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奇景空絢爛,此時無聲勝有聲

無聲電影死於20世紀30年代,它以卓別林的《摩登時代》作為最後的墓志銘。至此以後,人們對於影片中聲音的想像蕩然無存。作為最受於技術影響的藝術形式,從默片到有聲片,從黑白到彩色,從2D到3D,從膠片到數字,電影變得越來越飽滿華麗,也少了許多質樸和簡約。

我們不能把2011年出品的《藝術家》單純看成一部默片,從影片本身來說,它也不可能被歸為一部默片。一方面,導演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通過這部作品,向茂瑙、吉恩·凱利、卓別林、梅里埃等老一輩默片大師致敬;另一方面,他通過銜接於故事中的橋段,對《雨中曲》、《一個明星的誕生》、《佐羅》等偉大的默片作品脫帽致敬。電影把默片的精髓置於最高地位,但又不會被默片的局限性所束縛,畢竟它的受眾是21世紀的電影觀眾,是我們這一代習慣了氣勢磅礴的音效、繽紛絢麗的畫面和目不暇接的特技而嬌生慣養出來的觀眾。因此,影片中對男主角喬治·瓦倫丁的夢境和醉酒後狀態的展示,跳脫了默片本應的手法,用現代電影的思維和技巧對電影藝術的發展本身形成間離效果,讓觀者有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結尾更是通過音效的加入,讓這部作品自身進化成了有聲電影,對電影技術的發展現象形成了濃縮提煉。

作為一種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片放映發展起來的綜合性藝術,電影本就不是純粹的藝術形式,它自誕生伊始便兼具藝術性、商品性(娛樂性)和工具性等特點。然而我們如今看早期的電影,會認為其藝術性往往比現代影片要高。其原因既是當時的電影還處於摸索發展階段,有百花齊放的現象,也是因為受制於技術發展,電影人無法隨心所欲的表達高難度畫面,因此便克制自己的表達,這種現象對創作其實頗有益處。在那個想像力迸發的年代,創作者絞盡腦汁編寫著引人入勝,合乎邏輯的劇本,但靠畫面是很難吸引人們的目光,讓畫面一幅幅交織成聰明的故事則是收穫票房的制勝法寶。這時的電影,是更依靠節奏的合理性,演員精湛的表演和點睛般的留白作為成功手段。他們的態度是值得敬畏的。

新時代的電影則在爆炸和奇觀中成長,它們不屑於通過適當的留白給予觀眾想像,每一幀畫面都拍得飽滿。我們能看到日常生活中所無法見到的景象,驚喜卻隨之減少。我們能看到各種瘋狂有趣的動作,但簡單樸素的快感則更難獲得。有幸依託技術的發展,電影藝術被裝扮成了濃妝艷抹的美人,再也找不到純真的質感,它們艷俗、嫵媚、搔首弄姿,卸了妝後大多是醜陋不堪之物。當下充斥在銀幕上的電影,絕大多數都更趨近於商品性和工具性,很難再看到真正表現電影藝術本身所賦予敘事的魅力的作品。因此,《藝術家》的出現,拋開影片本身的質量來說,其對電影產業的意義就不容小覷。好在第84屆奧斯卡對其的肯定,讓世界範圍內的影人和觀眾沒有忽視這樣的作品。

每一次電影技術革命,對老一輩的影人,尤其是有所成就的影視從業者都是巨大的衝擊。《藝術家》所表現的正是這樣的故事。男主人公喬治·瓦倫丁是默片時代受人尊敬的巨星,一次意外的邂逅,讓普通百姓佩比·米勒逐漸融入好萊塢,成為一名女演員。驕傲的瓦倫丁因為佩比的美貌和其淳樸的氣質而著迷,在佩比的演藝生涯上給了不少提點。然而故事的背景是有聲電影誕生的20世紀20年代,技術的革命讓堅守默片陣地的瓦倫丁的演藝生涯徹底失敗,佩比則成了好萊塢的新寵。瓦倫丁是當時多數電影人的縮影,它們驕傲又固執、迷茫而惆悵,不肯接受新的電影形式而走向沒落。導演通過影片,詮釋了自己對藝術家三個字的理解。既自負又好心的瓦倫丁是藝術家,一時被名利沖昏頭腦而變得狂妄,但本質又是心地善良的佩比也是藝術家。甚至那隻勇敢、聰慧又極度忠誠的狗都有著藝術家該有的特質。結局也表達出了電影對於每個人不可或缺的意義。

影片無意深入探討無聲電影和有聲電影,或者更多的關於電影技術的優劣高下,但它所選擇的表現形式則讓人們認識到有時令事物返璞歸真的重要性。拍電影變得越來越容易,但一些在電影誕生初期所恪守的準則不應失去。有時人們會迷失在光影夢幻中,於是那些屬於經典嚴肅影片的創作底線就更顯得彌足珍貴。在羅傑·伊伯特1989年寫的《我為什麼愛黑白片》中,大力痛斥了以泰德·特納為首的好萊塢人給黑白電影上色的做法,「恕我直言,但凡能接受給黑白片上色這主意的人,品味都很糟糕。」自然,正如羅傑所說,黑白片有其獨有的原始衝擊力,無聲電影也有其獨特的想像的魅力和表演的魅力,對這些東西的不敬和篡改,就是在藝術上犯罪。我作為一個影迷,也會固執的認為電影不應依靠技術過分誇張其娛樂性,有的作品做到太過完滿,往往不如帶著些空白更有美感。現今時代,不要說觀眾,即使創作者本身,也對電影藝術少了太多的敬畏和嚴肅對待的心態,其所拍出的作品諂媚而又荒唐,缺乏意象和表達,是對電影藝術莫大的恥辱。

在電影世界中,黑白電影,乃至無聲電影的存在本就是一種合理的、美麗的藝術選擇,它創造出的情感和效果是其他任何形式都沒法做到的。看罷《藝術家》,我自然就會想到昆汀·塔倫蒂諾和克里斯托弗·諾蘭這樣有操守的電影人,他們堅持著IMAX膠片的拍攝,堅持拒絕使用效果不甚理想的3D放映。因為這些技術從來都是把雙刃劍,從業者所要做的不是追求最新最炫的技術設備,而是如何合理選擇製作方式,讓自己的作品呈現出最好的狀態。這是對這門藝術的負責,更是對觀眾的負責。

聲明:

本文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演繹、建立鏡像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任何違反本聲明的行為均屬於非法行為。

非盈利用途須在保持文章圖片完整性、完整標註作者信息(與作者本人聯繫以取得詳細信息)和文章來源的前提下,徵得作者同意後方可轉載。盈利性用途,須提前聯繫作者,在完整標註作者信息的前提下,徵得作者同意並支付相應稿費後方可轉載。

————————————————————————————————————

公眾號:論戲書影(PictureWriter)

影視、音樂、遊戲、文學等讀解分析和個人原創作品

推薦閱讀:

少女的祭壇——《後院》與「性別政治」
影單 9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雞血電影 | 女神進化論
《夜色人生》
有哪些以金融、經濟危機為背景的小說或電影?

TAG:黑白电影 | 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