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引發手足口病?真的是風馬牛不相及

【優恪原創】「最近很多小朋友吃了荔枝後開始發燒,醫生說現在荔枝幾乎都是用藥水(有弱腐蝕性)浸泡的,吃後會引起發燒,還可能會引發手足口病。」近日,微博、微信上流傳的這則消息,讓不少消費者心裡開始打起鼓來:荔枝真的不能給孩子吃了嗎?

藥水?檸檬酸作為保鮮劑「殘留量不需限定」

(圖片來源:picjumbo.com

作為保質期較短的季節性水果,荔枝一直有著「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的說法。荔枝本身屬於南方熱帶水果,運輸到北方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常用的保鮮劑是檸檬酸和食鹽,按照2%~3%的比例兌成水浸泡,這樣能將荔枝保質期延長到7~15天,再通過空運、長途冷鏈運送到全國各大城市。

在售賣過程中,有些商販為提高荔枝的色澤,也會把荔枝泡在這種混合藥水中來給荔枝保色保鮮的。檸檬酸又稱枸緣酸,天然的檸檬酸存在於植物如檸檬、柑橘、菠蘿等果實和動物的骨骼、肌肉、血液中。人工合成的檸檬酸是用砂糖、糖蜜、澱粉、葡萄等含糖物質發酵而製得的。因檸檬酸是一種物美價廉的食品添加劑,常用於蔬菜、水果的保鮮和保色。《GB2760-2011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指出,檸檬酸屬於「可在各類食品加工過程中使用,殘留量不需要限定的加工助劑」、「可在各類食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由此可見,其安全使用範圍是比較廣泛的,因此市民無需過多擔憂這類食品添加劑的安全問題。

而食鹽則是日常消費品,除長期過量食用有高血壓風險之外,安全性較高。

二氧化硫處理過荔枝可通過聞味、辨色鑒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慣用的檸檬酸外,也有部分商販使用其他添加劑, 如 「連二亞硫酸鈉」、「焦亞硫酸鈉」一類,將其配成水溶液後浸泡荔枝,利用產生的二氧化硫來保鮮,有非常好的保鮮、保色功效。雖然此類添加劑也屬於正規食品添加劑,也被廣泛應用在食品、酒類的加工保鮮過程中,但由於操作時對劑量有嚴格要求,它已逐漸被檸檬酸等添加劑取代。

早在2010年,雲南玉溪市農業局信息科曾發公告指出,二氧化硫處理雖然對荔枝、龍眼的保鮮效果較明顯,但也存在殘留、環保問題。根據國內限量標準,二氧化硫的殘留最高限量應≤30mg/g。二氧化硫攝入過量會對人體造成潛在影響,這種化合殘留物會強烈刺激人體的呼吸道和胃黏膜,引起咳嗽和哮喘。公告特別指出,用過量二氧化硫處理的荔枝,「果實變軟,果皮顏色、結構被破壞,易破裂,撕皮後會溢出黃水,洗滌時易脫色,雖然在空氣中可以恢復部分果皮顏色,但已不是新鮮天然的顏色,果肉也由原來的晶瑩透明變成亞白色,有些還會聞到硫味,這種要慎吃。」

(圖片來源:pinterest.com

這裡所說的「硫的味道」類似燃放鞭炮或者超市中硫磺皂的味道,通過水的稀釋,氣味並不濃烈,不過市民依然可以通過嗅覺辨認出蛛絲馬跡。另外,大型商超對殘留的准入標準相對較高,管理也相對嚴格,市民可盡量選擇大型商超採買荔枝產品。

食品添加劑與手足口病,風馬牛不相及

而網傳食用「藥水」浸泡的荔枝會引起兒童手足口病,則純屬無稽之談。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癥狀為口痛、厭食、低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

但是,腸道病毒可在水中存活3~5天時間,根據目前的採摘和運輸情況,即便是受到腸道病毒的感染,到達消費者手上的荔枝上的腸道病毒也已失去致病能力。

而食品添加劑與手足口病的傳播,更是風馬牛不相及。對此家長無需過分擔心。(避免謠言忽悠,點擊優恪網:優恪網 - 更優的選擇)

作者: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預防醫學碩士 關振園

責任編輯:楊清曉

優恪網是首個中德合作的獨立第三方消費品測評平台,每周發布一種品類的消費品測評報告,根據德國實驗室結果將產品分為6個等級,測試領域涵蓋食品、化妝護膚品、母嬰用品、家居用品等。不想被誇張的廣告和朋友圈謠言騙的團團轉,多花冤枉錢?更多實用消費、健康信息請關注微信號:優恪網(okoerchina)

上原創文章系優恪網(okoer.com)版權所有,授權轉載請聯繫:rulin@okoer.com

推薦閱讀:

【留學百科】在國外丟了護照該怎麼辦?
境外信用卡安全使用指南
秒懂報告 | 選美白面霜瞅准成分,小心抹在臉上的甲醛和致敏香精
一起小事故
為什麼部分傳銷組織敢於惡意傷人、殺人?

TAG:水果 | 荔枝 | 健康 | 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