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未來十年的 BAT 是「硬公司」?

  • 「輕公司」

過去十年,是「輕公司」統治世界的時代。 MS 可以靠一個 OS 作全球科技霸主。 Google 更進一步,可以靠一堆伺服器接手 MS 的位置。

Facebook 2012 的 IPO 更是登峰造極,用 4000 多員工服務全球 8 億用戶,估值衝過 1000 億美金 - 以人均創造的收入計算,輕的無以復加。而阿里 2014 年的 IPO 可能是最後一個「輕公司」巨頭的閃光了。

互聯網的方式,可以用極少數的員工服務海量用戶,但是必然需要拋棄硬體相關的供應鏈,設計研發,渠道推廣。這個邏輯統治了過去十年的科技行業。所以當年馬化騰說「騰訊不做硬體」的時候,很少人覺得不對勁。

而這一切只是果。其因,是再倒退 10 多年,那些信奉「輕公司」,信奉「互聯網解決方案」,信奉「無硬體」的 Startups 。

2004 年, Facebook 是個信奉「輕公司」的 Startups 。 1998 年, Google 同樣是個是個信奉「輕公司」的 Startups 。

  • 「硬公司」

而我們再看看今天最潮的 Startups ?

大疆無人機,有硬體能力的軟體和互聯網公司。 Tesla ,有硬體能力的軟體和互聯網公司。 GoPro,有硬體能力的軟體和互聯網公司。當然也有少數反例,比如 Airbnb 。他用平台思維整合硬體:線下的房子。

今天最潮流的創業公司,要麼有強到令人窒息的硬體能力。要麼,有利用平台解決硬體同盟的能力(比如 Airbnb,或者 Google 的 Android + GMS + OHA ,同樣是有硬體能力的軟體和互聯網聯盟)。

還有一些已經不是創業公司了,比如京東堅定的把員工數量推過 7 萬。但是,高速的線下物流無疑也提供了額外的核心競爭力。 Google 也不停的拓展在硬體領域的影響力( OHA ,無人駕駛汽車, Nest ...)。在軟體和互聯網能力越來越普及的今天,更重的硬體能力,更複雜的軟硬整合和線上線下整合變成了新的競爭壁壘。

純互聯網的「輕公司」不再潮流。

  • 為什麼要「硬」?

純互聯網的「輕公司」僅僅使用互聯網和瀏覽器作為工具,可以解決世界上的一些根本問題(搜索,社交...)。

今天,我們在這麼多成功的「輕公司」之後,還想進一步改變世界?要麼去解決更困難的問題,要麼就給出更好的答案。

無論選擇哪條路,你都很可能要涉及硬體。否則, Google ,Facebook , BAT 這些公司很已經把問題解決了。甚至,以他們的能力,很可能已經把解決方案做到極致了。

但是,行業內把「用戶體驗」等同於按鈕的顏色和位置,或者非同步載入這種事情就是自欺欺人。

小而言之,為什麼夏天在店鋪中得到一杯冰水不是用戶體驗?

大而言之,你可以有出色的語音識別演算法和足夠龐大的數據支持的搜索能力。但是,為了在嘈雜的環境中識別出用戶「播放 Charles Mingus 的 Pithecanthropus Erectus」這句話?還需要你可以在真實的物理世界中,布下 7 顆高靈敏的麥克風。

這種能力,才能讓我們在今天有可能超越那些傳統的科技巨頭,為這個世界提供更好的答案 - 為什麼我們不能對著音響說一句話,就播放自己想要的歌曲?或者,解決一些從未曾解決的問題 - 為什麼 Facebook 不能提供不需要駕駛的汽車?。

  • 最後的話

所以下一個十年的 BAT ,很可能是比以往「更硬的公司」。他們不但有互聯網能力,軟體能力,甚至在真實世界的硬體,銷售,服務和供應鏈層面同樣不會手軟。

所以 Jobs 說,「一個足夠在乎軟體的公司,一定會去做硬體」。 Musk 說,他的團隊信奉「物理學的思考方法」。

即使我們忘記這些大牛的背書,一個基本的事實是:

畢竟,我們的肉身還遊盪在真實的物理世界當中
推薦閱讀:

女孩們向前一步
音樂,手機和耳機的一期一會
蘋果第四季財報說了啥?
【葡萄牙2:2美國】C 羅還俗 葡萄牙已死

TAG:笔戈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