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居服變得如此重要
作者:於曉丹
為什麼在家要穿家居服?理想中的家居服,應該是什麼樣?
常常聽女性朋友說,為什麼還需要專門的家居服呢?套一件大T恤,甚至是男友或丈夫穿剩的舊T恤不就可以了嗎?
的確,大T恤可能是很多女人的家居衣著選擇,有人從一進家門就套上它,穿著它吃飯看電視,穿著它睡覺,直到第二天早上要出門上班才換下來。周末穿的時間更長,24小時甚至48小時都不離身–這當然沒有什麼不可以,至少比起回到家還穿著外衣要好。
大T恤是「宅女」們的標配
不過,男朋友的大T恤是我見過的最沒有女性魅力的一種家居服裝,它除了讓我們變得更邋遢,並不能讓我們感覺到待在家裡的美好。因此,我是拒絕它出現在我的內衣櫥里的。
那麼,我理想中的家居服是什麼樣的呢?
比如,這兩天大寒至,天氣預報說溫度到了零下。我端著杯手磨咖啡站在窗前,聽著外面北風呼號,看著早起上班的人包裹嚴實地匆匆趕路,卻絲毫感受不到外面的寒冷。
這當然一是因為公寓樓里的暖氣給力;二是今年,我穿著一套自己設計的帶有冰梅圖案的夾棉家居服了。無論是飯後靠在沙發上看書,還是下午工作間隙略微活動活動身體,或是傍晚在廚房裡燉著海帶湯,都只覺得溫暖、舒適、身心愉悅。
作者設計的冰梅圖案家居服
說起來,這些詞都說的是我對家居服所抱有的期待;如若不是穿著這樣一身家居服,那待在家裡都好像缺少了點樂趣。
1. 家居服是怎麼來的?
家居服英文叫Lounge Wear,2011年我出版《內秀》一書時,國內好像還沒有太多「家居服」的概念,因此那時候我把它直譯成「客廳裝」了。
所謂客廳裝,顧名思義,就是在客廳里穿著的衣服。這個客廳是私宅里的一個公共區域,是全家人休息聚集交流的地方,也是會客的地方。
與這個空間相對應的空間有兩個:一是私宅里的非公共區域,比如私密的卧室;二是非私宅空間,也就是我們說的家的「外面」。因此,與lounge wear客廳裝相對應的衣物也有兩種:一是睡衣,在卧室的穿著;二是外衣,在家外面的穿著。
私宅里的客廳是西式住宅建築里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西方很重要的文化現象,有所謂「客廳文化」之說,比如,「女王的起居室」就是個很有象徵意義的地方。
女王的起居室
客廳最早用的是lounge這個詞,後來到50年代才漸漸被living room取代。這兩個詞的替換過程,其實正反應了客廳文化的變化。
lounge講的是比較單純的休閑,休息、放鬆,偶爾會客的環境;在英語國家,它還指酒店、俱樂部或其它公共場所的休息室,歐美老派百貨公司里供女n性使用的補妝室。而living room則講的是一種living狀態,即生活、過日子;living nroom也就不再僅僅是休息場所,還是容納居家內容的地方,比之lounge要複雜了一些。
用living room一詞取代lounge,我總覺得跟五一勞動節還很有關係呢。1886年5月1日,美國和加拿大的八個國際性及全國性工人團體,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總罷工,迫使資本家實施八小時工作制,他們提出的口號是「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歸自己!」
這個歸自己的八小時,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生活時間,是白天工作以後到夜晚睡眠前的時段。這個時段並不一定要求你必須「待在家裡」,但希望你能有與工作割裂的心理狀態。它與「休息」並列,因此指的不是單純的休息,而是更為豐富的生活內容。
到了20世紀初,歐美的八小時工作制才真正受到法律保護並開始施行,中國更是上世紀50年代才出現相應的勞動法。再後來,又出現了周工作40小時的法律規定,人們居家的時間就更長了。
那麼居家時做什麼?怎麼區分居家和工作、居家和休息的狀態?服裝如何用某種形式反應這些變化的身心狀況呢?50年代開始興起的「家居服」似乎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答案。
2. 家居服長什麼樣?
早年西式的起居室lounge,介於卧室與我們今天所說的客廳之間;lounge nwear客廳裝通常是女人起床後從卧室出來時需要穿著的衣物,因此,大多只是對相對暴露的睡衣加以遮蓋,以應付親密愛人之外的家人或客人。那個時候典型的nlounge wear,有夜裡起夜披的睡袍、寢衣,早起梳頭穿的晨衣等。
後來起居室普遍變為living nroom,客廳的功能增強了,人們待在客廳里的時間越來越長,在公共區域里做的事也就越來越多,比如會客,看電視,吃飯做飯,甚至運動;客廳裝也隨之發生n了很明顯的改變,款式越來越獨立,既跟卧室衣物完全脫離了形式上的關係,也跟外衣明顯有別,逐漸成為內衣里一個獨立的種類。這時叫「家居服」也就更為恰當n了。
一組常見的家居服
從面料上看,家居服大多使用棉質。針織棉一直是我認為的最好的家居服材質。手感細軟,又有一定的彈性,特別適合居家時的各種狀態。
跟睡衣比,家居服的面料要厚一些,不會像睡衣那樣透露;但比外衣要輕薄。
從顏色上看,家居服既可以淺淡,溫美,也可以比睡衣深,咖啡,藏藍,甚至黑色都會使用。如果是當季流行色的話,普遍遵循的原則是,比成衣的流行色度要略淺。顏色淺,相對的穿著狀態會比較柔軟和鬆弛。
從款式上看,家居服一直頗受休閑衣、運動衣和街衣潮流的影響,帽衫外罩是非常常見的款式。另外運動衣風格的家居服,尤其是瑜伽服也一直是家居服的主要角色。
家居服常見款式
3. 「我要待在家裡」,是一種生活態度
在家居服獨立成形的過程中,人們也漸漸養成從卧室進入客廳,就要脫下睡衣、換上客廳衣物的習慣;也養成從室外回到家,就要立刻脫下外衣換上客廳裝的習慣。
這種換衣看似只是一種形式,其實它還是一種明確的心理暗示。走進家門換上家居服的一瞬,會讓我們立刻意識到,我們又從紛紛擾擾、甚至殘酷廝殺的外部世界回到家了,回到了屬於自己的安全的私人空間,就可以放心無虞地卸掉身上所有的盔甲。
這時換上家居服,除了是一種衛生習慣,也會讓我們油然生出一種勝利感;而款式漂亮、質地優良的家居服就像是對這種勝利最實在的獎勵。
它可以幫助我們輕鬆地從外部世界跨入內部世界,替我們表明我「再也不用應付任何人」的心境,也直接地表達著「我不再想出門了」、「我願意待在家裡」的態度。
現如今,由於互聯網的普及,「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歸自己」的界定已經模糊了。很多人的工作和休息的時間穿插在一起,起床後坐在床上搬來電腦工作的現象很普遍;而且有些人的工作時間很有可能遠遠超過了八個小時。
這個時候,家居服就更為重要了,起床後換下睡衣、穿上家居服變成一種善意的提醒,提醒我們把休息和工作分開,不留戀於卧室的慵懶;同時,在工作時它也提醒我們要隨時舒緩壓力,與躁動的外界保持距離。
近些年來的家居服設計,的確都表現得更為舒服和自在了。
從沒有「客廳裝」的概念,到習慣性地回家就換「家居服」,體現的不僅僅是國人居住環境的變化,還有生活態度的變化。當住房商品之後,住房面積變大,n每家每戶都有明確的客廳區域,待在客廳的時間也越來越多,也就逐漸從傳統的「飯桌社交」轉向了客廳社交,形成了客廳文化–最後更是不僅限於客廳,演變成一n種生活文化。
既然如此,穿一件比男朋友的大T恤更美的家居服,也是對這種文化的貢獻吧。
(本文是Enjoy雅趣獨家稿件,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和你一起研究如何把錢花得漂亮」
我們的微信號:caixin-enjoy我們的網站:http://www.Whyenjoy.com我們的Mr.Why:mister-why「會花錢的人都在這裡」我們的APP:識趣(點此下載)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