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石墨烯之質子穿透性質_機理 (#24)

2015-7-24

車用氫燃料電池的核心,是一片薄薄的氟碳聚合物,稱為質子交換膜(PEM),它身兼電極(用以傳遞電荷)與防止氫燃料與氧混合的阻障物等雙重功能。當隔膜表面的觸媒使氫原子上的電子遊離時,即產生電力,供應燃料電池汽車動力。接著,電荷載子(氫離子或質子)穿透隔膜,與氧氣和一個電子結合而形成水,這也是唯一產生的廢料。多個單電池單體組合起來,則成為所謂的電池組。PEM燃料電池可將導入燃料中 55%的能量轉化為功輸出,因而獲得工程師的青睞;內燃機的效率則為 30%左右。其他優點還包括運轉溫度較低(80℃)、安靜且安全性佳、操作容易以及維修需求低。PEM隔膜的另一運作關鍵,則是鍍於隔膜兩面的薄層鉑觸媒,占電池組成本的四成。觸媒同時幫助來自燃料的氫與來自空氣的氧分子分解、解離、釋放或接受質子與電子,而發生氧化反應。在隔膜的氫氣側,氫分子(即兩個氫原子)必須連接於兩個緊鄰的觸媒部位,從而釋出帶正電的氫離子(即質子)穿透隔膜。氫離子與一個電子和氧配對時,氧氣側便發生複雜的反應,然後產生水。這個反應可能生成過氧化氫之類的有害副產物,進而損傷燃料電池組件,因此必須巧妙地予以控制。

燃料電池組的成本中,隔膜所佔比率達35。研究人員列出若干必要加強之處,例如減低隔膜兩側的燃料穿透度;提升隔膜的化學與機械穩定性,使之更為耐用;抑制非預期之次反應,以及提高對燃料雜質或反應中多餘副產物(如一氧化碳)等污染的耐受性。而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全面降低成本。較之於現有的隔膜製品,碳氫化合物隔膜可於更高的溫度下使用(高達 95℃),因此可以使用較小型的散熱器,其壽命比氟碳製品長 50%,產生的動力也多出 10~15%,並可於濕度更低的環境下運轉(因此問題較少)。此外,氟碳隔膜的成本約為每平方公尺 300美元,聚合燃料研製的材質成本卻可能只有一半。雖然很多其他研究人員仍對碳氫化合物隔膜存疑,本田最新款的FCX系列燃料電池車卻已經開始採用了。

根據理論學家的計算,氫原子小歸小,還是需要花數十億年才能通過單層石墨烯(graphene)。然而最近對二維材料屏障質子穿透的測量結果則顯示,單層石墨烯或氮化硼對質子而言具有高滲透性。這種高質子傳導性可能有助於研發更輕、更有效率的氫燃料電池。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Geim表示,他們的實驗數據顯示屏障的高度約為理論值的一半,這點影響甚巨,因為滲透率是以指數變化,因此滲透平面材料不需要數十億年,只需相對合理的時間。傳統材料製成的薄膜效果多半都會打折扣,因為阻擋污染物需要較厚的材料,但質子滲透度也因此下降。此實驗顯示石墨烯有潛力在防止污染物穿透的同時,將質子的電阻率降低至 10^-3Ω·cm,此傳導性已經超過美國能源部設定須於 2020年達成的標準。

Geim及其同事,在氮化硅膜的圓孔上加了一片單層二維材料,然後置於灌滿氫氣的小室中,並施加電壓,以測量質子穿透二維材料的傳導性,結果發現石墨烯和氮化硼(BN)都有高滲透性。氮化硼的滲透性在低溫時優於石墨烯,石墨烯則在較高溫時領先氮化硼。此外,若使用兩層石墨烯或超過兩層的氮化硼,則質子無法滲透。在石墨烯和氮化硼中的原子都六角形的蜂巢晶格排列。過去研究認為圍繞晶格原子的電子云密度甚高,質子無法穿透,但此實驗結果顯示圍繞原子的電子分布並不均勻。Geim表示,氮化硼的電子云密度較石墨烯低,因此質子較易穿過。在多層材料中,不同層的電子云密度重迭會阻擋質子的通過路徑。這個解釋符合低溫下的觀察,但也留下一些未解之謎,例如次原子粒子如何穿透電子云,也無法明確解釋為何實驗值只有理論值與的一半,以及石墨烯於較高溫時比氮化硼擁有更佳的滲透性。

nnRef.: Naturen| DOI: 10.1038/nature14015。
推薦閱讀:

石墨烯距離民生商品化的時間還有多久?(4╱5) – 濾膜篇
產學差距究竟有多大–#19.三維(3D)石墨烯有何特別之處嗎?
打破砂鍋問到底–#11.石墨烯不能做甚麼?

TAG:石墨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