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斷舍離。

Ⅰ、

為道日損。

似乎是從我的高中時代起,我就開始有了一種深深的疲乏與倦怠之感,很多年以來這種疲乏感一直潛移默化的控制著我。

同時,我的頭腦與心智不由自主的一刻也不停地思考著許許多多的問題,令我無法平靜下來去真正的體會和感受生活;

面對生活中的選擇時我總會渾渾噩噩的選擇了許多錯誤或者並不必要的東西,在事後總令我後悔不已;

建立了許多對於我而言只是浪費時間的人際關係,而我卻一直礙於面子維持著,沒有主動選擇結束的勇氣;

直到上大學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種倦怠感大多是來自於我的拖延,很多當下的問題與事情沒有解決,我都是想著交給明天或者以後再說。

然而那些問題就一直擺在那裡,我幾乎從來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去解決他們。

於是問題越積越多,積的越多、我就越累,越累就越不願意、也無力去解決,於是問題就變得更多,我因此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我也曾嘗試著去尋找解決這種倦怠感,從被束縛、被生活與他人操控和捆綁的感覺中跳脫出來的方法,我渴望能夠心無掛礙的活在當下,能別無他物的專註於這一刻我所想感受和體會的生活。

但我卻總是像個根本不受我自己控制的機器一樣,我的過去、我身體的條件反射與本能、我的思維慣性一刻也不停的在自行運轉或是就外界環境的各種刺激做出反應,有時候我甚至會感覺「自我」是個很荒謬的概念,我真的存在嗎?我真的有獨立自由的意志嗎?

為什麼我所感受到的我自己,只不過是各種機械式反應的集合呢?

倘若「我」真的擁有自由思考的能力,為什麼我總是無法控制自己,會去做許多明明我不想做的事呢?

一直以來我並沒有找到能令我跳脫出這些惡性循環的方法。

其實我的內心深處也能夠意識到,我需要的其實是停下來,停下來眼前充斥著混亂、捆綁、壓力、疲倦的生活,轉過身來靜下心去徹底的將我過去的那些遺留的問題解決或者徹底拋棄,我應當回歸到自我的中心,不要再做只會追逐外界和物質的奴隸。

但在以往囿於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導致我從未能有機會靜下心來內省與反思過去。這次患病卻也是一次契機,在家裡整天躺在床上無所事事的我,在一天下午坐在封閉門後的沙發上曬著太陽時,忽然理解了「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的含義。

此後又機緣巧合讀到了《斷舍離》一書,在此書中所介紹的通過收拾房間達到修鍊心靈的方法令我獲得不少啟發,故而將近幾日的思考記錄於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Ⅱ、

什麼是精神斷舍離?

依照《斷舍離》書中收拾房間的一些原理來修鍊自身,清減與捨棄自身的各種冗雜混亂地慾望、思想、人際關係、物品等,從而清醒的發現和了解真正的自己;

不再像以前一樣渾渾噩噩的糊弄自己的生活保持高標準與精緻,從而得到心理高自我認同感的正向反饋;

學會有意識的拒絕與篩選,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不再來者不拒;

保持高度的自我覺知,以達到「離」的清醒的生活狀態。

Ⅲ、

less is more。

就人類的選擇能力而言,在某種程度上過多的選擇幾乎等於沒有選擇。我們擁有的越多,越容易造成混亂,越難以下定決心選擇,於是時間就在長久的猶豫不決中被浪費,或是因為選擇太多而無法確定究竟哪一個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了之後又陷入了後悔。

人類本性的貪婪,與進化過程中塑造出的對「物資匱乏會造成死亡」的本能恐懼,導致我們會下意識的想要擁有的更多。

擁有的越多,就代表面對生存的挑戰有了更多的應對手段和保護屏障,就能夠給予我們一種安全感。這是人類的慾望永無止境無法被填補的根本原因,因為在人類的基本生存有了保障之後,任何由物質帶來的安全感都只是一種虛假的「幻象」,我們的安全感是永遠無法能夠由來自外界的物質或他人填補的。

所以我們有必要意識到,我們潛意識裡希望擁有的越多越好「並不一定」總是好的,過多的選擇反而會迷惑我們,令我們無法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比如我今晚可以強姦的人有:郭東林,李大貓,野生范冰冰,郭德綱,老王。

我自己真正想強姦的是老王或者李大貓,但卻因為別人都喜歡野生范冰冰的貌美膚白,郭東林的器大活好,而令我可能會因為「社會大眾的評判標準」而去選擇野生范冰冰或者郭東林,那麼在做出這個選擇後我就可能會後悔,因為我會發現「野生范冰冰和郭東林並不是我想要的」。

由此便引出我們所有討論的第一個矛盾——「個人喜好」與「大眾評判標準」之間的矛盾。

無論是多麼開放的國家,大部分人類所受的教育都是潛移默化的令我們要以群體和他人為中心,我們提倡與群體保持一致,反對個性與自由。

即便只是在幼兒園這樣的地方,小孩子們就開始有意識的排斥與孤立一些「怪胎」或是「特立獨行的傢伙」;所有人都覺得羅玉鳳很醜那麼你感覺羅玉鳳還挺好看的就是錯的;你喜歡練武術但別人都會認為一個女孩子竟然喜歡武術是很難以理解的等等。

我們個人的喜好標準並不總是與大眾的評判標準相一致,甚至大多數時候都會發生衝突。但是由於教育、心理、集體無意識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的影響,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他們一方面在內心深處有著自己獨特的對外物的衡量與評判標準,另一方面為了迎合別人或者融入群體他們又會無意識的受到大眾評判標準的影響,這兩種取捨與衡量的體系往往會雜揉在一起,久而久之,我們就很難再分清,哪些是我們自己真正想要的了。

並且我們受到廣告、傳媒、電視電影等的洗腦與影響,令我們在為了許多我們「誤以為」自己會喜歡或需要的東西而努力,比如結婚需要買鑽戒,為了傳宗接代所以要生小孩,冬蟲夏草很養生等等。

但實際上這些東西對於我們而言並不一定是喜歡的或者必需的,社會大眾都在一窩蜂的哄搶某樣東西於是它的價值就被無形的抬高和被神化,就像現在萬人追捧的房地產,終究不過是一場泡沫。當謊言和泡沫被戳破,只會造成更大的災難。

Ⅳ、

第二個矛盾的地方在於——我們的「自髮式系統」與「分析式系統」之間的矛盾。

「自髮式系統」是指我們在進化的過程中所形成的那些本能的、不經過思考的、機械式的反應系統。比如看到美女就會想摁倒她,膝蓋被敲了腿就會彈起來,被李大貓咬了屁股就會大叫等等。

「分析式系統」是指我們後天形成的大腦的分析、衡量、決策的反應系統。

比如看到美女你沒有上去摁倒她因為你發現她身高一米九的男盆友在旁邊;膝跳反應後你選擇轉身就跑因為你發現自己踢到了醫生的胯下;被李大貓咬了之後你叫的更誇張因為你希望得到女盆友對你的關注和關心等等。

由於自髮式系統與分析式系統各自遵循的是兩套雖然不同、但在某些地方會有重合的的反應邏輯,並且分析式系統十分的複雜且會隨著個體的認知水平而不斷變化,故而這兩者之間的矛盾也很難被分清和覺察。

比如對廣大男同胞們而言,今晚到底要不要擼一發永遠是個一言難盡的問題。

人類心智上的痛苦大多是來自於做選擇時的矛盾與衝突。對於如何解決這種痛苦,精神斷舍離所採取的角度是:矛盾的產生是來源於有衝突的雙方,如果我們完全捨棄掉其中的某一方,那麼問題就不復存在了。

就好比孔融和他弟弟爭一個大梨,我們說服孔融為了道德禮義而把梨讓給他弟弟,但在事後孔融心裡很不爽。那麼我們不如一刀把孔融的弟弟砍死,這個梨該給誰吃的問題不就不存在了么。

所以依照這個原則,精神斷舍離的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舍。

Ⅴ、

「舍」什麼?

捨棄你不在意的評判標準,捨棄你許多毫無意義的念頭與想法,捨棄你不喜歡也用不到的物品與擺設,捨棄對你而言毫無意義的人際關係,捨棄浪費時間的網路社區與遊戲。

總而言之,捨棄你生活中方方面面對你而言你並不喜歡或毫無意義的東西。

就從現在開始,你好好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你其實並不需要但一直在虛耗你的時間的東西呢?

買了以後從沒用過的健身器材?僅止於過年時見面寒暄吹牛的老同學?為了面子或裝逼而撒的謊?

其實你自己很清楚,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是你早就想丟棄並且也應該丟棄的。

當你為了面子上過得去而聽一個無聊的朋友訴說著你根本不感興趣的她的遭遇,當你進入購物商場買了許多「可能」會用得到的東西,當你為了遙遠的甚至根本不會存在的問題而擔憂等等時,你能夠感受到你內心深處隱隱約約的一種渴望——對於回歸到自己內心的中心的渴望,對於脫離這充滿了自欺、欺人的環境的渴望,對於心無掛礙的做自己的渴望。

每當你在強迫自己做著不喜歡做的事,說著違心的話,對並不欣賞的人露出微笑時,你就是在給自己增加著無形的壓力。

你的思維,你的內心,你的自我認知中都已經被這些各個方面的壓力、衝突、與矛盾給堵塞了。

也許是因為過去你從未意識到這些令你疲乏的東西其實是可以被清理的,或者因為溫水煮青蛙般的逐漸適應令你覺得自己每天都裝滿了心事與煩憂的狀態是正常的。

但現在請你務必理解到這一點:你的生活和思維中有許多無意義、無必要的東西,這些東西將你的思維堵塞,令你的生活變得疲乏無比,因為你做了許多無意義的事,思考著許多無意義的問題。

將這些無意義、無必要的東西捨棄,會令你整個人都輕鬆了起來,而且你還能夠將精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面,這對你整個人生的改觀都大有裨益。

Ⅵ、

如何舍?

一個原則,兩個方面,三個層次。

原則:以自我為中心。

當我們在考慮哪些要舍哪些要留時,唯一的評判標準就是:「我」是否喜歡、「我」是否需要。

我們不用去在乎社會評判標準對於美醜好壞的定義,也不要受自髮式系統本能性的一些衝動的迷惑,我們只關心我們自己。

別人都喜歡玫瑰有怎麼樣?我就是要種個仙人掌啊;看到這個美女我想上她又如何?仔細想想一個沒有智慧的女人於我而言和草木無異啊;花好多錢買了一架跑步機卻從沒用過,那就把它扔了嘍,你不會去用的東西對於你而言就等同於不存在,不管這個東西多麼貴,多麼好,只要對你而言沒有用,那就是無意義的。

我知道有很多人都會說:「可是我好像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再決定要捨棄什麼的時候我很難做出決定。」

不用擔心,「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難以做出取捨」這才是我真正想要為你解決的問題。如果你真的很清楚的能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的話,你早就將那些你討厭的一切都拒之門外,而不會像現在這樣渾渾噩噩的全盤接受了。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把你生活中的一切拿出來,你去面對它,詢問自己是否喜歡這個東西,喜歡的保留下來,不喜歡的就丟掉。

沒錯,就是這麼粗暴的方法,並且你這樣去做的時候,這本身就是在令你向著了解自己發現自己的前進。

並不是說已經有了一個固化的、有著自己確定的喜好的你的存在,而是說很可能過去的你是模糊不清的,你通過這種自問的手段會重新審視自己,令你變得清晰、立體、有稜角、獨特起來。

兩個方面:一個是行動,一個是意識。

行動上,你的確是需要做切實的一些改變。

我的意思是,你真的會去丟棄你不需要的物品,終結毫無意義的友情。你會把你的房間收拾一遍,把舊書、破杯子、不穿的衣服丟進垃圾桶,清理你的微信,qq這些社交軟體,刪除不必要的聯繫人。明白我的意思嗎?我是說你會開始付出這些行動。

我通篇文章所有的落腳點都在這個行動上了,我打這麼多字不是為了讓你體驗到閱讀時的愉悅感,不是令你僅僅止步於幻想達到了我所描述的那些狀態,我從各種層面上反反覆復的闡述這個問題唯一的目的就是令你——行動。

放下手機看看你房間里有什麼早就不需要的東西把它丟進垃圾桶里,看完這篇文章後刪除幾個毫無意義的聯繫人,這就是我的目的,從現在起你就要開始清減你的生活了。

意識上,你需要把斷舍離這三個字深深地記在腦海之中。

Now你應該已經理解了精神斷舍離的含義,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斷舍離的思維方式與邏輯「內化」,你主動的開始按照斷舍離的方式去生活。

關於意識上的修行並不需多說,當你理解、或在閱讀這篇文章時能夠感受到我所描繪的那層境界是怎樣的時,就代表你已經領會到我所要傳遞給你的全部了,接下來的一切都在於你自己。

三個層次:物,人,我。

外物:即你的一切物質生活,你的衣服,廚房,食物,充氣娃娃,電腦,水杯等等等等,將你生活中的一切物質但凡是你不需要的全部扔掉,但凡是你不滿意的全部替換掉。

由捨棄現實可控的物質開始斷舍離是最基本的開端,因為由物質開始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並且在「舍物」的過程中也能夠令你對斷舍離的精神有更為深刻的體悟與了解,方便你走向下一個更為複雜的階段。

他人:不僅是捨棄你不需要的人際關係,還要捨棄你不喜歡的人際交往的方式、態度、習慣等等。你沒必要將任何人際關係看得太過重要,所以你才不需要去討好、刻意維持和諧感、為別人犧牲自己。

你才是中心,你有權利去選擇那些令你輕鬆愉快的人際關係,一段關係如果令你有壓力或是覺得可有可無,那就不要浪費時間隨時終結掉就是了。

自我:其實隨著外界的人和物的捨棄,我們的內在也會逐漸的變化,在這個時候我們已經能夠逐漸的意識到自我的部分中哪些是矛盾的,哪些是要被捨去的。

你會逐漸感受到自己的內在和外在都變得越來越輕鬆,甚至隨著每一口呼吸你都能覺察到自己身上的那些負擔和壓力又輕上了一分。

隨著我們自我意識和思維的那些原本不必要的堵塞的部分逐漸被清除,我們對自我的認知也會越來越清晰。

沒有了那麼多的矛盾,時間就不會再毫無必要的衝突中被浪費,同時精力也能夠專註在「把一件事情做好」上,我們的執行力也會得以增強許多。

Ⅶ、

人對自我的認知與定位其實會與外在的環境相互作用。

一個人的自尊水平提高了後,相應的他也會對外界的一切提高要求。

睡我上鋪的虎子高中時就是個懶懶散散、對一切都渾渾噩噩的傢伙,那時候大家都以為他會是個廢人。

後來他事業有成了,有一次他去濟南找我玩的時候,我請他吃早點。就從一個很小的細節中我就可以判斷出,他的確是改變並成長了很多。

他點湯時很認真的對老闆說:「一份糝湯,要香菜,不要香油。雞蛋不要打的太碎,太碎的話我會退掉。」我絕對不敢相信以前的他能夠對喝一碗粥的要求都這麼多。

後來我發現很多生活中的強者他們都會對自己的生活有著很認真的要求,他們會從各個層面都認真的對待自己,他們會為自己的感受負責,他們不會輕易委屈和將就,他們會建立並執行自己的獨特標準。

我們很難有直觀的、可操作的方法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自己的自尊水平,但我們卻能夠做到開始對自己的生活「有要求」,我們從現在開始令自己的生活變得精緻與優雅起來,我們開始為自己負責,我們只選擇那些與自己「相配」的物品,不再隨隨便便的糊弄自己。

那麼在你開始有意識的注意自己的生活品質時,你的自我認知就會逐漸發生改變和提高:我是一個值得美好的生活的人,我會變得更好,我是一個有品位的人,我和那些對生活毫不負責的人是不一樣的。

在以往當你擁有的很多時你的精力是很分散的,你內心負載的太多,你關注的太多,你的精力和能力根本不足以掌控這麼多紛繁複雜的東西,所以你很難專註的去做事。

而突破與成長又都是來自於專註的力量,這就可能導致你大部分的人生都是在渾渾噩噩的「中庸的」消磨時間中度過。

你必須意識到,你人生的意義來自於你「做好」了哪些事情,而不是你做了「多少」的事情,所以不要再執著於「擁有的更多」,而是要專註於「做到卓越」。

你捨棄了大部分無意義的東西之後,所留下來的就都是你所「珍愛」之物,你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這為數不多的人、事、物上,你將它們處理好自然都是綽綽有餘。

在這個時候你的生活幾乎就可以用「精緻」來形容了,你能持續不斷的獲得正向的反饋。無論是你的內在還是外在都會有一種力量促使著你「往上走」,你會更加趨向於「打磨」自己的更加精細、完美的生活。

Ⅸ、

捨棄各個層面的垃圾的同時,也要保持「斷」——即篩選與拒絕。

據我所觀察,大多數人對於外界給予的一切刺激基本都是下意識的會接收、來者不拒。

現在你應該給自己建立一個篩選機制,只有那些符合你的標準的人、事、物才能走進你的生活,對於無意義、你不喜歡的一切要有敢於直接拒絕的果斷。

拒絕的果斷來自於內心的安定與自身對外物的清晰標準,你始終要記得你應當為你的生活完全的負責,所以你沒有必要為了面子、為了迎合別人的審美、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而委屈自己,你應當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然後再去考慮其他。

所以不要因為再因為寂寞而接受一個你不喜歡的人、不要因為抹不開面子而接受你不想要的人情、不要因為貪便宜而購買你不需要的打折產品、不要因為口腹之慾而暴飲暴食。

我不是在要求你「克制」自己,不是說你要壓抑自己的慾望,要強忍自己的衝動等等,不是的,我是要你看清楚。

僅僅用肉眼去看是沒用的,我要你睜開你的「理智」,我要你客觀的去分析,滿足一時的寂寞與今後恆長的面對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內心的糾結與厭惡、滿足一時食慾的快感與今後飆升的體重和高血脂血壓的身體等等、在這之中的利弊你如何去權衡。

對於事物透徹的分析與衡量的能力才是本質,「斷舍離」只是外在的表相,它只是令你達成這一步的一個手段、一個輔助的方法。

「斷舍離」本身並不是目的,甚至可以說我要你捨棄也好拒絕也好這些都是無意義的,你其實並不需要刻意的捨棄或拒絕。

但是,就好比你門外有條龍在強姦郭德綱,你在屋裡睡覺看不到。於是我過去一拳搗在你的肚子上「來打我呀二貨!」然後我跑了出去,你很生氣為了追我就跑到了門外面,然後你看到了一條龍正在強姦郭德綱這個奇蹟。

我搗你這一拳對於「讓你看到龍在強姦郭德綱」這件事而言是沒有必要的,但我一是要令你從睡夢中醒來,二是我直接告訴你你門外有條龍在強姦郭德綱你不會相信,所以我才搗了你一拳。

現在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我搗你這一拳(我教給你斷舍離的方法)這本身並不重要。我通篇的文字不厭其煩的向你描述了這麼多,都只是為了令你「明白」,令你「看到」那些你過去從沒意識到的東西罷了。用心靈雞湯什麼的來激勵你沒有絲毫的用處。你手裡現在拿著一塊磚頭,我告訴你:看,往前走三步的地方有個鑽石。

你看到了鑽石就在前面,還需要別人硬逼著你向前走嗎?你還會緊緊地抓著你的磚頭不放嗎?

Ⅹ、

現在我們跳出來看,我們「舍」的是過去的負累、「斷」的是未來的麻煩,於是我們的「當下」就會變得越來越輕鬆。

當然我非常清楚無論是斷還是舍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你雖然不喜歡但是交往了十幾年的老朋友、不想去參加的聚餐但是老闆下了命令、花幾萬塊買的物品雖然用不到但又心疼花出去的錢而不舍的扔、雖然知道接受某人某物會在未來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但一時的慾望難以阻抗等等。

我們不需要就這些問題有多麼困難去討論,你只需要意識到:斷舍離修行的過程就是你一個一個的去克服這些困難的過程。你捨棄的越多,你成長的也就越多;你拒絕的誘惑越大,你的自尊水平提升的就越高。這些都只是客觀現實的一種,你由此產生的感嘆、畏懼、糾結、焦慮等等情緒都是毫無必要的。

Just、do it 。

我們被環境和群體所容納與包含,淪為「社會」的一個細胞,一個部分。

「舍」與「斷」能令我們保持自身的獨立與自主性,我們從習以為常的平庸生活中抽「離」,我們能清醒的認知自身與外界,我們按照自己的意願在力所能力的範圍內最大限度的去掌控和享受自己的生活,這就是我所教給你的精神斷舍離所能為你開啟的全部智慧。

以上。


推薦閱讀: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在於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
記住!提升自己,比什麼都重要!(深度好文)
世界上最難走的路,就是我們的腦迴路
你不知道這十點,所以寫不出好文章

TAG:心理学 | 自我提升 | 灵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