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武夷茶重的「山場味」
雨天的時候適合寫字,但是並不怎麼適合做茶。所幸現在武夷山還沒茶可做——雨天做茶,第一個讓我想到的便是老樅,雨天做老樅,更容易做出樅味,那股山野之氣息,實是令人慾罷不能。
而這次卻不是說老樅,今天說說我們經常提及的「山場味」。
當初初學茶時,在諸多前輩那兒喝茶請教,經常提及的便是一個「山場味」,其實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依然弄不清楚,何為「山場味」,直至後來,才慢慢明了。
茶者,重山場。《茶經》都說了,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
這意思已經很說的很明白了:最好的茶樹種植環境,是在爛石之中,其次是帶砂礫的土壤,最差的就是黃土地了。
這些不同的茶樹種植環境,對製作出來的茶葉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香氣、口感與工藝關聯更大,至於滋味,其實許多的茶友也並不很明了。所以我就單刀直入了,來談談這個與工藝無關的「山場味」。
山場味,顧名思義,山場氣息也。這個小環境種植出來的茶,都帶有這股氣息。這是什麼氣息?若有若無,若隱若現,清新怡人,沁人心脾。
如果說香氣與口感是一個人的血肉,那茶味便是一個人的骨頭,而山場味呢?是這個人的氣質。
武夷茶論山場,不管是岩茶還是紅茶,論的就是氣質。
我們一般通過聞蓋碗的杯蓋,品啜茶湯之中的氣息來辨別與欣賞這山場氣息。
品啜茶湯這點難以言語形容,姑且不細說。而聞這蓋碗的杯蓋,卻是可以簡單做到。
開水注入蓋碗,並不著急著出湯。稍微醞釀之後,將蓋碗的杯蓋拿到鼻尖細聞:剛開始聞到的是湯水的香氣,湯水裡面有沒有雜味,有沒有香氣,是什麼香氣,都可聞的出來。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溫度較高,茶水處在蒸發的過程中,其間也帶著茶湯裡面的物質蒸發,於是我們便能聞到了。
而山場氣息呢?在這之後,杯蓋漸漸冷卻之後,再聞。
如果你聞到的,是一股清甜之氣息,說明這茶山場不錯。而這清甜之氣息,便是山場氣息了。
山場氣息不同,可千變萬化。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清甜之氣息,卻是不會變的。
這時,山場味之妙,便可仔細欣賞了。
如果沒聞到呢?多半也是山場普通甚至山場偏差的茶了。
推薦閱讀:
※岩茶之香
※我怎樣去品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各具有什麼特點?
※為什麼那麼多喜歡喝有焦糊味的岩茶,喝沒有焦糊的岩茶反而覺得這個茶不好?
※岩茶一般存放時間是多久?
※怎樣鑒別岩茶的種類,如何挑選好的岩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