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式醫療會帶來何種體驗?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Get tech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互聯網給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無限可能,醫療行業在互聯網發展的大背景下,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2000年,醫療行業開始在PC端有所發展;2011年,在線醫療從PC端轉向移動端;2014年,李克強總理出席首屆互聯網大會,提出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移動醫療領域的創新企業數量在2000家以上(艾瑞統計)。2015年,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互聯網+醫療在這時,又有了新的發展動態。

未來式醫療我們離未來有多遠?

未來式醫療五大核心

2015年,艾瑞發布在線醫療行業報告,提出未來式醫療的5大觀點:(1)在線醫療產業鏈基本成型,醫療服務板塊和醫療電商板塊細分,產業鏈基本成熟,但是醫療服務和數據共享不順暢;(2)在線醫療市場規模超過170億,未來處方葯網售將逐步開放,且具有極大的市場;(3)醫改推進,有去中心化趨勢;(4)產業鏈或將融合;(5)醫療數據應用將運用於公眾衛生和商業應用兩個方面。

據艾瑞網統計,2009年,中國在線醫療行業市場規模為1.6億元,2014年市場規模為108.8億元,2015年預計市場規模將超過170億元。艾瑞網分析,目前處方葯網售仍未解禁,未來處方葯網售開放,並與醫保支付打通後,在線醫療市場規模將會出現大幅增長。

在線醫療市場規模來源:艾瑞網

去中心化趨勢來源:艾瑞網

在線醫療各環節相對獨立來源:艾瑞網

醫療健康數據應用方向來源:艾瑞網

先進的醫療技術

先進的醫療技術和複雜的數據分析,對醫療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醫療技術,受益於生物、電子技術、人類遺傳技術發展,在治療疾病和預防疾病方面上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這裡,我們來了解幾個先進的醫療技術。

1.人工視力——電子生化眼

德國圖賓根大學的埃伯哈特·澤雷納(EberhartZrenner)將一塊晶元植入失明患者的視網膜,這塊晶元替代了視網膜損壞的感光細胞(即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

晶元上有1500個小方塊,排列在一個約1平方厘米的網格上,每個小方塊都含有一個光電二極體、放大器和電極。當光線照在一個光電二極體上時,會產生微弱的電流,經過放大器增強後,傳送到電極上,刺激附近的雙極細胞產生信號,通過視神經傳送到大腦。照射在光電二極體上的光線越多,產生的電流就越強。

這項研究並未結束,研究人員為了讓電子生化眼能更好地替代眼睛作用,將植入晶元製作得更安全和輕便。目前這項技術已經成功植入到10個人的眼睛裡。

電子生化眼

2.可穿戴醫療設備發展

可穿戴的醫療產品也將是未來式醫療的一個發展方向。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醫療健康類APP已多達2000多款,2012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達到18.6億元,預計到2017年年底,市場規模將達到125.3億元。可穿戴醫療設備的研究從未停止。

可穿戴醫療技術

市場調研公司ABI在2011年發布報告稱,到2016年,無線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3.4億美元,將有3000萬台移動設備與無線網路中的「醫療區域網」相連接,可佩戴人們身上的無線醫療感應器將達到1億台。這些「感測器」將感知人體的體溫、心跳律動、脈搏、睡眠深度、血壓和體內含氧量,甚至胎兒的心率情況,這一切都可以用「非侵入」的方式進行。它們可能是一款戴在手腕上的心臟跟蹤器,一款放在腰帶上的血壓測量儀,或者是一條搭在身上脈搏位置的睡眠質量感測帶。

3.對特殊難治癒疾病的研究

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微小的納米顆粒來解決醫學上的難題,比如利用這些微小的顆粒探測癌細胞,判斷癌細胞的炎症是良性還是惡性,如何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使用磁性控制納米粒子,迫使腫瘤細胞「自我毀滅」來源:生物谷

未來式醫療展望

近些年來看病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網上預約、手機諮詢。遠程問診是一個方向,涉及健康諮詢、家庭醫生、預約挂號、健康資訊等功能。輕問診,眾包搶答,醫生開店售賣自己的服務,包括圖文諮詢、電話諮詢、挂號預約、私人醫生服務。私人醫生在線上建立健康檔案,長期服務一個客戶,線下可以實現分診服務、預約線下籤約醫院醫生。

醫療場合的進化,讓醫療更便捷。比如目前的移動醫療,是通過醫院信息系統與雲端的連接,將線下醫療轉入線上,一款手機的APP能實現多種功能:查看病人病例、檢驗報告、影像資料等所有信息,通過手機和值班護士互動,快速將醫囑同時傳送至護士站、配藥房以及主任醫師的手機或PC上……

醫療市場化發展探究

影響未來式醫療方向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政府權力部門和對醫療服務市場化的限制。如果引進一個新的項目,需要相關權力部門評估,其門檻相當高,但隨著醫療服務市場化,這一門檻也許會被降低。

若醫療服務無法市場化,醫療數據難以公開商業化。醫院無法開放電子病歷,也就不能根據醫療數據作為醫生的診療參考。醫療技術發展只能限於投醫問診,而不能實現根據一個家庭、區域、種群的病例史提前推斷部分人群的患病概率,從而做到提前防禦疾病。

醫療標準不統一,醫療體系龐大,是醫療IT產品需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如果做一個產品每進入一家醫院,都要重新做一個系統介面,醫療IT產品複製成本和交付成本極高。

如前文艾瑞推測,將醫療數據運用於公眾衛生和商業,需要醫療市場化,只有這樣,醫療數據才能商業化。

未來式醫療存在著無限可能,留給對未來充滿熱心和夢想的人,相信未來式醫療將更加科學化、智能化,同時服務於正在成長的我們和後代。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移動端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遠方不僅有詩和理想,還有新能源汽車!
世界上最後一隻雌斑鱉接受人工授精,它會滅絕嗎?
地震預警的「能」與「不能」

TAG:中国科普博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