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晚送我們太空推的大叔和他的小夥伴,回來了!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鄭永春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一、太空推再也看不到了

今天,北京時間3月2日中午12時25分,在太空生活了將近一年的航天員斯考特·凱利和其他兩名航天員回到了地球。

昨晚臨睡前,凱利從國際空間站發表了最後一篇簡訊:「地球,明天我將回到你的懷抱,晚安。」

本次返回地球的共有3名航天員,其中包括:美國航天員凱利、俄羅斯航天員米哈伊爾·科爾尼延科(Mikhail Kornienko),他們倆已在空間站生活了340天,開展了400多項科研試驗,欣賞了10944個日出日落,繞地球運行了2.3億千米。

美國宇航局電視台NASA TV向全球媒體和公眾全程直播了太空英雄們返回地球的實況(直播地址:nasa.gov/multimedia/nas)。

在太空生活的一年時間裡,凱利保持了每天發表一篇推特簡訊的習慣,把自己在太空中的生活和拍到的風景分享給大家,被粉絲們稱為「太空推」。一些人甚至養成了每天看完凱利在太空推中的晚安後才能入睡的習慣。而今,凱利回到了地球,太空推是看不到了。但還有三位航天員駐留在國際空間站,希望他們能繼承凱利的太空推事業,繼續分享他們的太空生活。

凱利在國際空間站拍到的日出美景,並通過太空推分享給全世界的太空愛好者

按照以往慣例,航天員在國際空間站連續生活的時間一般在半年以內,而此次凱利(左)和科爾尼延科連續在太空連續生活了近一年,是其他美國航天員太空生活時長的兩倍。生活這麼長時間的原因,是為了研究長期太空生活對人體的影響,為航天員適應飛往火星的長期旅行奠定基礎。

航天員在太空生活一方面開展各類科研試驗,另一方面他們本身就是科學家的研究對象,似乎類似醫學上的小白鼠。所以,美國航天員凱利與俄羅斯航天員科爾尼延科實際上是代表人類在開展太空生活試驗,他們是全人類的英雄。

以凱利和科爾尼延科為對象的研究將持續三年時間。

在離開地球、進入太空前的一年時間內,科學家們已經連續採集他們的血液、尿液、唾液以及其它樣本,獲得各項生理數據。在太空生活期間,他們採集了同樣的樣本和分析數據。從今天回到地球開始,科學家將在未來一年繼續採集他們的各項生理數據。這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人類在長期太空生活中的反應。

隨著凱利和科爾尼延科回到地球,他們在太空生活的各項生理數據分析早就已經開始,這一研究過程將長達數月甚至數年,並陸續發表。這兩位航天員在太空生活中採集的生理樣本並沒有全部回到地球,有些還會存儲在空間站上的冰庫中,等待下一次任務才會返回地球。

二、希望人類早日登陸火星

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也是未來最有可能實現太空移民的星球。因此,載人登陸火星將是世界航天事業在未來二十年內最重要的目標。但由於地球和火星之間的遙遠距離,人類往返火星的旅行需要長達500天的時間。航天員如何適應長期的太空旅行,如何確保他們的身體健康,如何使他們在長期旅行之後還有很好的工作狀態,這是人類登陸火星之前需要了解的基本問題。

此前的研究表明,航天員的身體可以適應連續太空生活半年。但如果連續生活一年以上,航天員的身體會出什麼問題呢?微重力條件下他們的視覺、骨骼、心理會有什麼變化?如何干預和應對這些變化?凱利和科爾尼延科的太空生活,將證明人類可以適應更長時間的太空旅行,降低人類登陸火星的技術風險。隨著生命科學近年來取得十分矚目的進步,精準醫療、基因技術等生物技術也首次應用於對凱利和科爾尼延科的研究。

雖然在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上,已經有四位俄羅斯航天員在太空生活長達一年。分別是1994年1月至1995年3月,Valery Polyakov連續生活438天;1998年8月至1999年8月,Sergei Avdeyev連續生活380天;1987年12月至1988年12月,Vladimir Titov與Musa Manarov連續生活366天。

相比之下,美國航天員在太空生活時間一般不超過半年,凱利是第一位連續太空生活時間達一年的美國人。

美俄領導人在地球上總是爭執不斷,但兩國航天員在國際空間站卻合作順利。這是凱利和科爾尼延科一起慶祝他們太空生活300天

三、原來航天員大叔還有一個孿生哥哥

美國航天員凱利還有一個在地球上的雙胞胎哥哥馬克,也曾經是一名航天員,現已退役。凱利在國際空間站生活和工作的一年內,馬克作為試驗對象,在地面上配合開展對比研究。凱利在國際空間站生活期間,需要經常採集自己的血樣、尿樣、唾液樣本,並分析這些樣本;他要進行眼部掃描和超聲波掃描(B超),記錄睡眠狀況,穿上負壓褲研究體液轉移情況;他要將這些分析數據記錄在案並傳回地球。科學家將對比研究太空生活和地球生活在生理指標、身體行為、人體微生物組成、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差異。

此外,凱利還參加了運行SPHERES機器人、協助部署立方體衛星、測量空間站中的聲音和太空輻射、負責照看植物栽培箱中的兩顆作物等科研任務。

同時,國際空間站已經連續運行十多年了,部分器件和設備已經老化,故障不斷,需要進行常規性的更換和維修工作,有些工作還需要出艙進行太空行走才能完成。

凱利在太空中照看的作物開出了漂亮的花朵,由於沒有重力的影響,太空中的花朵開得更加自如,花瓣也與地球上的花瓣有所區別。

凱利(右)和他的雙胞胎哥哥、曾經的航天員馬克,一起參與太空生活和地面生活的對比試驗

四、終於能吃上黃瓜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飛翔的夢想,每個人內心深處也都有一個太空的夢想。雖然有一輩子不曾看到的風景,但真實的太空生活其實簡單而又枯燥。

凱利和科爾尼延科在太空生活期間,既沒有什麼可吃的,也不能想吃就吃。他們的食譜只有袋裝和灌裝兩種,食物攝入量受到嚴格控制,剛剛夠他們身體所需的營養,喝水也是定時定量,只能用吸管擠著喝。更為悲催的是,太空里可沒有自來水,他們今天喝下去的水,排泄出來凈化之後明天還要繼續喝下去,雖然水的成分是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純凈H2O。

結束太空生活了,凱利和科爾尼延科終於將要迎來他們日思夜想的家鄉美食。但在他們走出太空艙的時候,通常只能得到一根黃瓜或一片水果。然後進行一系列的健康檢查,在凱利回到他位於休斯頓的家中,他才可以自主選擇和享受期待已久的美食。

太空生活中,航天員的肌肉和骨骼會在失重環境下逐漸萎縮。雖然,國際空間站也有專門「健身房」,有一套獨特的太空健身法來鍛煉身體,但肌肉萎縮和鈣的流失仍然不可避免。

回到地球後,凱利和科爾尼延科將立即參加一項名為「長時間太空飛行後的功能性感知運動性能的恢複測試」的現場測試。在回到休斯頓的約翰遜航天中心後,他們將參與功能性任務測試,評估人體在失重環境下長期生活後的影響。此後,逐漸加大力量訓練,並注意身體的日常調理。在長期的太空生活後,這些人類的航天英雄們需要好好地休養生息。

太空中的凱利在自拍

五、接下來要看中國的

國際空間站是由十六個國家聯合建設的太空設施,但這一國際合作計劃長期排斥中國加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中國航天人具有與生俱來的勇氣,要憑自己的實力,贏得國際航天界的尊重。

始於1992年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目前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十號飛船進行了成功的對接,航天員在太空連續生活15天。而從今年夏天開始到明年年中的一年時間裡,將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力的一年,將先後執行四次發射任務。兩名航天員將乘坐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進行交會對接,新研製的長征七號火箭將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為空間實驗室進行在軌「加油」(燃料加註)和貨物補給,航天員在軌生活時間將達到一個月。

空間實驗室建設是我國載人航天的重要一步,在空間實驗室之後,2020年左右中國將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屆時,國際空間站或已退役,中國空間站將成為人類在太空中唯一的家。當然,太空探索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國際合作是太空探索的重要內容。中國空間站在設計之初,也為未來開展國際合作提供了介面,其他國家的艙段和飛船也有可能與中國空間站對接,利用中國空間站為人類的太空事業做出貢獻。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移動端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兩爬世界的呆萌笨和小清新(下),會跳舞的沙蜥
老年健忘與阿爾茨海默病

TAG:中国科普博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