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科普頒獎儀式上饒毅代表《知識分子》致辭
2015年12月30日晚,北京市清華科技園陽光廳。《知識分子》主編、北京大學講席教授饒毅因其在科學傳播領域的貢獻榮獲中國科協2015「十大科學傳播人」稱號。
如頒獎詞所述,作為科研工作者,饒毅教授的工作並不局限於實驗室,他敢於在與科學相關的重要社會話題上發聲,傳遞科學家的立場和觀點。他參與創辦的《知識分子》媒體平台,通過推出優秀科普文章,致力於改善中國的科學文化環境,「讓科學精神進入中國文化的內核」,重新建立起科學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
以下為饒毅教授獲獎時演講原文:
2015年9月,我與清華大學魯白教授、普林斯頓大學謝宇教授、我們的CEO紀中展、編輯部主任李曉明以及編輯部同仁共同創辦《知識分子》微信公號。
從1995年發表第一篇科普文章介紹1994年美國科學家發現控制體重的基因「瘦素」以來,我個人參與科普迄今二十年。
但是,《知識分子》不是我們個人的平台,我們也不認為大家只是我們的讀者。
我們希望將《知識分子》辦成科學家、科技工作者、科學愛好者的平台,歡迎大家成為《知識分子》的作者,通過《知識分子》這一平台進行科學普及、建設科學文化、探討科技政策、弘揚科學精神。
謝謝大家。
2015「十大科學傳播人」簡介:
陳君石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
陳君石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營養和食品安全專家,作為我國食品毒理學學科的創始人之一,他在食品安全領域備受尊重。他一直努力構建政府、科學家和媒體之間良好的溝通機制,是我國食品安全風險交流工作最早的倡導者和引路人。在我國當前錯綜複雜的食品安全環境下,他意識到,公眾得到的食品安全信息和食品安全科學知識中間存在嚴重的不對稱,於是,從反對「妖魔化」食品添加劑、解讀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再到力挺轉基因食品,他長年通過各類媒體和科普講座,解答公眾對熱點食品安全事件的疑惑,勇於還原事件真相。他敢言能言,犀利的觀點中,展現了一位科學家應有的時代擔當。
鄧濤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副所長
鄧濤研究員以深厚的科學研究背景為基礎,長期持續不斷地開展古生物地層學方面的科普工作,以深入淺出、科學嚴謹的表述將在古生物學、進化論、地質學等方面近年來取得的新知迅速及時地傳播給廣大公眾。他積极參与各地眾多自然科學類博物館的建設,如中國古動物館、上海科技館;以獨著的形式出版了《追尋遠古獸類的蹤跡》和《西行札達—發現冰期動物的高原始祖》兩本科普著作,並在雜誌、報紙、書籍上發表90多篇科普文章;他主講了大量科普報告,直接向廣大公眾進行古生物學、地質學、進化論等學科知識的傳播,同時通過擔任撰稿人、科學顧問、採訪嘉賓等角色,參與創作了一系列古生物專題科教片。他的科普活動以化石研究為主要載體,宣揚了科學自然觀和辨證唯物史觀,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范志紅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她是十多家報刊雜誌的特約專家及專欄作者,先後給40多家報刊雜誌撰寫食品營養方面的文章600多篇。她在「健康北京」「萬家燈火」等全國多個健康類電視欄目作為主講嘉賓出鏡近二百集。哪裡有食品謠言,哪裡就有范志紅戰鬥的身影。她出版的15本食品營養科普著作,從營養專家、消費者的雙重立場出發,結合專業知識和生活經驗,解答了大眾關心的日常飲食問題。從大蒜到植物油到關東煮,從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到海里游的,她將食物里的營養知識娓娓道來。她還身體力行,以最健康的形象示範「吃貨有道」,潤物細無聲地促使人們在飲食習慣上做出改變。
李光
黑龍江省知名校外科技輔導員
從事科學傳播工作20多年,10年在基層從事青少年科普工作。李光是中國宇航學會科普處認定的宇航小技師高級培訓導師,先後組織承辦過四次國家級宇航小技師導師培訓,培訓科技輔導員二千多人,培訓宇航小技師三萬多人,三次帶領中小學生參加全國青少年航天科技體驗活動,隊員個人獲獎達一千多人次。他自費建立了全國首家社區航天科技體驗館,擔任當地社區航天火箭模型賽賽前指導,組織社區航天科普講座,為青少年講解了我國 「神舟號」系列火箭模型和「天宮一號」對接「神舟九號」的有關知識,組織航天火箭模型製作比賽和放飛實踐比賽等。由於他對航天火箭的痴迷,在網上也被稱為「火箭李光」。
李淼
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
他可能是寫詩的人當中物理學得最好的。他在網路上擁有幾十萬的粉絲,從博客「閑談物理」到微博再到專欄文章,唯一不變的是他用講故事甚至是談八卦的方式講科學道理。他縱論熱點事件,愛在網路平台上與網友互動,樂於將自己關於物理的思考傳播給公眾。他的文章中,學術名詞可能冷僻,卻他總能用一種生動有趣的口吻談物理。他出版的《三體中的物理學》從科幻出髮帶領讀者領略有趣、深遂的物理學,另一部科普作品《越弱越暗越美麗》則從生活的最細微處著手,講述物質世界中簡潔又美麗的法則。他讓公眾看到了物理學家感性、多情的一面。李淼,用才情為科學代言。
馬冠生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教授
作為專業學者,馬冠生的食品營養與健康科普既權威又「有料」,作為中國營養學會的理事,他做科普工作充滿熱情又接地氣。馬冠生一直戰鬥在普及營養與健康知識的最前線,他較早地利用媒體、自媒體進行營養和食品安全科普。他在微博上堅持每日更新熱門話題「每日漲營養姿勢」,為公眾解讀各類營養謠言,開設「馬博士談營養專欄」,利用業餘時間來寫科普文章,六年多的時間裡,他創作的數百篇科普文,每篇都是各大媒體爭搶的熱稿;他出版了《健康大百科》、《孩子營養午餐100例》等多本暢銷營養與健康書籍,並在各大場合開辦科普講座向公眾慷慨贈書。他是公眾心目中真正的營養大咖。
吐尼亞孜·沙吾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副局長
精通維、漢、英三語的他,是《漢英維哈地震學詞典》《漢英維地球物理學詞典》《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維吾爾文譯本等書籍的第一作者或審稿人;工作之餘,他不但多次深入自治區黨校、新疆軍區司令部、自治區人大機關、新疆大學、監獄等政府機關、大學進行漢維雙語地震科普講座,還提議促成新疆地震部門與殘聯繫統聯合開發針對特殊群體的防災科普文化產品,推動少數民族地區防震減災科普工作,增強這項事業的全民性。他為科普資源極為稀缺的少數民族邊遠地區撐起了地震科普的一片天地。
王乃彥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王乃彥院士是第一位獲得世界核科學理事會全球獎的中國人,並參加了我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地下核試驗。如今,80歲的他不僅沒有退下科研一線,還十分熱衷於青少年的科普和培養工作。他是北京青少年科技活動俱樂部副主任,多年來,他頻繁為全國大中學生及核工作者科普核電知識,擔任各大青少年科技競賽評委,為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和能力奉獻力量,同時,他在「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等活動中還積極接受媒體採訪傳播科學理念,提出創新人才培養要「大手拉小手」等科普理念。今年8月24日,在第三十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閉幕式上,連續十年擔任大賽評委員主任、為青少年科技創新工作做出傑出貢獻的王乃彥院士獲頒終身成就獎。
朱定真
中國氣象局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朱定真是全國觀眾熟知且信服的氣象大使。主持央視《天氣預報》和鳳凰衛視的《定真科普時間》讓他為大家所熟識。作為一位氣象傳媒人,他還是活躍在銀屏上的年紀最長的「氣象主播」,他的出現意味著權威、重要與警示。每逢重大氣象災害發生,他即受邀在各類主流媒體上解讀天氣、答疑解惑。他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與影響力,數十年如一日地致力於氣象科普工作,多年來堅持隨九三學社中央院士專家科普團深入學校、貧困地區進行科普。而在2011年,他任總策劃的大型科普電影《變暖的地球》獲得第2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科教片獎。另一部同樣由他擔任總策劃的宣傳片《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在行動》則被翻譯成四種語言,在歷次的「世界氣候大會」上播放。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關注請加微信號:the-intellectual或長按下方二維碼。投稿、授權事宜請聯繫:zizaifenxiang@163.com。
推薦閱讀:
※藝術如何為科學作「嫁衣」 | 附《美麗化學》絕美視頻
※紀念 | 29張舊照,追憶科壇佳偶閔恩澤陸婉珍夫婦
※從猩猩和狒狒的世界看中國性別比例失衡
※科技與金融孰主孰輔?「饒毅假設」引爆首場新知論壇
※重大發現45年後:屠呦呦終獲中國最高科學獎勵
TAG:知识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