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權平均

常常聽到人們說自由。比如「我要過自由的生活」、「我想保持自由的思想」,「我對孩子沒什麼要求,只希望他(她)能自由的成長」、「我希望早點實現財務自由」,「我想做自由職業者」、「自由/開源軟體社區」等等等等。聽多了之後,我開始迷惑,自由到底是什麼,似乎什麼地方都能用上這個詞,可是你又不知道那東西是什麼。對於到處都能用的詞,我總是帶有一點點的後知後覺,雖有疑惑卻又長久的沒去深究。但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也許還是需要對其有個稍微明晰一點的理解。

習慣性地從中文維基百科上查閱詞條:

[自由]

自由是一個政治哲學中的概念,在此條件下人類可以自我支配,憑藉自由意志而行動,並為自身的行為負責。學術上存在對自由概念的不同見解,在對個人與社會的關係認識上有所不同。自由包括各國憲法規定的言論信息自由和新聞自由。當然還有諸多的自由意志例如思想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但因學術上對於自由之概念多有不同,且自由與胡作非為僅一線之隔,因此在法律概念上則以無罪自由原則來保障人的自由權。自由在民主政治中又體現為一種精神,自由就是對什麼是正確不那麼確定的精神。

這段話在政治哲學、法律的範疇內簡要介紹了自由這個辭彙,然後認為自由是一種「精神」。這並不能讓我滿意,我對於「精神」一詞的模糊感知絲毫不亞於對於「自由」這個辭彙本身的理解。所以,「自由精神」依然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不過,這個頁面還是提供了一個可感知的介紹:

「自由即有權做一切無害於他人的任何事情。」

--法國大革命綱領性文件《人權宣言》第4條(節選),1789年

緊接著,這個頁面下面引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總統羅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

  • - 言論自由

  • - 信仰自由

  • - 免於匱乏的自由

  • - 免於恐懼的自由

這讓我想起有一次在郵件列表裡有位朋友評論《飢餓遊戲》里涉及到自由時,也提到了「兔子免予飢餓的自由」,然後另外一位朋友說這裡有個詭異的地方,細問之下,他說:「因為以前的自由大多是指政府不要干涉市場,政府不要對商業發展加太多限制,而這個自由是政府一定要管某件事,免於飢餓意味著政府必須從財政收入里拿出部分資金救濟窮人」。

所以似乎可以說:自由這個辭彙又可以在受益者不囘的情況下,在正反兩面都可以被使用。而另一位朋友則提到:

數學和工程中經常用『自由度』和『維度』這兩個詞表達相同的意思。從經典力學的角度看,如果一個球被嵌在一個無限長線狀軌道上運動,它就只有一個維度的自由。如果它被夾在兩層光滑無窮大的平行夾板之間,它就有兩個維度的自由。如果它不受任何外物限制,那麼它在空間中有三個維度的自由。

當我看到「維度」這個詞時,自由這個詞開始變的進一步明晰一點點了。我畫了下面一組圖:

出於進一步討論的需要,我就又跑去問其他朋友。

你怎麼看「自由的維度這個東西」?

朋友貼出了一個高考的作文題:

[網路綜合 - 上海高考試題]

201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題:穿越沙漠和自由

2014年高考語文考試已經結束,以下為201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題:

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你可以選擇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須穿越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然後他說:

我對「自由」的定義是,在一個範疇之內,所有在這個範疇之內的事情,對這件事情的慾望 * 完成概率對於上面的穿越沙漠而言,如果這個人,本身不想穿越沙漠,而現在必須要穿越沙漠,那麼無論允許多少種穿越方法都是不自由的,世界上的事情,並不是選擇越多越自由,甚至,有時是選擇更多反而更不自由。慾望 * 概率,這個慾望可正可負可零。慾望為正,表示想干這件事情,慾望為負表示不想干,0 的話就是完全無所謂,選擇多的話,其實還增加了「選擇成本」,被迫在 n 多種選項中選擇一個,很多時候也是慾望為負的事情。

這樣,我對自由這個詞,有了一個相對明晰一點的理解:自由是多維度的,每個人在某一個時刻說著自由的時候,都在自己關注的那個維度上使用它。如果我們從整體上考慮,假設自由在每個時間段上以及每個維度上都是恰好可測量的,根據每個人主觀上對那個時間段那個維度上的自由的權重配比,則,我們可以得出那個時間段內自由的一個度量:

F=(a1*b1+a2*b2+....+an*bn)

1=b1+b2+...+bn

其中,ai表示第i個維度上的自由值,而bi表示某個主觀上對那個維度的自由的關注程度。

我想到了一個詞:加權平均的自由。不過自由的人根本不接受自由有定義這種說法,你說呢?


推薦閱讀:

周濂:無知之幕與最可欲的社會
黃裕生:自由與權利——論康德的政治哲學
腳上的鐐銬解放了,心靈如何回歸自由?
密爾是如何論自由的?
唐逸:自由是一切價值的前提

TAG:正交分解 | 自由 |