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喜歡聽的話和沒人注意的事
我知道各位看官,懷揣著一肚子的疑惑,想要我趕快解釋上一篇文章里語焉不詳的東西到底想說什麼,還請各位看官老爺耐下性子,聽我嘮叨一些陳年往事。其實年份也沒那麼陳舊不堪,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次貸危機」那些事兒。
貸款買房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一般買房需要你支付一個首付,比如20%,然後每年你需要按照利率來支付你的貸款利息。這樣雖然你總體的支出增加了,但你可以提早享受你購買的房屋了。這個事情全世界都這樣,沒什麼稀奇的,
有意思的事情是,上世紀末開始出現了一種叫做次級貸款的東西。一般而言,購房貸款需要一定的資質審核,你的收入啦,你的信用記錄啦等等,能符合條件的人才能拿到貸款。而次級貸款呢,審核得比較松一些,比如你的月收入只有2000美元,那要買一棟50萬美元的房子顯得很吃力,但次級貸款可以幫助你,你在一開始的年份里,不需要償還本金,只需要每個月付1000美元的利息即可,本金以後再說啦。
更妙的是,房子是有交易成本的,相關的費用也都可以計入貸款的範疇。也就是說,我只需要支付和房租一樣的錢,就能貸款買好房子,而且房屋的交易成本也是貸款買的,給人的感覺是,預期每月支持1000美元,租房子不如自己當房主。
為什麼次級貸款待放貸者願意這樣做呢?因為那時候美國的房價一直在漲嘛。
次級貸款的放貸者並非預測這些收入不高,信用沒這麼良好的人會突然發財,能負擔得起豪宅。他們的如意算盤在房價永漲不跌的預期下,房子過了幾年漲價了,那購房者可以賣掉自己的這套房子,獲得豐厚的利潤。
比如剛剛那位每月支付1000美元利息的主,過了幾年後,以80萬美元賣掉了房子。那麼他除了足夠支付他應該付的利息之外,還能多賺一筆錢。白住這幾年房子。
買房的人賺了,放次貸的人賺了,房地產開發商也有生意。共贏嘛!
人有個很奇怪的心理,就是看著一路漲的東西就會以為這東西永遠會漲。因為人類的大腦是個徹頭徹尾的經驗主義者,而且還是個不怎麼喜歡長周期樣本的經驗主義者,喜歡短時間內自己耳濡目染的有限經驗作為樣本,然後發揮線性思維,去推測未來。
這哪裡是購房貸款,這分明就是槓桿做多金融資產的模式。這裡的房子是個標的物而已,這裡的次級貸款的提供者,就好比牛市裡的配資公司,給投機者們提供槓桿。
槓桿的本質就是借錢給你投機,我只收取利息,你來承擔風險和享受收益。真的是投機者承擔所有的風險,而配資方只享用利息嗎?呵呵……
你看,本質上就是配資提供槓桿炒金融資產而已,在房地產上升良好的那些年份里,這個換了層外衣,但本質上毫無變化的玩意,被譽為偉大的金融創新,一時傳頌美利堅,受到無數人追捧和稱讚。
這個模式推出的前提是房價一直漲,而該模式本身就會造成房價上漲,因為相當於槓桿做多了美國的房價,這本身具有反身性。這樣資產的走勢一定是以不理性的方式上漲的。各位想像,做什麼生意能夠每年穩定賺其30%以上的收益?不是毛利,是凈利。如果有的話,按照複利模型,幾年後這筆財富會增值多少?十年後又是多少?
(一招看穿一切旁氏騙局——泡沫的形成、發展與破滅,以及複利的魔力。 - 天上不會掉餡餅 - 知乎專欄)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反證法來考慮這件事情,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遠高於正常做生意水平的穩定的投資回報資產,並且沒有高標準的進入門檻;那麼全世界的資金都會流向這個資產,會造成全世界的其他生意停止。
我們看到,全世界的正常實業生意並沒有停止。故而,不存在穩定的,確定性的,遠遠高於實業生產,而沒有高進入門檻的投資。
年回報20%就是好生意了,30%會讓人趨之若鶩。每天上漲2%的東西是什麼鬼?
任何用槓桿撐起來的高速增長,都只能有一個後果。
當應付收益的增長速度,超過槓桿增長的速度時,兌付將無法實現。社會上的總資金畢竟是有上限的,當一個公司的市場份額超過一半時,它將再也無法獲得50%的增長速度,當社會上的資金已經大量投入一個領域的時候,該領域的融資速度講會趨緩,這是個非常簡單的算術。如同鐵匯套利的投機者一樣,如同瑞郎套利的投機者一樣,如同銅融資的投機套利者一樣,次貸的房產套利者也懷揣著無比的信心,投入到這項"無風險套利「活動里來。
所有這些」無風險套利「的參與者,都對某個前提假設或者視而不見,或者認為根本無須考慮,不證自明。大公司一定會兌付出金的,理由是歷史上從來沒賴帳過,央行說的話還能不算數?
如果一筆投資,你看不到風險,你就是風險。
如果上了一張賭桌,你不能在五分鐘之內看出誰是傻瓜,送財童子。恭喜你,你就是大家的財神爺。
每每看到,大家興緻沖沖的,發現了一本萬利,沒有風險的金礦時,熟悉的場景就會出現:
一點都不陌生啊,雖然每次都改頭換面得出現。也必須要有這種搶著付錢的場景出現,某些人才可能短時間內暴富。
次貸故事的結果大家都很熟悉啦。
槓桿做多失敗,提供配資的配資公司能獨善其身嗎?當購房者棄房的時候,你還能指望他支付本金和利息嗎?在槓桿追多的過程中,提供配資的人,幻想自己站在安全邊際內,是一種十分不切實際的幻想。只要參與了,就都在承擔風險,」無風險「在牛市裡套利?
不過,和傻傻的購房者不同,他們畢竟是職業玩金融的。有一種叫MBS的東西可以幫助他們將風險轉嫁出去。風險不可能憑空消失,但可以轉嫁。
所謂的MBS,就是抵押支持債券。什麼意思呢?假如A向你貸款買房子了,這筆債權,也就是向小A收取本金和利息的權力,你是可以轉讓出去的。
打個比方,如果A給我寫了張借條。A問B借了100萬美元買房子,每年支付5萬美元的利息,並且在20年內分期償還本金,如果違約,我的房子就歸B。好處是,這個B是個空格,並沒有規定受益人的具體名字。
於是,放款的人就可以把這筆債權轉移掉,也就是把這種借條賣給別人。你看,拿著這張借條可以收多少多少利息和本金,我以便宜的方式把這張借條賣出去,不就把風險給下家了嗎?我已經收回現金,穩穩得賺了一筆了。
在房價一路猛漲的過程中,MBS被各種打包,賣給各種金融機構,作為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資,被往返倒賣於數不清的金融機構之間。
機構投資人還能有問題?散戶會虧,機構一定是掌握著不得了的內幕的金融大鱷。
機構大量入市啦,還怕個啥?呵呵。MBS其實就是小借條的組裝買賣而已,為什麼要說這個呢?因為最近在火爆異常的股市下,其他超級重磅的財經新聞反而沒人關注了。
國家住房銀行呼之欲出 中國版兩房漸近?
住建部官員:設立國家住房銀行條件已成熟
設立國家住房銀行,也就是中國版的「兩房」。什麼意思呢?天朝的房貸未來也要搞MBS。以前我們天朝的房貸是和銀行之間的交易,我們問銀行貸款買房,然後銀行慢慢收我們的利息,非常簡單。
在不久的未來,房貸的利息收入,也就是天朝買房者寫的小欠條,將會輾轉賣給其他人,可能是其他銀行,可能是保險公司,可能是其他金融機構。
總之,房貸的風險,不再是銀行來單獨扛了。
房地產市場火爆的時候,房貸的收益是沒你的份的,現在房地產市場不好了,MBS出現了。馬上到來的5月1日正式開始的銀行存款保險制度開始實施了。銀行果然是親兒子啊,老爸在這個時候體現出了無微不至的父愛。
中國的房貸要資產證券化了,但好像沒什麼人關注啊,除了股市,誰都沒人鳥。
換句話說,房貸要變成債券,要大量拋售。
當有人要拋售大額資產的時候,作為一個合格的交易員,第一反應不應當是撿便宜,而應該是考慮,為什麼交易對手要大量拋售某種資產?
李嘉誠房市跑路的新聞不絕於耳,內陸香港大拋售,我媽問了我個簡單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李嘉誠很厲害,他都這個樣子打折賣,什麼人在買呢?他難道不想想自己和李嘉誠完全反過來,難道他不怕嗎?」
我竟無言以對。
母上大人的智慧深不可測……
交易,不過一買一賣。有人問,現在推動股市再升高2%,要花多少錢?怎麼計算?
其實沒法計算,可能一萬億都不夠,可能一百元就夠。為什麼呢?我們拿最簡單的交易來看。如果現在賣一台還沒正式上市的土豪金Apple Watch。
我出價1萬人民幣,沒人願意賣給我,我再出價1萬2人民幣,還是沒人賣給我。我一咬牙,一跺腳,出價2萬人民幣,成交了!
整個市場的報價從1萬一下子躍升到2萬,交易量一共2萬。
而如果情況是,我出價一萬,有人願意賣給我。後來有來個小夥子出價1萬,沒人賣,稍微出高一點,1萬零1百,就有人賣了。再升高一點,又有人肯賣了。一路到2萬的時候,可能已經完成了幾千筆交易,成交量加起來是幾千萬。
兩種情況的區別是什麼呢?第一種情況是賣方占絕對優勢的市場,賣方是惜售的,不願意輕易賣給你的,因為這是個好東西。而第二種情況下,賣方是願意賣給你的,比較沒節操的,價格抬升一點,就賣吧賣吧。
第一種捨不得賣的情況下價格會升高,但交易量不會大。第二種情況,有的是貨願意賣給你,你來,我賣給你,交易量會很大。
每天一萬億的成交量,說明有人出了一萬億的貨。價格的大幅上升和交易量的同步猛增,越賣越high。如果是大家都看好的價格上漲,賣方賣著賣著就掂量了,寶貝自己藏著,賣給你做什麼?
一萬億是個什麼概念呢?國家的年度GDP是按萬億作為單位計算的,當初的4萬億刺激計劃嚇尿了全世界。在如今的A股面前,不過是日常而已。
高成交量,意味著有人在「賣賣賣賣賣賣賣」!不知道有賣才能讓人買這一點算不算陰謀論啊。
銀行不單獨扛房地產風險了,房貸收益要賣給別人了,房地產目前佔中國經濟的比重如何?以萬億計的資產要賣給廣大股民了,每天有售。
上一篇文章發表後,有朋友以為我在說,中國央行在用外匯儲備來入股市,要托起股市,這是不正確的。(願意思考的同學都值得表揚!)
外匯儲備並不是國家可以任意支配的。我打個比方,如果蘋果要投資中國的一家公司,花了1億美元投資,那麼蘋果公司把一億美元給一家銀行後,該銀行把一億美元再給央行,央行把六億多人民幣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給蘋果記六億多人民幣的賬戶,用於投資國內的資產。
投資是要有回報的,人家要匯回母公司的時候,拿著人民幣的回報,要換會美元,然後匯回母公司的。
以前有人說,中國政府有三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不如分給國民,十三億人,每人也好有幾千美元,好不痛快。這個是胡鬧。
除了投資,還有外貿順差的盈餘,也會成為央行的外匯儲備的增長來源。同樣的,這錢是企業外貿的利潤,不是央行自己憑空所得的。對應成相應的人民幣資產,是要考慮全局的通脹問題的,不是隨便花的。
美元資產進入的時候,已經轉換成人民幣資產了,不存在「二進宮」,央行再把美元變成人民幣抬高中國股市的可能。(這部分美元已經有對應的人民幣了)
我說的外資眼紅投資中國股市的同時,外匯儲備反而在下降的奇怪現象,並不是在暗示大家央行用天量外匯儲備入場了,大家放心買買賣,這是誤解了我的意思。
有人說中國的外貿最近不好,這現象很正常。外貿很不好是真,但這現象一點都不正常,中國還在大量外匯順差,就算順差減少,也應該是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略微受挫而已,而非下降。但中國股市火爆異常,吸引全世界投資者紛紛下海的同時,外匯儲備下降,這當中的差值,不是順差減少可以解釋的。
把外匯儲備理解為央行發出的進入中國市場的入場券或許更容易理解一點,在許多人瘋狂得眼紅要進入的同時,有些龐大的賭客快速在換回籌碼,為什麼?
大單拋售來了,所有人都被迫成為交易員,大家自己掂量。
我並不是說明天股市就要完蛋了,絕沒有這意思,事實上,牛市能持續到什麼時候我不知道。繼續牛下去,還有的是貨要出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身家性命給賭下去,有人用信用卡套現買股票,有的人用自己的自住房子抵押貸款去買股票,有的人辭職專門在家研究炒股票。
這些都是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不可取的行為,不要這樣做。
如果你非常眼紅這次牛市帶來的紅利,按奈不住的話,可以嘗試買入上證50 ETF 的看漲期權。這樣你的損失上限是有限的,也能槓桿式充分享受牛市上漲帶來的暴利,不需要額外融資,期權天生就有翻好幾番的性質。
大白話說期權——除了買漲買跌,我們還能怎麼交易?二元期權又是什麼鬼? - 天上不會掉餡餅 - 知乎專欄
這樣就算音樂突然停止,你的損失上限也絕對不會超過你初始投入,而又能獲得槓桿帶來的收益。
我這裡解釋一下下圖。
上海銀行間拆放利率
所謂的SHIBOR利率是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官網的地址在上面。借錢是要講究還款時間的。
我借錢給你一個月,和借你三個月或者六個月的風險明顯是不一樣的。如果短期內風險很高,但長期看問題不大的話,比如一些短暫的「錢荒」,僅僅是大家都需要過橋資金的時候,短期的 SHIBOR 利率會上升,而長期的利率不會有變化。
因為這是短暫的錢荒,大家並不擔心會就此會世界末日。
現在 SHIBOR 利率 的走勢是短期的錢很多人願意借給你,而長期的利率依然穩定,這說明短期內你隨便倒騰,長期你別多想。
建議搞國內金融的朋友多去看看 SHIBOR 利率 的變化,這個給槓桿炒高的資金設置了個達摩克利斯之劍掛在頭頂。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各位自己要謹慎,我只能這樣說了。股市再升高,肯定有人要罵我,我僅憑良心而已,隨便各位嘲諷,但願能勸住一兩個朋友就好。
=================================================================
因為之前大量的微信公眾號在我沒授權的情況下盜用我的文章,並且還故意抹去作者信息,甚至篡改內容,故而自己開個微信公眾號。歡迎大家關注。
推薦閱讀:
※聊聊美聯儲加息,講人話
※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之一:對自己的非理性認識不足
※8年一千倍!牛散?白手套?揭秘你聞所未聞的中國女股神
※宏觀交易101第五課 | Trading Skills
※要學習體會強勢遊資的選股思路,推薦跟蹤哪些遊資(對應的是哪些營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