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5 年對我最有價值的 10 本書

1、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 / 加西亞·馬爾克斯

一部僅用了我一個晚上就讀完的小說,卻讓我在接下來好幾天就像心口堵了塊石頭似的。從一開始就置身於上帝視角的我,眼睜睜看著主人公在一步步接近死亡,卻無能為力。更折磨人的是鎮上其他人明明事先知情,卻對這樁即將發生的兇殺案冷漠旁觀。儘管兩位兇手千方百計地找機會,希望能有人阻止他們,每個人卻事不關己似的巧妙迴避,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當得知這出悲劇竟然源自馬爾克斯身邊的真事時,我心中的震驚和唏噓比閱讀時更加強烈。

馬爾克斯認為這是他掌控最好的一部作品,畢竟嘛,他可是花了整整 30 年的功夫調查和思考才最終動筆的。

許多年裡,我們無法談論其他事情。受線性習慣支配的日常行為,如今卻突然圍繞著同一件令人憂心的事運轉起來。拂曉前的雞鳴敦促我們去梳理構成這樁荒誕事件的一連串巧合。誠然,我們這樣做並不是由於渴望解開謎團,而是因為如果不能確知命運指派給我們怎樣的角色和使命,我們就無法繼續生活下去。

2、敦煌 / 井上靖

在朋友家的書房用一個上午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書中的文字像山間泉水一樣潺潺流淌,再加上讀的時候恰好聽著巴赫的 6 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於是那個上午我就像飄離了身處的時空,穿越回了宋朝,陪伴主人公趙行德度過了他身不由己的一生。

一個月後,我和朋友自駕去了敦煌,途徑張掖、酒泉、嘉峪關的時候,腦海中浮現的都是這本書中的地名:甘州、瓜州、沙州……我還在莫高窟參觀了藏經洞,就是在那兒,趙行德為懷念一名女子而抄錄的一卷《般若心經》,在塵封千年之後,被後人發現。一千年間金戈鐵馬都化成了塵土,可一位男子對故人的情意卻得以留存,這是真事。

維時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國潭州府舉人趙行德流歷河西,適寓沙州。今緣外賊掩襲,國土擾亂,大雲寺比丘等搬移聖經於莫高窟,而罩藏壁中,於是發心,敬寫般若波羅蜜心經一卷安置洞內。伏願龍天八部,長為護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寧;次願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現世業障,並皆消滅,獲福無量,永充供養。

3、戀人絮語 / 羅蘭·巴特

我在 2015 年讀的最後一本書。副標題是「一個解構主義的文本」,許多人覺得內容太過絮叨、發散,而我卻在每一頁中都找到有意義的文字。它不僅僅是解析藏匿在愛情表象之下人與人的微妙關係,更是在深掘每個人心底的慾望。作為營銷從業者,即使看不懂,能從中擷取金句也是好的呀。

從根本上說,對方始終漂泊不定,難以捉摸;我——熱戀中的我——又註定了得守株待兔,不能動彈,被釘在原處,充滿期冀,又忐忑不安——像火車站某個被人遺忘在角落的包裹。思念遠離的情人是單向的,總是通過呆在原地的那一方顯示出來,而不是離開的那一方;無時不在的我只有通過與總是不在的你的對峙才顯出意義。由此看來,思念遠方的情人從根本上就意味著戀人的位置與他情人的位置無法相互取代;這就是說:我愛對方要甚於對方愛我...

4、黃金時代 / 王小波

10 年前我在翠微大廈的書店裡翻看了這本書,那時還小,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如今再讀,隔一兩頁就要爆一句「卧槽」。王小波寫這些東西的時候是不是醉著啊,不然他哪來那麼多驚世駭俗的鬼點子?

當我們長大之時,就有了兩種選擇:做傻逼或是做亡命之徒。我們的選擇是不做傻逼,要做亡命之徒。

5、永恆的終結 / 艾薩克·阿西莫夫

這一年突然開始接觸了很多科幻主題的電影和書,其中帶給我最大震撼的就是這本成書於 60 年前的《永恆的終結》。當我讀到第 11 章的結尾,之前心中隱藏的懸念被緩緩揭開,故事的邏輯線一環環扣上的時候,忍不住驚叫了出來。這種驚嘆一直持續到全書結束。阿西莫夫擁有近乎人類極限的想像力,同時又具備嫻熟流暢的文學表達技巧,我想這就是他被稱作神的原因。

有時候他會迷失在那些古老的世界裡,在那裡人們生老病死,一切自然;在那裡做出來的事情覆水難收;在那裡罪惡無法預測,幸福也無法規劃,滑鐵盧戰役打輸了,就真的作為敗仗永留史冊。有一首他很喜歡的詩說道,親手寫下的字句,永遠也不可能被抹去。

6、過於喧囂的孤獨 / 博胡米爾·赫拉巴爾

譯者的水平和發揮,會對外國文學作品的閱讀價值產生極大的影響。楊樂雲翻譯的這本《過於喧囂的孤獨》,將作者原著中的哲思轉化成優美流暢的漢語文字,讀起來如小槌擊胸,不時喟嘆。每次讀到作者寫出「天道不仁慈」的時候,都與我心有戚戚眼。可不知為什麼,同樣是楊樂雲和他人合譯的《巴比代爾》,就味同嚼蠟,我根本讀不下去。

我讀書不是為了娛樂,不是為了催眠,更不是為了消磨時光……我喝酒是為了讓讀到的書永遠使我難以入眠,使我得了顫抖症,因為我同黑格爾的觀點是一致的:高貴的人不一定是貴族,罪犯不一定是兇手。如果我會寫作,我要寫一本論及人的最大幸福和最大不幸的書。通過閱讀,我從書本中認識到天道不仁慈,一個有頭腦的人因而也不仁慈,並非他不想仁慈,而是這樣做違背常情。

7、一次:圖片和故事 / 維姆·文德斯

維姆·文德斯是我最愛的導演之一,他的《德州巴黎》是我最愛反覆咂摸的電影。這本書的內容就是他數十年旅行、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記錄下的經歷與隨感,可以看做是一組帶圖微博。我很喜歡序言中他對攝影的闡述:

每一幅照片,

每一個時間的「一次」,

也是一個故事的開始,

……

下一個照片,

就是這個故事

發展的

蹤跡,

……

故事出現的時間

在第一幅照片和第二幅照片

之間。

沒有了這兩幅照片,

故事就會被永遠的

遺忘。

8、三體、三體Ⅱ / 劉慈欣

在身邊的朋友聊「三體」聊了五六年的時候,我終於忍不住決定將三體三部曲看完了。於是我一個不是科幻迷的人,也被大劉瑰麗的想像力所打動。我最喜歡的是《三體Ⅱ》中太空艦隊與水滴遭遇的那一段,當讀到數千艘宇宙飛船在短短的時間內被水滴摧毀時,我內心中似乎感受到了一種悲劇性的災難之美。當然大劉在人物刻畫和表達技巧上還是有很大技巧的,甚至可能不及劉宇昆。而我沒把《三體Ⅲ》列在這裡的原因,你懂的……

「什麼?」「毀滅你,與你有何相干?」這句話帶來一陣死寂,就在考察隊的另外三名成員和聯合艦隊中的百萬人咀嚼其含義時,丁儀突然說:「快跑。」這兩個字是低聲說出的,但緊接著,他揚起雙手,聲嘶力竭地大喊:「傻孩子們,快——跑——啊!」

9、光輝歲月 / 陳國平

列入這本書,是我的一點小小私心。20 世紀 5、60 年代是我嚮往的年代,無論是「愛之夏」、「權力歸花兒」、「要做愛,不要戰爭」還是伍德斯托克音樂節、五月風暴,都讓我著迷。關於民權運動,我翻閱了不少資料,還曾看過一部很有信息量的紀錄片叫《Eyes on the prize》。而這本書對民權運動的講述,選擇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角度,並不是還原整個運動的全貌,而是通過記錄馬丁·路德·金、馬爾科姆·X 等幾位先驅的人生軌跡,從側面來反映那個如火如荼的歲月。

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在另一個州的另一座城市,這名黑人女士拒絕把位置讓給白人乘客,她寧願因此而被捕。關於這一幕,在啟迪了數代中國媒體人的不朽之作《光榮與夢想》中,記者出身的作家威廉?曼徹斯特如是描述:

一剎那間,天地為之變色。

10、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國日常生活 / [法]謝和耐

我最喜歡的歷史時期是東晉十六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是我最反感的朝代之一。這本書並沒有使我對南宋的態度有所改觀,但作者對於當時杭州城中居民生活事無巨細的描述,還是勾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夜夜笙歌的杭州人民將生活的享樂水平上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卻絲毫不曾意識到,黑雲壓城,蒙古人將大舉入侵。譯者劉東的後注也很發人深思,值得一讀。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對中華帝國的沉重打擊,這個帝國在當時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華文化的許多方面都處於它的輝煌頂峰,而由於此次入侵,它卻在其歷史中經受著徹底的毀滅。

對於那些……意識到這些危險的人來說,這確實是一個不安寧的時期。然而顯而易見的是,直至兵臨城下之前,杭州城內的生活仍是一如既往的游哉閑哉。

此外,還有幾本我今年讀過的書也值得關註:

異鄉人 / 阿爾伯特·加繆

十一種孤獨 / 理查德·耶茨

絲綢之路新史 / 芮樂偉·韓森

進入空氣稀薄地帶 / 喬恩?克拉考爾

推薦閱讀:

表哥:你必須道歉!
真的有天賦嗎?如何衡量?
大家對龍應台作品《孩子你慢慢來》《目送》有什麼感想?
山秋——如果你愛一個人的話,你不會管這個人是男人還是女人
離開他,卻活成了他的背影

TAG:文学 |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