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性別男』· 前言
【是英國,還是倫敦】
我曾經聽到過兩個互相矛盾卻又有些微妙統一的說法:一個是『英國是英國,倫敦是倫敦』,另一個是『倫敦就是英國,英國就是倫敦』。這聽起來有些拗口,但不悖常理。
在倫敦生活一段時間並往返周轉過英國各城市之後,我慢慢認同了前者。的確,無論是在中部利物浦、曼徹斯特或更北方的紐卡斯爾,都能相對更容易地捕捉到典型英式氣質——倫敦,似乎更適合被稱為世界的倫敦。
猶記得第一次造訪泰晤士河南岸女王道時兩次被外國人問路的『奇遇』。那時我到倫敦也就短短一周,加上黑頭髮黃皮膚的東方臉,怎麼看應該都不像是本地人。起初還覺得有些詫異,而後來很容易就想明白了:這是日不落帝國龐大的殖民史,帶來包容性極強的多元文化。
倫敦擁有諸如東邊的孟加拉區,北部的土耳其區,蘇活東南亞及華人區的不同風情,在這裡,皮膚顏色和口音實在是不適合用作判斷依據。而世界各地人口帶來的一系列經濟、文化產業發展,讓這座城市的魅力在秉持傳統和吸收舶來的過程中混合發酵,愈發獨特。要知道,這座城市人口接近九百萬,佔了全英國人口總數的13%,很容易就形成一種『壓倒性』的優勢。
倫敦塔
第二個說法其實是同一事實的不同表達。王室是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人格化,白金漢宮、肯辛頓宮以及郊區的溫莎城堡,把王室的活動焦點聚集在倫敦,在曠日持久的宣傳中逐漸強化了二者的關聯。
同樣,倫敦藉助『壓倒性』優勢形成了文化產業的強大輸出,這體現在餐飲、體育、娛樂、影視等不同方面,磚塊街書店櫥窗里貼的『Keep Calm and Carry On』海報在這多元文化環境中,變出無數個新花樣。如果吃多了國內『英式酒吧』改良的炸魚薯條,還真有些想念斯皮塔佛德市場斜對面號稱全倫敦最棒的那一家 Poppie 魚薯店。這些其實都算作英國文化,但倫敦在不遺餘力的推廣中,漸漸成為英國文化的代表。
對於那些不愛看英式足球的美國人,把倫敦當做國家更不是什麼稀罕事。如果你去過環球影城或是迪士尼這樣的主題公園,你會發現場地裡布置的英國場景,除了電話亭、雙層巴士外,一定有座掛著經典紅圈藍杠標誌的虛構地鐵站。這或多或少的反映出他們對英國的印象,由此推演出倫敦和英國的等式。好在英式足球在美國也開始逐漸成了氣候,再過一段時間,也許就變成『倫敦是倫敦』了。
其實無論你更青睞哪種說法,那都不重要。倫敦仍然驕傲地按他自己的節奏在行進。他不斷吐故納新,又傳承歷史,修鍊出與時俱進的國際化思維和一張沉穩的英式臉孔。而我很樂意為有緣看到這本書的你,引薦這位迷人的紳士。
【無關政治,無關經濟】
太多人懷抱著對大都市的嚮往,諸如北京、上海、香港,再有紐約、巴黎、倫敦。大都市往往意味著更廣闊的視野,更聚集的人群,更多成功的機會,更有質量的生活。那些都市奮鬥成功傳奇永遠有歌頌者,而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也不缺乏眼淚交響——萬幸我只是個過客,從未打算在倫敦過一生。不愁生存之計,不求成功與否,這讓我有機會按自己的意願去觀察他。
而相比於『君主立憲』、『金融中心』這樣的核心城市標籤,他不同主線文化又各為精彩。
他是體育迷的天堂。足球必須是第一運動:每個比賽日你可能在好幾個終端同時追幾場英超比賽,聽詹俊語調激昂而又信手拈來的解說,夢想著有朝一日能親臨主場見證青春——這麼推算,倫敦已經擁擠著數十億青春。它擁有英國四級職業足球聯賽中的十四支隊伍。阿森納,切爾西,西漢姆、富勒姆、女王公園巡遊者等,幾乎全是百年老牌。每支球隊都有它獨特的球迷群體和文化,太值得去體驗探索。如果你崇拜德約科維奇、穆雷或小威廉姆斯、莎拉波娃,你還有機會在溫布爾登為他們吶喊助威。現場觀看斯諾克、拳擊、飛鏢甚至NBA英國賽等各種機會更是數不勝數,帶來煩惱的只會是票價,而不是翻來覆去按遙控器卻只有家常肥皂劇的空虛。
他每時每刻都可能激發音樂表演的靈感。或許你不了解艾比路上的那條斑馬線對於搖滾青年的意義,沒關係,你還能看到有無數個創作者的私人表達。蘇打綠在肖迪奇老街錄出的搖滾專輯《夏 · 狂熱》,透著英倫式古典和躁動,聞名世界的東倫敦復古風,也在他們的音樂和造型里全面出現。我猜你一定也聽過周杰倫《夜的第七章》,小提琴,打字機,藏著貝克街221B 里的終極秘密。前輩們也不是沒有這樣的情操,1963年鮑勃·迪倫發表的那首《Girl from the North Country》,正是前一年去倫敦採風而來的靈感。倫敦西區是著名的劇院區,數十家劇院里每日排演諸如《歌劇魅影》、《媽媽咪呀》、《悲慘世界》此類的名劇,每年吸引著近一千五百萬人來訪。如果你熱愛音樂表演,倫敦一定有你的精神寄託。
步行過塔橋
他每個角落都有富饒的視覺創作土壤。你不可能不知道諾丁山和007。那間提供浪漫邂逅的書店,早已排上每個文藝青年倫敦旅行的目的清單。2012年《007:大破天幕殺機》熱映之後,甚至掀起了一股探秘倫敦地下世界的熱潮。更不用說大英博物館的驚魂夜,國王十字車站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薩維爾街的王牌特工裁縫店,以及無處不在塔橋、千禧橋、大本鐘。某條街道或某座教堂,都有可能在某個獨立導演的影片鏡頭裡,成為主角。或許你更鐘愛抖森、卷福,或者是凱拉奈特莉、奧蘭多布魯姆這樣的演員,他們總會帶著與倫敦千絲萬縷的聯繫,出現在你手邊的各種媒介上。
包括且不限於上面的這些精彩,與政治和經濟統統無關。
在遊歷數十個城市之後,倫敦的獨一無二在我看來愈顯清晰。這種獨特,源自於公元前羅馬人入侵後的無盡的戰爭洗禮,而又在十多個世紀的君主統治下積累出自信。這種自信滲入到倫敦的方方面面,政治、經濟、歷史、文化,不一而足。他不需要與其它某座城市來一部一較高下的《雙城記》,因為他是不可複製的一座城。
或許你偶爾在早晨步行穿過利物浦大街和銀行區,也可能有機會在多克蘭區的義大利餐廳和朋友一起吃飯,面對那裡的快節奏時,你或許會覺得這城市突然好陌生。但這正好又印證了英國詩人那句著名的『當一個人厭倦了倫敦,那就是他厭倦了人生』。的確如他所說,倫敦是個永遠不會讓你感到無聊的城市,這裡有你人生所能賦予的一切。
【回目錄】
下一節:【運動之城 · 奧林匹克一百年】
——————————我是求賞/售書的小尾巴——————————
《倫敦性別男》創作簡介:【嚶嚶嚶 · 不小心寫了一本書。】
如果您想要購買和保存全書,點擊【掃描二維碼】打賞4.99元即可,具體見鏈接內文末購買方法:)
推薦閱讀:
※花錢送孩子受罪?英國貴族後代們的夢魘
※彈丸之國冰島,因為鱈魚跟大英帝國幹了三仗,都贏了
※舊影瑣憶·1959倫敦不羈夜
※2014 年 6 月 12 日,倫敦計程車集會反 Uber 的活動會造成什麼影響?
※優分享 | 英國游,哪些才是買了不後悔的精品
TAG:伦敦GreaterLondon | 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