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媒體報道中的巴黎槍擊案:人性、數據和強心針
今天早上起床之後習慣性地刷朋友圈,迎接我的不是朋友們發生的新鮮事,而是一排的——
巴黎槍擊爆炸事件迅速佔領了全世界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和大家的朋友圈,國內主流新聞媒體迅速跟進事件,實時追蹤最新的數據和進展,於是我聯想到了幾個月前的天津爆炸事件(雖然和這次的事件性質不同,但是在事態的嚴重性上是比較類似的),國內媒體也是連夜追蹤報道,幾大門戶網站和媒體有數據控,有煽情的,有闢謠的,可以說從各個角度全方位地報道了天津事件。
而鑒於法國的主流媒體有著明顯的政治傾向(左翼或右翼),代表著不同階級人群的利益,所以他們的受眾群體分層很大,在言論上也更加自由犀利,比如說以筆為武器的鴨鳴報能讓巴黎的政客都聞風喪膽,於是我(用有限的法語水平)對比了一下法國主流媒體的網站,通過對比主流媒體在巴黎槍擊爆炸事件上的反應和報道上的側重點,來分析一下巴黎民眾的真實狀態和各階層看待問題的不同方式。
·首先是大名鼎鼎的費加羅報(La Figaro)
費加羅報實時更新的內容細緻而有深度。
比如【15:16】更新的是精選的國內外社評,給出了英國實時更新新聞和第一個做出反應的法國媒體「世界報」的鏈接,方便讀者能看到各方的言論。
【14:47】更新的是傷亡人數,精確到6個襲擊地點,每一處的傷亡人數。費加羅報作為一家以社論作為「拳頭產品」,注重新聞媒體的社會引導責任的媒體,在其他主流媒體將總統奧朗德電視講話放在最顯眼位置的時候,費加羅放的是一篇名為《我女朋友去了那個音樂會,我打算向她求婚,卻不知道能不能再見到她》的新聞(Ma copine était au concert, je devais me fiancer avec elle, je ne sais pas si je la reverrai)這個標題透著一股法蘭西的浪漫,像電影里經典的立flag橋段「等我回來,我們就結婚」一樣,只是發生在現實中的一對普通情侶身上,格外地具有情感衝擊力。
這篇文章的內容是引用了多個生還者和目擊者的言論,其中一位市民就用了「戰爭」這個詞,他說這次襲擊是「在自己家門口的戰爭」。
被用作標題的是一個叫做Yvan的小夥子,他說「我的女朋友Claire為了慶祝生日和幾個閨蜜去了那場音樂會,現在她音信全無,電話打不通,我打算在三周後向她求婚,現在卻不知道能不能再見到她。」
這篇文章還談論了twitter上發起的#PorteOuverte話題,這個話題是巴黎市民發起的,號召市民們熱心幫助每一個在自家門口尋求幫助或是逃難的人。總的來說,一個以犀利社論抨擊時事而著名的報紙,在襲擊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沒有忙著抨擊奧朗德(費列羅報是右翼傾向,而奧朗德是左翼),而是傳遞了溫暖和愛。
然後是回聲報(Les échos)
回聲報今天最關注的是「國家緊急狀態」的意義和帶來的影響。
它的頭條是一個匯總新聞的版塊《關於巴黎襲擊我們所知道的》,它的頭條新聞基本上是圍繞法國總統奧朗德今晨的電視講話內容,《巴黎襲擊:弗朗西斯·奧朗德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放在頭條位置,緊跟著是《國家緊急狀態:自阿爾及利亞戰爭以來的第一次》,內容基本上是引用奧朗德的講話內容並加以分析,最後一篇是奧巴馬的慰問。
在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回聲報多次強調的「阿爾及利亞戰爭」。
1954年在法國殖民下的阿爾及利亞展開獨立運動,由於當時有大約一百多萬的法國人在阿爾及利亞從事葡萄園種植行業,高價賣回法國製作葡萄酒,這樣的經濟利益讓法國不願輕易放棄阿爾及利亞這個殖民地,於是雙方在阿爾及利亞本土展開長達八年的獨立戰爭。這場戰爭在法國政壇產生了巨大動蕩,影響包括了戴高樂將軍重掌權力以及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的結束並由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取而代之,這期間,法國曾數次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但其實上一次法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並不是阿爾及利亞戰爭時期,而是1985年法國海外屬地新喀里多尼亞騷亂和2005年巴黎郊區騷亂事件,只不過不像阿爾及利亞戰爭那樣帶給法國社會那麼大的動蕩。然後是隊報(l』équipe)作為歐洲最權威的體育日報之一,在巴黎襲擊事件中受到關注的原因是,昨天在法蘭西體育場附近發生爆炸襲擊的時候,那裡正在進行著法國-德國友誼賽,法國總統奧朗德本人和總理瓦爾茲、內政部長卡澤納夫都在觀看這場比賽,加上遠道而來堪稱德國「國寶」的德國球員和數萬名沉浸在比賽中的球迷,疏散工作就備受關注。雖然隊報在體育賽事的報道上以「麻辣」著稱,但是這次事件上他們的標題卻不麻辣:《在法蘭西體育場和巴黎發生的恐怖事件》,隊報的側重點讓我們更能感受到巴黎人的激情,在恐怖事件面前,他們關注的是給法國帶來希望和激情的球賽的勝利。 它的頭條頁實時更新了在巴黎乃至全世界球星和俱樂部帶來的慰問,不能慰藉所有的巴黎人,但是至少對於球迷來說,隊報傳遞了希望和精神支柱。比如說【09:02】更新的是巴黎聖日耳曼的新援迪瑪利亞的評論,「天使」表示對這次事件非常震驚。頭條新聞的標題則更具有情感一些的《一場比賽,一場騷亂》,新聞摘要那裡第一句寫的是法德友誼賽以2-0的比分告終,配圖是法國前鋒吉魯擁抱安東尼·馬歇爾慶祝比賽勝利的照片,或許對於隊報來說,這場在恐怖襲擊中獲得的勝利,能給民眾帶來一些力量。
這短短几句難得的煽情刻畫了體育館內的真實氣氛,這次遭受襲擊的是體育館、音樂會……這些讓人忘記俗世煩惱的地方,當球迷們為了勝利而歡呼時,等在門口的卻是一場」恐怖襲擊「。
今天最有戰鬥力的應該是解放報(Libération)
解放報今天火力全開,控訴了恐怖分子的惡行,同時給民眾打了一針強心劑。 今晨的頭條標題是《巴黎大屠殺》,選用的是「屠殺「(carnage)這個詞,而引人注意的是一篇名為《團結(Unite)》的社論。新聞圖片配文是「槍手瞄準的對象,正是法國、法國的政治、以及她在國際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文章非常具有情感煽動力,通篇都是「野蠻的恐怖分子(La barbarie terroriste)」「大屠殺(Un massacre)」這樣的詞,將這次爆炸襲擊事件比作在「孟買」和「馬德里」發生的恐怖分子爆炸襲擊事件。同時文章強調了法國在恐怖主義問題上應該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她(指法國)應該繼續她的反恐行動,只要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勇敢、自願地獻出一份力量,就能讓這個國家在巨大挑戰面前重振旗鼓。」(有沒有覺得畫風非常眼熟?)
解放報不僅號召國民,還號召了所有新聞界的同胞,另一篇社論的標題是《對於新聞業來說「這一次,是戰爭」》,標題中引用的部分是今天早上巴黎人的頭條標題《這一次,是戰爭》。
所以總的來說……解放報的風格非常「解放」,這個在戰爭時期鼓舞人心的報紙,在災難面前依然是最能鼓舞人心的,你甚至能從它身上看到幾個月前,天津爆炸事件時期國內媒體的影子,非常具有責任感和激情,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給民眾打了一劑強心劑。最後是法國的共產黨「黨報」——人道報(l』humanité)
人道報的頭版頭條是《巴黎襲擊:法國很震驚》,沒有別的報紙比人道報用的更安全的字眼了,它選擇的是非常中性的辭彙「襲擊(attentat)」。而且人道報很有趣,在最顯眼的位置上放了一篇科普文,標題是《國家緊急狀態,這是什麼?》,給大家科普奧朗德電視講話中提到的「國家緊急狀態」到底是什麼,算是另闢蹊徑,講了實用性高點的東西。正如解放報所說的,巴黎恐怖槍擊襲擊事件對於新聞界來說就是一場戰爭,一場需要爭分奪秒的戰爭,及時傳遞信息和引導輿論,其實法國的媒體和中國的媒體在災難面前做出的反應並無二致,也許在前幾年中國的媒體還會在災難發生的時候P幾張煽情的圖發微博點個蠟燭,也許有表現形式上的不同但是核心都是一樣的,不是先急著問責,他們重點關注的都是有多少遇難者,活著的人有什麼想說的,哪些人的故事能傳遞希望和正義,怎樣能更高地完成媒體人的責任來安撫恐慌和不安,怎樣將深刻有力的話語傳遞出去讓更多人朝著正確的方向反思,這才是新聞的戰爭該有的樣子。 最打動我的是解放報的這句「槍手瞄準的對象,正是法國、法國的政治、以及她在國際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帶著法蘭西獨有的冷靜、高傲和自知,有憤怒但是不怨恨,承認政治過失但是不會指責,看到的是更大的格局,擁有一個寫出這樣一句話的媒體的國家,需要的不是我們的同情,而是敬意。PS:我的法語水平確實是有限,所以如果有原則上的理解錯誤,扭曲了句意的話,歡迎指正,謝謝。
推薦閱讀:
※筆戈夜問 | 張佳瑋:就一直現在這樣,也不錯
※「文件加了密,你為什麼不解密呢?」
※怎麼完美地 cover Radiohead 的 Creep?
※男人的遊戲,《戰地》與《使命召喚》的12年戰爭
※推著才能前進:所以蘋果老了嗎?
TAG:笔戈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