這三個新人類的首腦級人物出場後,對於這群反面角色的塑造才終於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氣質神秘相貌帥氣的新人類首腦拉米爾,個性穩重作風正派的最強戰士戈登,美麗而帶有一點神經質的馬蒂達,讓看慣了之前那些噁心敵人的讀者們眼前一亮。尤其是戈登的出場改變了大家對「新人類=惡」的偏見,這個為戰鬥而生的強者在同巴洛的一系列交戰中對主人公給予了相當多的理解和認同,兩位戰士彼此惺惺相惜,他們之間的戰鬥激烈壯絕又帶有一股強大的男兒氣魄,戈登更在漫畫後期逐漸成為了相當於男二號一樣的存在,賺足了讀者的好感。

  相比之下,作為漫畫里另一位重要反派的拉米爾·克里敦則展現出了不同於戈登的陰柔式魅力。在作者的概念里,拉米爾是作品中以美型著稱的角色(雖然筆者不想評價田口的所謂「美型」),他舉手投足間都帶有著一股貴公子的派頭,出場時神秘而華麗,比起低調亮相的戈登更有一種大BOSS的氣質。身為新人類總帥兼編號NO.1的人物,拉米爾對他所認同的同伴(伊西里斯·魯法、亞德魯·戈登)投入了相當多的情感,他信任並尊重著戈登作為戰士的思考方式,為了擺脫新人類們的悲劇命運「諸神之黃昏」而殫精竭慮,可以說將自己的全部都獻給了「夏娃」的蘇醒計劃。很顯然田口在前期是很有一番好好塑造這個人物的打算的,無論是形象、性格還是能力的設定,都無愧於大BOSS的稱謂。可惜的是隨著故事的發展,拉米爾身上的魅力被逐漸剝去,為了襯托巴洛和戈登的「男人」氣魄,作者安排他成為了犧牲品,讓他在兩位「戰士」展開驚天對決的過程中進行了不光彩的介入,這種介入在筆者看來其實無可厚非,但卻被身為同伴的戈登鄙視得體無完膚。而且很顯然,作者是同意戈登對他的這番「鄙視」的,從此以後戈登徹底洗白,而拉米爾的形象則一落千丈,在接下來的情節里各種崩潰、暴走,逐漸被塑造成有如跳樑小丑一般的角色。在故事的末期,拉米爾成功地復活了「夏娃」,但作者只用了一小格的空間來畫一個看似不可一世實則色厲內荏的他,卻用大篇幅來畫巴洛和戈登,可見在那個時候這位大反派在他心目中已經不過是這樣的程度而已。在筆者看來這是角色塑造的失敗,為了突出某些人物的英雄氣概而刻意打壓其他主要角色,並不是一個好作者應該使用的手法。

  而田口在此時的能力極限,也隨著《獵殺新人類》的劇情進展而逐漸暴露出來。在故事的一開始,田口計劃要塑造出58名新人類。很顯然如果漫畫能夠長期連載,這58名新人類是會悉數登場的。但在巴洛VS戈登這一戰之後,作者的力不從心開始明顯地體現出來。接下來登場的新人類角色再無米迦勒·豪澤等人的凌厲,全都淪為被主人公秒殺的貨,那些看起來很有搞頭的能力在主人公的面前也統統都成了只能看的花架子。造成這一切的原因自然是之前與戈登的戰鬥已經把巴洛搞得太強,兩個人的戰鬥等級已經高到連新人類總帥拉米爾都容易被能量餘波波及掛掉的程度,其他敵人又怎麼可能夠看。不得不承認那場戰鬥確實被田口畫得頗具氣魄,足足兩卷的篇幅都用來畫他們的這場大對決,這裡面注滿了作者的熱情,其間蘊含的熱血噴薄而出。但過早地安排兩個人的戰鬥還是顯得太過急進,這就意味著能夠好好塑造的敵方陣營角色只會有那麼兩三位,其他的五十多人都只能悲劇地淪為炮灰。

  果然,這一戰的結束也基本耗盡了田口的熱情,之後的故事只能用不溫不火來形容。敵方大BOSS拉米爾的崩壞在我看來是一個重大的昏招,由於戈登的離去而崩壞到這種程度,也許作者是想表現出拉米爾對這個昔日同伴的重視,但造成的效果在如今看來卻十分滑稽。這種從早到晚茶飯不思、一個勁地只在不停地念叨著戈登的名字、靠不斷地傷害愛著自己的女人的方式來宣洩怨氣的做法,以現在的眼光看,十足地充滿了腐氣。拉米爾是一個有著長遠抱負的反派,要維持這種抱負,強大的內心必不可少,但他卻並不擁有,因此無論他之前的出場多麼華麗,台詞多麼深刻,也掩蓋不了他的軟弱。內心軟弱的人不配成為主角的對手,拉米爾從此以後已經失去了得到與戈登同等待遇的資格。連NO.1都如此,剩下的新人類便更加沒有看頭,故事的後期完全成為了主人公的獨角戲,怎麼可能還維持得下去。這部漫畫最終被腰斬,簡直就像是作者自己故意把它搞砸的一樣。

  不過,批評了這麼多,《獵殺新人類》的優點也必須要提及。畢竟這是田口雅之第一部獲得了粉絲狂熱支持的作品,其連載長度僅次於後來的《生存遊戲》,能夠在周刊上存活兩年的時間,也必定會有其優勢所在。在筆者看來,這部漫畫有著衝擊感強烈的畫面,簡單直接(或者說簡單粗暴)的單線劇情,在閱讀的時候,充滿了一股刺激腎上腺的爽感。故事簡單粗暴其實也是優點,不必考慮過多的人生哲理和內涵,徹底地宣洩壓力,以完全的娛樂為目的來閱讀作品,是漫畫類讀物最本源的價值所在。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讀者群體因其年齡和社會階層等不同會有著各種各樣的閱讀需求,很多作者會用漫畫來表達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理解,而且能夠表達得十分優秀,但這種初始的純娛樂題材不應該被取代。在越來越多的作品開始講道理揭露現實的時候,一部專門用來催生你的腎上腺素的作品更容易讓你從疲憊的生活中擺脫出來。

  嘛,其實也不是說《獵殺新人類》這部作品就只有簡單粗暴。畢竟沒有一點內涵的漫畫,是很難走得長遠的。新人類這個群體之所以並未徹底淪為主人公釋放個人魅力的犧牲品,不僅僅是因為戈登和拉米爾等角色有著比較活躍的表現,田口賦予他們的具有悲劇色彩的命運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施加在他們身上的詛咒「諸神之黃昏」,使得新人類們即使自己不願意,還是只能選擇成為人類的天敵。強大的超能力,無限再生的身體,擁有這一切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是體內細胞的暴走,不斷地吃人就成為了他們維持現有形體的唯一方法。在長年的生存與戰鬥中,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逐漸接受了這一命運,開始將人類當成獵物;而有些人例如亞德魯·戈登則由於親身經歷了不得不把自己認識的人類吞噬掉這樣的殘酷現實,而對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新人類里也有伊西里斯·魯法這樣的殉道者,為了拯救整個群體的命運而自願不吃人,在身體無限增殖的痛苦中度過著每一天;而他們的總帥拉米爾則一直在尋求打破這種命運的方法。其實在這方面田口並沒有進行更深入的挖掘,只是給出了一個新人類們必須與主人公為敵的理由,但這樣的設定無疑令這些反面人物開始變得有血有肉起來。沒有無緣無故的爭執,事情會發生總有著它的理由,儘管如此作者還是選擇讓主人公與他們繼續戰鬥著。這不是高達,沒有什麼反戰思想,比起用言語進行溝通,暴力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畢竟田口崇尚的是男人之間的搏殺,比起馬丁·路德·金他更喜歡蘭博,在他眼裡,男人們生存的價值就是戰鬥,不管你們有什麼樣的理由,總之來打就是了。到了故事的後期,主人公已經不再把保護他人作為自己戰鬥的唯一理由了,他逐漸變得享受戰鬥,正因如此他才能夠與原本是敵人的戈登這樣合得來。

  也許就是為了能讓巴洛一直這樣拼殺下去,除了亞德魯·戈登和伊西里斯·魯法,作者沒有試圖洗白任何新人類。儘管早已曝出了這些人是因為不得已才成為人類的敵人的,田口還是沒有花更多的筆墨來描繪他們的內心世界,仍然讓他們前赴後繼地到主人公那裡去送死。這就是簡單粗暴的好處吧,不必考慮什麼苦衷,是敵人就要統統幹掉,沒有壓力也沒有內疚感。這也是簡單粗暴的壞處吧,除了打來打去就找不到別的了。《獵殺新人類》讓它的讀者們腎上腺激素大量分泌,從故事的開頭一直爽到故事的結尾,但讀者在合上漫畫後不久就把它忘掉了。作為作者的成名作,這當然不能算是失敗的作品,但也不足以讓田口在同一本雜誌裡面脫穎而出。同樣是新谷熏的弟子,結城正美在1986年就憑藉《究極超人R》獲得了第19屆星雲賞,田口雅之則一直籍籍無名。這固然是才華的差距,但田口選擇走這樣一條小眾的道路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獵殺新人類》從《周刊少年Champion》1997年50號開始連載,於1999年30號結束了它的最後一期,歷經一年半的時間,令它的作者自此擁有了第一批粉絲,首次嘗到了成名的滋味。可惜的是這種滋味持續的時間實在太短,田口尚未真正享受到人氣漫畫家的待遇,便不得不接受作品腰斬的現實。那些想了很久的情節和設定,從此只能夠深埋在心底。在故事的最後五話里,他儘可能地將那些設定填充進去,仍然難以顧全所有。於是我們在臨近結尾的那幾話里,看到的是由於大量的劇情省略而造成的一件件可以說是超展開的事實:「夏娃」的突然復活,世界的突然毀滅,戈登的突然消失,「聖戰士」之來歷的突然揭示,以及故事在緊要關頭的戛然而止。巨多的信息量扎堆出現,看得讀者眼花繚亂,而在漫畫單行本的最後一卷里,也刊登了田口與其助手的一篇對話,大意是那些無法畫出來的情節,例如與馬蒂達·蘭古的戰鬥,例如拉米爾的悲情過去,例如「聖戰士」與「夏娃」的秘密,例如瑪莉·梅的復活。田口彷彿也在藉此宣洩著他的遺憾:「好戲其實還在後面呢,可惜你們都看不到了!」看來,這個人其實是有好好考慮過把這部漫畫畫得長一點的,只是問題在於,作為一部以簡單粗暴作為賣點的作品,如果不能夠一直保持這種風格,就會在故事的半腰出現冷場。《獵殺新人類》的粉絲就是沖著這種風格而來的,當原本狂熱的氣氛冷下來的時候,一部分讀者就會覺得失去了追讀這部作品的意義,於是轉身走開。這類作品就是這樣,它能夠迅速聚集起一大堆讀者,但這樣的讀者卻往往沒有耐性,一旦覺得作品沒什麼意思了,就會更加迅速地散去。巴洛VS戈登一戰過後,《獵殺》持續了較長時間的冷場,既沒有足夠精彩的戰鬥,也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新角色,原本的魅力反派居然還開始莫名其妙的崩壞和內耗,這些都使得讀者漸漸感到不耐。人們等不及田口慢慢去畫後面的那些「好戲」,就紛紛拋棄了它。可憐的田口從此只能把視線瞄準自己的下一部連載作品。

  不過好在,儘管是一次令人惋惜的失敗,田口並沒有沉寂太長時間。連續三部連載都遭遇了腰斬,體現了這位年輕作者在劇情編織方面的短處,但另一方面他的畫工還是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認可。就在《獵殺》完結後的不久,他得到了一部足夠優秀的劇本,那便是小說家高見廣春於1996年開始創作的《大逃殺》。而幾乎與此同時,由著名導演深作欣二執導的《大逃殺》電影版也在緊鑼密鼓地拍攝中,彷彿在另一個層面激勵著這位漫畫家取得成功。這一次,田口雅之將他獨有的暴力風格與原著小說里的殘酷描寫進行了成功的融合,帶給了讀者們一場充斥著血與火的盛宴。這部長達15卷的漫畫由台灣長鴻出版社購買了中文版權,譯名定為《生存遊戲》,曾獲得了極高的人氣,可惜由於故事內容過激,在出版了10卷之後,被台灣當局勒令停止引進。不過這並不妨礙它在自己本國內獲得的好評。現如今,田口已經傾向於使用他人原作來創作漫畫,大約就是因為《獵殺新人類》的失敗和《生存遊戲》的成功吧。只是,經過了二十年的磨合與沉澱,雖然畫技已非當年可比,那些從一開始就存在著的田口式暴力風,仍一直保留在他的作品裡,就如同是一面招牌一樣,彰顯著屬於他的那份印記。多年以後我們再度翻開《獵殺新人類》這部作品時,看到的已不光是作者初出茅廬時的稚嫩,而是會感慨:這許多年過去,田口依然是田口,他固然成熟了,但所熱愛的東西,始終未變。而這種堅持,正是編織夢想的漫畫家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推薦閱讀:

食色,性也(三):烹飪的魅力.
不圓滿也是初戀的一部分——《初戀殭屍》個人完結感言
最近爆紅的漫畫《我們是誰?》背後是一個抑鬱症患者和她的故事 #幾分鐘知道一件事
與漫畫同行的成長曆程

TAG:ACG | 漫画 | 日本漫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