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Selfishness

快速念三遍我們的題目,你有沒有咬到舌頭?

自私,這個詞就和他的發音一樣,讓我們不小心就傷害到自己,鑽心般的疼痛就在某一個瞬間來襲。不對誒,怎麼會?自私不就是自利和利己嗎,怎麼會傷害自己?且聽我多說幾句……

利己主義,在當下很是受用,甚至北大錢理群教授原創的「精緻的利己主義」一詞近來又被人熱議和追捧,多篇文章稱,要為這群人點贊。誠然,利己是符合人性,而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其實在於「合作」。推及到情感中也是如此。

通常我們從兩個層面上界定利己主義。一是心理的利己主義,這是一個經驗假說,認為利己主義是關於人性的事實,即,人們在行動時只顧自己的利益,總是做對那些最符合他們自己利益的事情。另一個是倫理利己主義,也稱「規範利已主義」或「理性利已主義」,一種認為對自己的某種慾望的滿足應是我行動的必要而又充分條件的倫理觀點。這種理論在自我與他人的關係中,我們ought to把自我放在道德生活的中心位置。根據這個論點,人們會自然地做不公正的事,並拒絕基本的道德原則。

聚焦到情感關係中,自私心理有它的形成原因。

  1. 從小到大,父母接你放學的時候,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大多像這樣:今天在學校吃的什麼?今天老師表揚了你沒有?有沒有同學欺負你啊?這些問題的核心人物,統統是「你」。父母在不知不覺中強化了你的「自私」意識。小朋友在安全感和自我主權意識形成階段,一旦受到不好的行為引導,會在成年後體現出相應的心理問題,過度的自私就是其中一種。

  2. 我們的應試教育注重排名,每個人都是排他的獨立個體,你要優秀就必須超過別人,讓我們在潛移默化中覺得「自私」是沒有錯的。這便是為什麼有的學霸不願給你講題,sigh。
  3. 戀愛後,我們每個人都從一張單純樂於付出的白紙,逐漸轉變成衡量利弊斤斤計較的自私鬼。人們在受到傷害之後,會下意識地讓自己避免類似的傷害,體現到情感關係中便顯得「自私」。

在初步建立的情感關係中,輕度的吃醋有利於親密度的提升,重度的吃醋便形成了自私自利的「佔有慾」。每個人都是社會人,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間和社交圈子,情感綁架的施方是在無限度擴大一己私慾,最終傷害這段關係的同時也會傷害自己。

記住,連體嬰不是戀愛,是怪胎。

之前有一句流行語是這樣說的: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能分享,牙刷,和愛情。某種層面看,這種 1 v 1 的愛情關係,這類「自私」,源於人類本性中對自己繁衍權利的保障與維護。

情感里真正自私的人往往擅用【雙重標準】,寬以待己,嚴以律人。自己想要的太多,別人不給的時候,反倒去指責對方「自私」。真真兒是可笑的緊。

正視人性,學會自我調節,接納自己本來的樣子,同時努力完善自己。

願在明天遇到一個個更好的你們。加油。

推薦閱讀:

TAG:呢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