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讀書 七十六] 劉慈欣——《三體》
「黑,真他媽的黑。」
2010 年劉慈欣的《三體3》出版,在推特上曾引發過一陣熱潮,當時我很好奇大家都在討論的「三體」到底是什麼,於是便看了《三體》第一部,那時候,《每周讀書》剛寫到第六篇。
一晃眼 5 年過去了,終於把三部曲全部看完。放下書本,藍色星球在廣袤無垠的黑暗空間中懸浮的影像卻久久不能消散,以極高智慧生物的上帝視角回望銀河系,回望整個宇宙的場景每每不能忘卻。在地鐵上捧著張愛玲的《小團圓》卻讀不下去,思緒竟無法重返地球。
三體中的舞台大,真他媽的大,三體中的世界黑,真他媽的黑。作為一部太空史詩,《三體》的世界構築在宇宙文明的生存競爭之上,作家把這個基本定律總結為兩點:
-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 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討論這兩點在現實中是否成立是沒有意義的,就像討論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大定律是否成立一樣。如果讀者並不接受這種前設,那麼作品對於讀者已興味全無,而一旦接受這種前設,作家構築的世界就是一個邏輯自洽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之上,你盡可天馬行空,自由徜徉。
提到《三體》,讀者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作品的「宏大」,這種「大」體現在時間與空間的宇宙尺度上。除開第三部結尾時敷衍式地幾句話寫完幾億年的時間,單論情節集中的部分,時間跨度也在幾百年上下,空間跨度則在太陽繫到三體的半人馬星系左右,是遠超出普通人類一生的時間,是難以想像的太空的廣度。於是作品帶來的震撼也是成倍的,但這種大跨度也容易給讀者帶來困惑。
所以作家選擇了以公元紀年的人物作為主角,並且到第二部故事發展開始加速時,給予了人物「穿越時間」的能力——冬眠。第二部的主角羅輯就利用冬眠直接躍進到與三體人決戰的時刻,到了第三部,故事時間加速更快,主角程心頻頻進入冬眠狀態,只在關鍵情節觸發的時候才蘇醒。如此一來,主角與讀者擁有相近的知識和體驗,故事中「未來」的技術以讀者的角度進行解釋就自然而然,甚至無關緊要的部分可以用主角的視角直接略過。這點在第三部體現尤其多:儘管時間都在「未來」,但大部分出場人物都是公元人,似乎「未來人」僅僅是作為「群體演員」而存在。
這種人物刻畫不足也是《三體》為人詬病之處,畢竟《三體》的「硬科幻」部分精雕細琢無可挑剔,大情節上跌宕起伏,雖是俗套的文明生存抗爭,卻屢屢出人意料,所以只有人物部分是最好下手開罵的了。這就好像普通人沒接觸過代碼與產品設計,想要批評一個產品做得不好,往往只能動用「怎麼也懂一點」的「審美能力」來指栽「配色難看」云云了。
不過《三體》中的人物刻畫確實差強人意,尤其是主要女性的角色,蒼白無力毫無血色。比如第二部中羅輯的夢中情人庄顏,作者極力想要打造一個小龍女式的超凡脫俗的完美女性,卻只給出了一個乾巴巴極不自然的提線木偶,與金庸的小龍女相去甚遠,最終這位女性角色也是草草收尾,一筆帶過。相比之下,第三部的主角程心,雖然被大批讀者圍攻,形象也還是那麼單薄比旁白好不了多少,但至少這位女主角能夠給讀者留下「恨」的印象,已算不錯的成就。不過我想,《三體》中構築的宇宙已經這麼黑,這些光明的女性角色再白紙也是必須的平衡。
這個黑暗的宇宙中,有無法想像的重複著空曠的四維空間,有展開起來無窮無盡的二維平面,有無數個「神」一樣的智慧文明,然而根據《三體》的基本設定,這個世界只能是絕望的——宇宙就是一片黑暗森林,走在森林中的人們手中拿著槍,一旦發現目標,不管是老人小孩還是老虎猛獸,統統一槍斃命。《三體》故事越往後就越絕望,太陽系終於消亡在二維空間之中,作者再不吝惜時間,故事發展加速加速再加速,短短几句話之間穿越幾百億年。我想大約作者也絕望了,再怎麼掙紮下去,結局都是一樣的,宇宙終於會在黑暗森林之中死去,是絕對的死去。
《三體》無疑是一部浪漫主義作品,它如同一部精心策劃的大片,用盡一切人類能夠達到的技術水平雕琢畫面,再普通的戰爭題材也好,一旦把故事搬到時空超乎想像的太空之中,帶來的震撼都是加倍的,然而作者的悲觀主義也加倍了。我不去想這種黑暗森林的設定是否符合現實,但假定我是面對黑暗森林的地球人,我大概會同那些「群眾演員」一樣一時狂歡一時悲慟,面對無法回頭的星際遠航,我也會同飛船上的軍人一樣決絕地消滅自己的戰友,這就是黑暗森林的悲哀,站在這個角度上,我覺得故事的主角們已經是「神」了,他們代表的是人類的道德律,是人類獨有的「愛」,若失了這些近乎頑固的堅持,人類將不再是人類。
然而我們畢竟不是主角。
黑,真他媽的黑。
15.05.23/凌晨
於自宅推薦閱讀:
※三體迷們,誰是你心中的庄顏?
※直播控制者 一方科幻No.1mDae
※每日電訊【2217-11-27】天匪合法化?
※人類如何進化成更高維度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